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2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络小说作家吴志超:
网络小说的根要留在地上
《守鹤人》书影。
网络作品《盛世之下》。
网络作品《丰碑》。
网络作品《锦绣鱼图》。
吴半仙新作《东北出马笔记》。
吴志超(左一)参加“2023年度中国好书奖”的颁奖典礼。

  ■ 孙葳

  4月12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2022—2023年优秀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入选作品(共10部),海南网络作家吴半仙(吴志超)的作品《守鹤人》(原载逐浪网,后由海燕出版社出版)入选。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守鹤人》又获颁中国2023年度好书奖,在获奖作品中,《守鹤人》是唯一的网络作品。

  《守鹤人》讲述了主人公护送一只受伤的小丹顶鹤归队的故事,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近日,本版特别邀请海南大学国际传播与艺术学院讲师、从事新媒体、网络文学研究的文学博士孙葳,对吴志超进行了专访。

  A

  小说来自真实的故事

  孙:《守鹤人》有故事原型?小说和上世纪90年代广受人们喜爱的一首歌《一个真实的故事》(又名《丹顶鹤的故事》)有无联系?您创作这部小说的初衷?

  吴:《守鹤人》的故事背景原型之一,正是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的主人公,我国环境保护战线上第一位因公殉职的烈士徐秀娟,作品中的人物许诺,原型是徐秀娟的侄女徐卓。上世纪70年代,丹顶鹤在中国本土仅存100多只,濒临灭绝。国家开始筹建扎龙自然保护区时物力人力匮乏,当时一直自发保护丹顶鹤的徐铁林,也就是徐秀娟的父亲,把自家房屋贡献出来当集体宿舍,这是第一代“守鹤人”。1987年,徐秀娟在盐城自然保护区为寻找走失的白天鹅而牺牲。2014年,徐秀娟的弟弟徐建峰在巡护丹顶鹤的途中,又因为劳累过度,不幸滑入沼泽牺牲。同年,徐建峰的女儿徐卓,放弃了保研的机会,毅然转修野生动物保护专业,最终离开都市,回到家乡继承父亲遗志,成为徐家第三代守鹤人。一家三代,为了丹顶鹤,前赴后继,扎根在扎龙自然保护区,无私地奉献着一切。2018年,在央视《朗读者》栏目中,徐卓讲述了徐家三代守鹤人的故事。

  《守鹤人》这部作品,便是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下诞生的。小说虚构了“送小鹤回家”的主线故事,男主角陈冬青也是虚构人物。作品的叙述视角并没有放在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专业人员身上,是因为我觉得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出发,从民间动物保护志愿者的角度出发,似乎更加能够唤起大多数人对生态保护的关注。我想用我自己的方式,向徐秀娟、向徐家三代守鹤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B

  网络小说的现实题材书写是一种反哺

  孙:谈谈创作这部作品的经历?

  吴:首先我查阅了大量的专业资料,包括饲养巡护丹顶鹤的知识,徐秀娟的人生经历,徐家三代人的守鹤故事,以及我国在环境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资料,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在创作中融入真情实感。叙事结构安排上,我采用了明暗双线并行的方式,大量明线放在虚构主角陈冬青身上。我为这个人物设定的身份是画家+动物保护志愿者,因为丹顶鹤又被称为仙鹤,在我们的文化符号中是优雅美丽而又高贵忠贞的,陈冬青在送小鹤回家的路途中,用画笔展现仙鹤之美,并通过网络直播,展现给直播间的观众。这种写作创意,一是为读者提供美好的阅读体验;二是用强烈的代入感,唤起读者对丹顶鹤的喜爱;三是借此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一举三得。同时,动物保护志愿者的身份,能更好地让人物守鹤护鹤的言行得到体现,也能更好地让读者产生认同感,从而产生对动物保护的兴趣,关注到生态文明这个大话题。此外,通过暗线的铺陈,将徐家三代守鹤人的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男女主角也因此产生感情,从线上“网友”的身份,再到线下相见,循序渐进,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孙:网络小说在处理这种主流价值观题材的时候,跟传统文学有什么不同?

