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居易解暑

  ■ 张炎琴

  谚语有云:“冬有三九,夏有三伏”,在夏天最热的时节,太阳似火,窗外蝉声绵绵,我在清凉舒适的空调房里手捧着诗集,读着白居易夏日的避暑诗,分外有趣,心里觉得阵阵清凉,舒适。

  白居易的解暑神器之一是“心静自然凉”。他在《消暑》里写道:“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白居易如何解暑呢?只要在小院独坐,让心静下来就可以。心静如莲,清凉一夏。白居易还在另一首诗《苦热题恒寂师禅室》里写道:“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即凉。”在夏日马路上的行人都疾步快走,可禅师却一个人在禅房里打坐,白居易心想肯定是禅房里凉快,可走进去才发现比室外还热,于是白居易问禅师为何不去一个凉快点的地方,禅师告诉他,心静下来自然就凉了。

  读着白居易的这两首诗,我们可以看到解暑全靠心中安静,心静则自然凉,再热的天气也不觉得热了。作家老舍先生也信奉心静自然凉,他常在院子里乘凉,到了晚上九点就入睡,不管多热。可见只有心静下来才能感受到自然的凉风。

  白居易的解暑神器之二是“穿清凉的衣服和吃清淡的饮食”。他在《夏日作》中写道:“葛衣疏且单,纱帽轻复宽。一衣与一帽,可以过炎天。止于便吾体,何必被罗纨。宿雨林笋嫩,晨露园葵鲜。烹葵炮嫩笋,可以备朝餐。止于适吾口,何必饫腥膻。饭讫盥漱已,扪腹方果然。婆娑庭前步,安稳窗下眠。外养物不费,内归心不烦。不费用难尽,不烦神易安。庶几无夭阏,得以终天年。”诗人在夏日穿着清凉的衣服,吃些清淡的时蔬,饭毕闲庭漫步,自可度酷暑,延年益寿。

  白居易的解暑神器之三是“找一处避暑胜地”。他在《何处堪避暑》里写道:“何处堪避暑,林间背日楼。何处好追凉,池上随风舟。日高饥始食,食竟饱还游。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眼明见青山,耳醒闻碧流。脱袜闲濯足,解巾快搔头。如此来几时,已过六七秋。从心至百骸,无一不自由。拙退是其分,荣耀非所求。虽被世间笑,终无身外忧。此语君莫怪,静思吾亦愁。如何三伏月,杨尹谪虔州。”白居易找到的避暑胜地,原来就是住在林间的背日楼上,饱览青山绿树,耳听溪水碧流。空了就去池上划舟,水面上凉风习习,自然很凉爽。饿了就享用解暑的美食,游累了睡上一觉,醒来饮一杯茶,这样的解暑方式让人羡慕。也许我们也可以带上家人,找一处避暑胜地,学学白居易,过几天凉快的日子。

  在唐代,虽然没有凉镇西瓜,棒冰和风扇、空调,但白居易的诗中却充满了智慧和创意,展示了古人如何在自然中找到解暑的方法。今天,当我们享受着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时,不妨也学习一下白居易的避暑哲学,或许会发现不一样的夏日乐趣。

  在这个数字化、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很容易忽略了自然环境的美好与节气的变幻。偶尔放慢脚步,跟随白居易的足迹,找一处清幽的地方,体验一下“心静自然凉”的境界,未尝不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态度。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本省新闻
   第005版:深读·海南
   第006版:理论
   第007版:民生新闻
   第008版:澄迈新发展
   第009版:万宁观察
   第010版:中国新闻
   第011版:世界新闻
   第012版:广告
   第013版:文化周刊
   第014版:文化周刊
   第015版:文化周刊
   第016版:文化周刊
江流起伏
林徽因写论文
一个村庄的标本
月的独白
夏至
《千年古盐田》(国画)
夏至的雨
夏日黄昏
白居易解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