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儋州话地名考
在清康熙《儋州志》“儋州全图”中的沿海地区,有几处“浦”。 杨树供图
儋州干冲地区的石冲堤坝。 王辉山 摄
洋浦因居于海边而得“浦”之名。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 杨树

  方言地名是由地方方言演化而来的地名,往往能反映该地域的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等相关信息。海南有多种方言,海南话、儋州话、临高话、黎话……笔者从儋州话地名开始,浅析方言地名与地理、人文间相互映射的关系,挖掘其中蕴藏的丰富内涵。

  冲 一种古老的生产方式

  儋州西北部沿海地区原有一个乡镇名为干冲镇,后来此镇并入洋浦经济开发区,现在当地仍存有干冲港、干冲沙滩等以“干冲”命名的地名。

  “干冲”之名在民国时期的志书中已有记载,而关于这一名称的由来,1989年出版的《儋县概况》有这样的记载:“原居于此海滨的渔民(相传最早是明代黄、沈、邱三姓氏的大陆移民)为捕捞鱼虾,便在海边把石头垒成一个近百亩半圆形水池,人们便称之为‘冲’。海潮涨时鱼群入‘冲’,海潮退时潮去鱼留。于是人们就巴望潮退‘干冲’,以便捕捉鱼虾,‘干冲’就因此而得名。”

  “冲”,儋州人也称为“石冲”“冲篱”,指的是大海边上由礁石合围而成的水塘,石冲可以是天然形成,也可以是人工筑垒,功能一般都是为了捕捉鱼虾。

  石冲是一种古老原始的捕鱼设施,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称之为箔旋、渔簖、石沪,石冲在儋州话通行地区广泛使用。石冲在我国很多地方的河湖江海中都有运用,只是设陷阱围鱼的材料可能有所不同,除了石头,有些地方的捕鱼人还会使用泥沙、竹子、芦苇等等,不过捕鱼的原理相似。

  据传,儋州人运用石冲这一设施来捕鱼,可以追溯到500多年以前的明代,如今,儋州西北沿海地区仍存有一些古老的石冲遗迹。

  在儋州西北沿海地区,除了干冲,还有花冲、神冲这些以“冲”命名的村墟,而这些地名都与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石冲”有关。

  浦 居于水边的人家

  排浦镇是位于儋州西部沿海的一个乡镇,此地在古代曾被称为“同庆里”,“排浦”之名最早见于民国时期。民国《儋县志》这样记载:“排浦镇,属同庆里,距县四十五里,商店百余间。若往海头,陆行经此。黎柴木料颇多。设镇公所、小学校各一所。居民多数从商。因前面有港,少数造船拖风。每年夏秋间,瓜子出口最多。”

  排浦镇靠海,沿海居民多以打鱼为生,而渔民出海又主要依靠小舢板。在儋州话方言中,小舢板被称为“小排”,或者简化为“排”。在儋州话语境中,“浦”有水滨、海边的意思,在民国时,老百姓在排浦福贤村一带聚居成墟,渔民增多,渔民打鱼归来,小木排会集中停在福贤村的“浦”上,久而久之,此地得名为“排浦”。关于“排浦”这一地名,1999年出版的《海南百科全书》也有相关记载:“清朝中期,村民多用被称作‘小排’的舢板出海捕鱼,而归来后都集中停泊在海边,由此而得名。”

  与“排浦”得名方式相似的,还有“洋浦”。“洋浦”成名已久,在明正德《琼台志》、明万历《儋州志》中已经有记载。洋浦位于儋州西北沿海,同样通行儋州话,也同样因居于海边而得“浦”之名。

  在海南,带“浦”字的地名集中于儋州话通行地区。除了排浦、洋浦,还有上浦、下浦、港南浦、西浦等以“浦”命名的村庄。

  值得一提的是,儋州新州镇有一古村名为“攀步”,这一地名其实是由“番浦”演化而来,也与“浦”有关。明万历《儋州志》有这样的记载:“宋元间,(攀步村先民)因乱挈家驾舟而来,散泊海岸,谓之番浦。不与土人杂居,不食豕肉,他牲亦须自宰见血。……今皆附版籍,采鱼办课,食豕肉,无斋会矣。”攀步村先祖为番人,又居于海边,因此得名“番浦”,后来,后人取“番浦”的儋州话谐音,以“攀步”为新村名。