  吴:网络小说在现实题材的创作上,要兼顾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特点,在注重文学性艺术性现实性的同时,也要讲好故事,让小说本身精彩好看,具有时代特色,符合年轻人的阅读需求。这种形式显然更易于被读者接受。

  孙:近些年来,中国作家协会等主流文学界一直在倡导网络小说现实题材书写,您作为其中的成功者,如何看待这一导向?

  吴:网络小说的现实题材书写,其实是一种反哺,因为网络小说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学的滋养,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传承,更是网络小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在网络时代,年轻人更喜欢短平快的碎片化阅读方式,经历了快速的成长期之后,天马行空的网络小说必然要落回到地上,以网络小说更符合时代特色的方式来书写新时代,这是文学样式的一种进步,更是时代赋予网络小说的使命。而要写好现实题材,除了要将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进行融合,更要扎根现实,从现实的土壤中汲取素材,用真心去挖掘发生在现实中可歌可泣又催人奋进的故事,用真诚去感受每一个人物的内心情感,用真情去书写属于我们新时代的篇章。我一直觉得,一部优秀的网络小说可以让想象力飞扬,但网络小说的“根”一定要留在地上,这才是网络小说的现实性意义。

  C

  海南是网络文学出海的桥头堡

  孙:您是多个网络小说平台的头部作者,您的小说大量涉及民间生活、民俗文化题材?

  吴: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大家庭中很重要的一员,是中国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符号。它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内涵,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情感和价值观。同时,民俗文化也是一座文化富矿,我觉得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守住我们的传统文化,就等于守住了中华民族的根脉,这是我们文明的起源,也是我们走向世界的法宝。网络文学发展至今,所表现出来的强大传播力和影响力,也反映了我们中华文明所具有的底蕴和传承,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挖掘和发扬的。因此,我会坚持创作这一类的题材,努力把故事写好,努力将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

  孙: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电子游戏、动漫等各种新的流行文化层出不穷,以民俗文化为题材的网络小说为什么还能吸引这么多读者?

  吴:事实证明,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都是喜爱传统文化的,这是深藏在我们每个人血液里的东西。就像近年来喜爱戏曲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表明了我们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是其他流行文化永远取代不了的。

  孙:您是自贸港建设以来移居海南的新海南人,海南有否给您的创作带来新的灵感,您如何看待海南网络文学的发展前景?

  吴:海南良好的创作氛围确实为我的创作带来了很多灵感,自贸港的建设发展也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我想这些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必定会碰撞出许多火花,为每一位居住在这里的创作者增添色彩。海南自贸港独特的地理位置,开放、多元、包容的格局,也让这里成为了网络文学出海的桥头堡,发展潜力无限,未来美好可期!

  (作者系海南大学国际传播与艺术学院讲师,文学博士,从事新媒体、网络文学研究。)

  ◎人物档案

  吴志超,笔名吴半仙,著名网络作家,八零后,哈尔滨人,2022年移居海南。中国作协会员,海南省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委员,海南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2012年至今,已创作网络文学作品30余部,总字数3000余万;多部作品出版、改编影视、有声小说、漫画等;作品连续三年入选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奖项。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要闻
   第003版:海南鲜品·品鲜南海
   第004版:民生新闻
   第005版:本省新闻
   第006版:专题
   第007版:广告
   第008版:中国新闻
   第009版:海南周刊
   第010版:封面
   第011版:封面
   第012版:封面
   第013版:封面
   第014版:海之南
   第015版:物种
   第016版:人物
   第017版:故事
   第018版:乐活
   第019版:鉴藏
   第020版:访谈
   第021版:文苑
   第022版:随笔
   第024版:影视
网络小说的根要留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