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人笔下的海南鲜品
生蚝手绘图。
苏轼书《献蚝帖》册拓本(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东坡居士画像。
椰子手绘图。
荔枝手绘图。
芭蕉手绘图。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扫码看视频 《用AI打开古代文人笔下的海南鲜品》 视频制作:海南日报新媒体中心

  ■ 杨树

  五百多年前,海南名贤丘濬在《南溟奇甸赋》中称,海南“陆产川游,诡象奇形。凡夫天下之所常有者,兹无不有”。海南物产丰富,自古就有诸多美食鲜品,很多都为文人墨客所钟爱。

  芭蕉

  芭蕉在海南有悠久的种植历史,而且品种多样,海南现存最早的志书明代正德《琼台志》就有这样的记载:“芭蕉,曰香蕉(皮青者上,黄次之),曰香牙,曰齐头牙,曰鸡弹,曰板蕉(一名黑蕉),曰牛蕉(一名酸蕉,能倒牙)。”

  芭蕉品种多,味道也不尽相同,其中有一些极受欢迎,比如“香牙蕉”。清代“岭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写道:“(芭蕉)子以香牙蕉为美,一名‘龙奶’。奶,乳也,美若龙之乳,不可多得,然食之寒气沁心,颇有邪甜之目。……曰‘牛乳蕉’、曰‘鼓槌蕉’、曰‘板蕉’,皆大而味淡,鼓槌蕉有核如梧子大而三棱。曰‘佛手蕉’者,子长六七寸,小而皮薄味甜,是皆甘蕉之知名者。”

  在过去,海南人常在房前屋后种植芭蕉,待芭蕉成熟时,家人可以大快朵颐,或者是赠送亲友,抑或是摘到市集售卖。清代琼山文人冯耿光有诗《蕉子》,诗云:“竹窗蕉子吐芳妍,异品凭谁荐豆笾。浅碧皮肤寒澈骨,淡黄肌肉软如绵。香分佛手纤纤出,巧拟龙牙个个圆。寄语美人勤保抱,绿云深护女婵娟。”在冯耿光笔下,芭蕉美丽得就像观赏树,而其果实则绵软诱人。

  鸡

  说到古代海南美食,就绕不开苏东坡,他通过诗作把海南美食传播出去。

  海南有很多养殖历史悠久的优质鸡种,比如文昌鸡、儋州鸡、保亭什玲鸡等,这些都称得上是美味佳肴。不过,鸡在古代较为珍贵,不可多得,是一种非日常可见的美食。

  苏东坡谪居儋州时食物匮乏,因此非常期待邻居送鸡。他在诗作《纵笔三首·其三》中写道:“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这首诗写的是,明天就是祭灶日,到时东边邻居定会送来一些宰鸡、烤肉等用过的祭品,可一过嘴瘾。

  清代陈坤所著的《岭南杂事诗钞》有这样的记载:“文昌县属有一种鸡,牝而若牡,肉味最美。盖割取雄鸡之肾,纳于雌鸡之腹,遂不生卵,亦不司晨,毛羽渐殊,异常肥嫩。以其法于他处试之,则不可。故曰文昌鸡。”文昌鸡在清代时已成名,且因肉质鲜美而闻名。

  生蚝

  蚝在古代也是一种美食,民国《儋县志》有云:“蚝,生石上,汤甚好。”当然了,生蚝并非只有煮汤一种食法,苏东坡居儋州时,就试过烤生蚝,十分美味。苏东坡作《食蚝》记录了品蚝的经过:“己卯冬至前二日,海蛮献蚝,剖之,得数升肉与浆。入水,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取其大者,炙熟,正尔啖嚼,又美吾所煮者。……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

  当时,苏东坡得生蚝之后,先剖之清洁,再加入水、酒烹煮,这一道蚝菜味道“甚美,未始有也”。接着,苏东坡又烤生蚝,他发现这一美食更美。事后,苏东坡甚至夸张地写道,别让北方君子知道海南生蚝的美味,否则都求着贬谪到海南,到时来分食他的这一美味。

  椰子

  海南岛上的椰子,古时就颇受人们的喜爱,椰果之内的椰子水和椰子肉,都是美食。清道光《琼州府志》有这样的描述:“(椰子)壳内有白肉,瓤如凝雪,味甘美如牛乳。瓤内空处有浆数合,清美如酒。”

