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2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仲马与大仲马:
淘尽人间悲喜剧
小仲马。
大仲马。
《巴黎茶花女遗事》。
小仲马代表作《茶花女》。
1926年的电影《茶花女》海报。

  ■ 杨紫涵

  200年前,法国作家亚历山大·仲马在巴黎出生。他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大仲马的私生子,因与其父重名而被称为小仲马。

  自古以来,文坛群星璀璨,而在这群星之中,“父子星”的存在格外引人关注,在中国有“三曹”“三苏”,而在国外,最广为人知的当数“大小仲马”。父亲是作家,儿子也是作家,这不仅是一段文坛佳话,更意味着一种文明的传承。

  不过,与“三曹”“三苏”相比,“大小仲马”之间的亲情显然要复杂很多,大仲马一生放荡不羁,而后果是为小仲马带来了私生子的尴尬身份,以及父子之间长期紧张的关系,好在人生的最后,父子两人终于互相理解,重归于好。

  这段文豪父子的故事,可谓淘尽了人间的悲喜剧。

  “大小仲马”间的“爱恨情仇”

  虽然在今天,我们常常将“大小仲马”并提,可如果站在小仲马的角度,他很大程度上不会太乐意把自己的名字与父亲绑定在一起。

  小仲马是私生子,而大仲马曾一度抛弃小仲马母子俩。原生家庭的破碎使小仲马耿耿于怀,虽然在文学创作和生活上深受大仲马的照顾,但两人的关系十分冷淡。小仲马写过一出名叫《私生子》的戏剧,剧本的最后,富人想与自己的私生子相认,而私生子却只是称其为“叔叔”。在演出时,剧院老板建议小仲马将其改为父子拥抱的大团圆结局,可小仲马声称整部戏剧就是为了这两句才写的,可见其对父亲的怨念之深。

  而更大的冲突发生在小仲马的恋爱问题上。小仲马曾经对一位出身贫寒的姑娘一见钟情,两人也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可大仲马却硬生生地从中阻拦,并以切断经济来源相要挟。无奈之下,姑娘只得装作放浪形骸以便离开小仲马,而小仲马则负气出走,并留下了一封绝交信。当小仲马回国之后,才意识到当初姑娘的行为只是为了不让自己为难,再去寻觅故人,却发现她已经去世多时,且去世前一度境况十分凄凉。回过味来的小仲马后悔不已,却什么都改变不了,只能奋笔疾书,将自己的遭遇写成了小说,这便是著名的《茶花女》。《茶花女》中不仅有小仲马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同时也包含着父子之间的仇怨。

  然而,“大小仲马”毕竟是父子,虽然大仲马很多次给小仲马的人生带来不好的影响,但小仲马最终还是原谅了他的父亲,当大仲马由于卷入法国国内风波而流亡国外时,小仲马终于寄去了书信,表达了对父亲的想念和关切,而大仲马则称小仲马为自己“最好的作品”。文豪父子之间的爱恨情仇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小说素材,而最后的结局,也许不如那部《私生子》来得精彩和富有戏剧性,但来自亲情的力量同样令人感动不已。

  各有千秋的“大小仲马”

  大仲马和小仲马虽然是父子,在文学创作上却各有千秋。

  大仲马的创作以“通俗”见长,喜欢写一些带有浪漫色彩的快意恩仇的故事,《基督山伯爵》中的惩恶扬善、《三个火枪手》中的行侠仗义等都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而小仲马也许是由于私生子的身世,他更多注意到真实的人间百态,他为那些背负污名的人们辩护,他揭示那些外表高贵者的虚伪,他鞭笞着那个时代所谓的“道德”。大仲马是天才,他能够写出一个又一个虚构的通俗故事,引人入胜;而小仲马是人才,虽然艺术才能可能略逊其父一筹,却始终聚焦于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的真实,那种严肃的态度是其父所望尘莫及的,小仲马所关心的问题始终是“人”。

  时间如水,大浪淘沙,如今,距小仲马的诞辰已经过去了200年,但是这对文坛“父子星”依然在熠熠生辉,大仲马仿佛在提醒读者们要心怀浪漫,小仲马仿佛在提醒读者们要严肃审视生活,而这也正是我们在面对自己的人生时所必须持有的两种态度。

  影响中国百年文学的《茶花女》

  《茶花女》是小仲马的代表作,同时也是影响了中国百年文学的重要作品。清末,西学东渐之风盛行,有一部“外国《红楼梦》”曾经风行一时,就连梁启超、康有为等一代名流都沉迷其中,这部著作便是著名翻译家林纾所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曾经翻译《天演论》的严复称这部作品为“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

  这部《巴黎茶花女遗事》的底本便是小仲马所著的《茶花女》。可以说,《茶花女》是属于最早来到中国的那一批欧洲文学作品了,林纾本不懂外语,剧情全靠朋友讲述,之后再予以润色加工,竟风行一时,甚至堪称洛阳纸贵。当是时也,林纾先丧母、又丧妻,心情本就十分沉重,再加上晚清社会风雨飘摇,更是为这部译作增添了一些难以名状的悲怆,而译作的题名更是让人们联想到那部同样写世事更迭的《大宋宣和遗事》,无怪乎有人评价《巴黎茶花女遗事》称“此中总有难言处”。不仅是旧式文人喜欢读《巴黎茶花女遗事》,当时尚处青年的鲁迅等人也对这个来自海外的故事喜爱有加,可以说,小仲马的一部著作,影响了中国近现代无数文人。

  小仲马《茶花女》的影响可不仅仅是在小说界,在欧洲,在《茶花女》问世不久,著名作曲家威尔第便将其改编成歌剧,成就了世界歌剧史上的经典,其中的《饮酒歌》至今仍经常回响在人们的耳畔。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茶花女》同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1907年,为了赈济国内的水灾,一群中国青年们演出了一部《茶花女》,在当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它的意义,但这却是第一部由中国人出演的话剧,是中国话剧百余年辉煌的源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在舞台上,“茶花女”的角色并非由女性出演,演员的名字叫李叔同。

  小仲马以一部《茶花女》影响着中国的文学和戏剧,这可能是一个偶然事件,但是小仲马对社会底层的关注,对人物尊严和爱情的强调都回应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对觉醒的诉求,这样看来,小仲马能够热极一时并至今仍深受读者喜爱,并不完全出于偶然。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要闻
   第003版:海南鲜品·品鲜南海
   第004版:民生新闻
   第005版:本省新闻
   第006版:专题
   第007版:广告
   第008版:中国新闻
   第009版:海南周刊
   第010版:封面
   第011版:封面
   第012版:封面
   第013版:封面
   第014版:海之南
   第015版:物种
   第016版:人物
   第017版:故事
   第018版:乐活
   第019版:鉴藏
   第020版:访谈
   第021版:文苑
   第022版:随笔
   第024版:影视
淘尽人间悲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