■ 本报记者 林叶
温和时如沐春风,暴躁时烈火轰雷;早上还是霜打的茄子,晚上却像躁动的兔子……病人的情绪像钟摆一样反复在躁狂和抑郁两种状态之间剧烈波动,它就是双相情感障碍综合征,也叫“钟摆”病。
据统计,在欧美国家,该疾病发病率在5%左右,在我国发病率为1%~2%。双相情感障碍是什么?如何判断和治疗呢?3月30日是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海南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海南省安宁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周俊。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表现常常是喜怒无常的,令人捉摸不透。当患者躁狂发作时,通常会过度兴奋,感觉“停不下来”,说话多、嗓门大、语速快、联想多,行为鲁莽冲动,容易发火等;而当抑郁发作时,往往会感觉“动不起来”,情绪非常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下降,活动减少。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会将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症、精神分裂等混为一谈。
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从首次发病到确诊的平均时间是8年,平均需要看3~4名医生才能被确诊。周俊说,有很多患者初诊时被当作抑郁症来治疗,早期识别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很容易与抑郁症混淆。
在临床上如何判断?周俊提出,主要有两个标准:第一是看患者本身的感觉,相对于普通人的正常情绪波动而言,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往往面临着“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痛苦处境。一天内情绪变化非常大,往往夜间思维敏捷、精神焕发,但到了白天则变得反应迟钝、萎靡不振。第二要看这些症状对患者的社会功能是否造成损害,比如上班时无法履行职责或者学习成绩下滑。如果一个人虽然有抑郁状态,但还能正常学习生活,也未必患上双相情感障碍。
统计数据表明,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相对比较年轻,通常出现于15至30岁的人身上,在儿童和老年人中较少见。该疾病的病因十分复杂,有遗传、神经递质功能异常、心理创伤等。需要明确的是,该疾病通常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的,而不是仅由某一个因素引发。
实际上,该疾病并非无药可治。治疗方法一般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国内外针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已有多个版本的指南,我国编写的《中国双相障碍防治指南》于2007年首次发布,并在2015年更新第二版。
在海南省安宁医院住院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大多都接受过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目前技术较为成熟,尚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无抽搐电休克疗法的目的是缓解或消除症状,相当于“将死机的电脑重启”,通过脉冲电流刺激大脑皮层等物理手段,缓解患者的异常精神状态。但从长期来看,对于该疾病的治疗还是要以药物为主。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应遵循医嘱,切勿擅自停药。
针对双相情感障碍的防治,我省已于2022年印发《海南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门诊治疗免费服用基本药物项目实施方案》,进一步扩大门诊免费服药范围,切实减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