  在我国的古代小说中,就有椰子美食的描写。在“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开篇,就有多处椰子的描写,第一回有这样的描写:“胡桃银杏可传茶,椰子葡萄能做酒。” 第二回又这样描写:“都来奉承老孙,大盆小碗的椰子酒、葡萄酒、仙花仙果,真个是合家欢乐!”喝着椰子酒的老孙,无比快活。在第三回,还有描写:“此时遂大开旗鼓,响振铜锣,广设珍馐百味,满斟椰液萄浆,与众饮宴多时。却又依前教演。”《西游记》中关于椰子的描写如此之多,且都以美食的身份出现,可见作者吴承恩对椰子的喜爱。

  不仅吴承恩,古代还有不少文人墨客咏赞椰子。明代海南才子王佐有描写椰果的诗句:“涵濡璞玉精英嫩,美满金茎滴露香。欲和金茎餐玉屑,茂陵昔有寿生方。”明代海南诗人杨碧有诗作《椰子》,其中有诗句:“仙家海树酿来成,风味休夸有曲生。玉盏天浆真自妙,金茎秋露谩空清。”在诸多名人墨客的笔下,椰子就是一种非凡的鲜品美食。

  江瑶柱

  海南四周环海,自古海产丰富,自然不缺美味海鲜,而江瑶柱就是其中一种。江瑶柱又被称为玉珧、玉桃、海月,这是一种海蚌,其肉柱为海味珍品,海南沿海皆有产,尤以出三亚者为佳。正德《琼台志》有记载:“汀珧,以柱为珍,俗名醋螺。《方舆志》:出崖州前临川港泥中者,味佳。”

  江瑶柱自古就深得文人墨客钟爱,在诸多诗词作品、志书古籍当中,都能找到其身影。江瑶柱美味无比,清咸丰《琼山县志》有这样的记载:“江瑶柱,一名玉珧,如蚌而稍大,甲美如玉,肉腥韧,不中口,以柱为珍。柱长寸许,圆半之,白如珂雪,一沸即起,甘鲜脆美不可名状,过火则味尽。四月南风起最多,产崖州者佳,又名海月,谢脁诗‘挂席拾海月’,指此。”

  苏东坡有诗《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其中有诗句:“似闻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诗后注曰:“予尝谓,荔枝厚味高格两绝,果中无比,惟江瑶柱、河豚鱼近之耳。”苏东坡这是夸了美味的荔枝,又顺带夸了江瑶柱、河豚。

  荔枝

  荔枝,古人又称之为离支、离枝、丹荔、丽枝。荔枝原产自中国南方,海南为原产地之一,如今岛内仍存有逾千年的古荔枝树,百年以上树龄的荔枝树数以万计,尤以海口羊山地区为多。正德《琼台志》有记载:“荔枝出琼山西南界宅念都者多且佳,有红、紫、青、黄数种。”此古书又有这样的记载:“荔枝,南果也,理地愈南愈美。……吾琼当岭极南,荔枝特盛。”

  荔枝味美诱人,古人有很多咏赞荔枝的诗词。关于海南荔枝最早的记载,当为北宋诗僧惠洪诗作《初至崖州吃荔》,诗云:“老天见我流涎甚,遣向崖州吃荔枝。” 惠洪被贬谪至天涯海角的崖州,可视为不幸,但由此却能吃到美味的荔枝,这似乎又是幸运。

  丘濬有诗《咏荔枝》:“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 丘濬赞誉海南荔枝虽生长在偏僻的海角天涯,但却有无与伦比的美味。

  王佐也有诗作《荔枝》,诗云:“火珠压树红离离,五月炎州荔熟时。买树有时来野老,窥枝终日戒群儿。红尘不媚烟花笑,玄圃深韬玉雪肌。昨向祝融求再熟,点头惟与后年期。”清代海南琼山举人陈贞常年旅居岛外,他也有诗《思荔枝》,其中有诗句:“闻道荔枝乡味好,曾无人赠荔枝图。”在海南本地文人墨客的笔下,荔枝也是一种让人留恋的美味。

  陆产川游,海南美食鲜品何其多。除了芭蕉、鸡、生蚝、椰子、江瑶柱、荔枝,龙眼、波萝蜜、余甘、薏苡等都为古代文人墨客所钟爱,皆有相关诗作存世。古代诸多美味,今人仍得食之,此实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海南鲜品·品鲜南海
   第004版:本省新闻
   第005版:专题
   第006版:中国新闻
   第007版:世界新闻
   第008版:广告
   第009版:海南周刊
   第010版:封面
   第011版:封面
   第012版:封面
   第013版:故事
   第014版:往事
   第015版:人物
   第016版:讲谭
   第017版:书法
   第018版:鉴藏
   第019版:艺术
   第020版:文化
   第021版:悦读
   第022版:逝者
   第024版:影视
古人笔下的海南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