  兰 意指“围栏”,有特别意义

  在儋州,“兰”字普遍运用于农村地名中。儋州有两个同以“瓜兰”命名的村庄,一个位于白马井镇,一个位于排浦镇。除了瓜兰,儋州还有大坡兰、茶兰地、马兰、茶兰、北方兰、大兰、高兰、新兰、老兰等等以“兰”命名的地名。

  以“兰”给地方命名,并非新时代的产物,在明代万历《儋州志》、民国《儋县志》中,早有大兰村、瓜兰村的记载。民国《儋县志》记录了一处海洋奇观,其中就提到了排浦镇瓜兰村,书上记载:“猪覆羊沸,在同庆里瓜兰村前海边一里许。有石二块,似猪覆羊形,水流石上,四季不息,土人称为‘猪覆羊沸沛井’。”

  那么,“兰”字何意?其实就是“栏”之意。儋州的这两个名为“瓜兰”的村庄,皆因过去老百姓围栏种瓜而得名。在儋州话语境中,普遍用于农村地名的“兰”并非兰花,其原义是“栏”, 即“围栏”。

  旧时,围栏普遍存在于儋州农村地区,在很多地方,围栏是村与村、户与户或者土地与土地的分界线,划分了归属,同时也起到保护的作用。围栏也分不同种类,比如围住菜园的“菜栏”,围起瓜园的“瓜栏”,在儋州话通行地区,这些围栏虽有不同,但都可以简称为“栏”。

  过去,对于农村老百姓来讲,围栏有着特别的意义,比如菜栏、瓜栏,里面种下的瓜菜也许可以维持全家的生计。在旧时的农村,一片围栏往往能够持久存在,久而久之,“栏”就演变成特定区域的地名,儋州地区的老百姓或是为了书写简单,或是为了更加文雅,才改“栏”为“兰”。

  屋地坡 儋州话地名常用字

  屋,基本字义为房屋、房间,在古代汉语中也有“家”的含义,古人有这样的诗句:“吴中过客莫思家,江南画船如屋里。”其中的“屋里”,就是“在家里”的意思。如今,在儋州地区,“屋”字也往往代表“家”的意思,比如人们讲“归屋”,所指就是“回家”。

  带“屋”字的地名,是儋州话通行地区的一个特色地名。在儋州,有很多带“屋”的地名,比如黄屋村、蔡屋村、林屋村、何屋村等等。“屋”在这些地名中就是“家”的意思,可以理解为黄家村、蔡家村、林家村、何家村,这一类村庄,一般都是由某一个姓氏的人家立村并繁衍发展,因此得名。

  带“地”字的地名,也是儋州话通行地区的一个特色地名。在儋州话中,“地”与“田”相对,专指旱地。昌江有一个流水地村,此村先祖来自儋州,村名“流水地”表明这一村庄建于一片有流水的坡地之上;儋州有村子名为“茅坡村”,由村名可以想象到过去这里的土地可能长着大片的茅草;有村子名为“沙地村”,说明此村有一片沙质的坡地。

  此外,坊、坡等等都是儋州话地名的常用字。“坊”可以理解为“村庄”,儋州有周坊村、王坊村、谢坊村等等;“坡”可以理解为“坡地”,儋州有高坡村、大坡村、杨梅坡村等等。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要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海南鲜品·品鲜南海
   第005版:文明红黑榜
   第006版:本省新闻
   第007版:中国新闻
   第008版:中国新闻
   第009版:海南周刊
   第010版:封面
   第011版:封面
   第012版:海之南
   第013版:海之南
   第014版:文化
   第015版:故事
   第016版:面孔
   第017版:人物
   第018版:讲谭
   第019版:讲谭
   第020版:艺术
   第021版:文化
   第022版:悦读
   第024版:影视
儋州话地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