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宇 戴逢国
从端午包粽子、赛龙舟,到琼剧新编、老戏新唱,再到身着汉服漫步骑楼老街……在海南,文化与旅游携手、传统与现代融合、古典与时尚碰撞,新场景新玩法层出不穷,不断掀起“新中式”旅游热,引爆假日旅游国潮风。
“新中式”旅游是以传统文化为主题,融合现代审美和技术,借助新场景展现目的地独特的人文风情,为游客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的新兴旅游方式。民众对传统文化的探求是动力,文旅产业优质产品的供给是关键,二者相互推动“新中式”旅游的勃兴,使其超出假日经济范畴,蔓延至日常生活的食、宿、行、游、购、娱。“新中式”已然不止于旅游方式或偶尔为之的仪式,正日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相连。
A
新中式内蕴
传统美学的当代重构
《尚书正义》有云:“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可以说“礼仪之大”“章服之美”是华夏民族的表征。当下,Z世代的年轻人将新中式服饰之美玩出新花样,从庄重典雅、飘逸灵动的汉服到款式简约、纹饰考究的马面裙,再到以“刺绣云肩搭学士服、八破裙配簪花帽”为特色的国风毕业服,“年华灼灼艳桃李,结发簪花配君子”的历史仿若照进现实。然则,其频频出圈的背后是新时代青年对“新中式”美学的认同与青睐。
“新中式”美学是一种生活美学,新中式的盛行意味着中国式生活美学的复兴。其并不囿于服饰,而是涵盖家居、餐饮、建筑、美妆、音乐等方方面面,鲜奶现制中国茶、悠扬婉转的古风歌曲、建在博物馆里的宝藏民宿、民国风南洋调的老茶铺、禅茶古韵的酒店建筑等均能窥见“新中式”美学的身影。“新中式”美学的内核是以今释古、熔古铸今。“新”是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中”是时代语境错位下仍具有高度价值契合性的传统美学要素,“式”是由传统美学返本开新的方式方法提炼而成的当代模式。因此,“新中式”美学并非古今的简单叠加抑或中外的机械拼接,而是内在审美风范与价值指向贯通一致的前提下对旧有要素的平移、变形与重组,是对传统美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体现着年轻一代对传统美学理解的自我表达和创新践行。
B
新中式彰显传统文化的精神外溢
温暖的围炉、古朴的茶具、精致的茶点,蜜橘、红枣、花生、地瓜、菠萝、甘蔗、龙眼等小食随炭火烘烤滋滋作响,沸腾的茶水氤氲起悠悠茶香,空气中包裹着阵阵香甜,三五好友围炉而坐把茶言欢,颇有“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之意境,源自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围炉煮茶蔚然成风。与此同时,寺庙咖啡横空出世,清幽的寺庙,木质门窗,隐隐的香火气,淡淡的海风,融入古建筑剪影的咖啡杯,每一种咖啡的名字,都是一句禅语,每一口咖啡,似乎都藏着禅机。
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咖啡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围炉煮茶、特色咖啡无疑是古今中西文化交融的结晶,体现了年轻一代对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文化创新面向的认同与践行,这也是“新中式”建构的内在逻辑。文化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把自己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物或物的综合体”,每一代人总是在继承、发扬前人留下的文化基础上与自然发生联系,因此,文化越发达,人借助文化对自然产生的作用越大,而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越间接。“新中式”的走红,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现代人对自身游离于传统之外带来的“无根”生活表象的自省,以及通过激活日用而不觉的传统元素,祛除遮蔽,揭开其与传统文化的深层关联,探求生活的意义并安顿自己的积极尝试。此外,间接联系绝不是断裂,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根脉的古今贯通,根脉的基因密码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核心思想、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由此看来,与其说“新中式”传递的是“情绪价值”或“新烟火主义”,不如说其承载了“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赋予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和焦虑的心理状态中达成与自身和解的途径与空间。
C
新中式昭示文化消费的强势回归
“新中式”是一种文化现象,如梁漱溟先生所言,文化是“生活的样法”,“新中式”旅游迅速升温亦带动食、宿、行、游、购、娱等多样化生活场景文化消费热度攀升,国风摄影、博物馆打卡、古村落巡游、非遗集市互动体验等屡上热搜。
百度指数官网显示,“新中式”搜索指数的整体日均值(30天)为640,资讯指数日均值高达373214,同比增长31%,20—39岁的群体尤其是20—29岁的群体是关注“新中式”的主力军,占比68.02%,影视音乐、教育培训、旅游出行、餐饮美食、休闲爱好等方面的“新中式”风格颇受民众的追捧。
由故宫博物院和海南省旅文厅联合主办、海南省博物馆承办的“千古风流 不老东坡——苏轼主题文物展”,自2月1日开放至6月10日东坡2号厅闭馆,共接待观众92万余人次,全网聚集3408万互动声量,创省博物馆2008年开馆以来单次展览观展人数新高,已成今年上半年海南爆款文旅产品。种种数据表明,“新中式”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
“新中式”的流行一方面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积淀,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当今社会文化创造的丰沛活力,但若想让“新中式”在海南火起来并继续火下去,离不开市场作用的发挥。其中,产业供给是关键。首先,以旅游业为抓手推动“新中式”融入百姓生活。旅游业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从传统六要素到十二要素,再到“旅游+”和“+旅游”,旅游业的外延不断扩大,“新中式”借助旅游业内在的结构和产业链条能够无缝对接民众的日常生活。其次,以文塑旅强内核。“新中式”的内核是传统文化,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凝练其特色,才能为文旅企业提供原生性灵感和资源,以及符合现代审美的创新表达,由此才能提升“新中式”文创产品的品质,避免国风元素的滥用堆砌拼接、低劣的模仿和跟风,通过系统化的元素统筹支撑现代化的产品设计,让“中国味”融入细节,让“中国情”浸润人心。再次,以旅彰文塑品牌。旅游目的地和文旅企业的角色不只是被动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而是通过创造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差异化产品培育和引导消费需求,释放消费潜力,激发市场活力,一方面,通过打造文化IP、挖掘节庆活动潜力等塑造品牌,将文化亮点变成经济热点,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品牌效应,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国风”持久绵延。
【作者田宇系海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讲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戴逢国系海南师范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中心主任、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海南省廉洁文化研究基地副主任;本文系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Hnjg22-46、Hnjg22-3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