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因为海顿的乐曲风格比较沉静、宁谧,而贝多芬则是一个情感奔放的人,他喜欢的是热情奔放的音乐,因此,海顿虽然是贝多芬的老师,然而由于艺术观念的不同,彼此的关系不是很融洽,师生之谊也就不是很浓郁。
有一次,贝多芬发表了自己的音乐作品,海顿问他:“你为什么不说明这个作品的作者是海顿的弟子贝多芬呢?”贝多芬直率地回答道:“因为我没有从你那里学到什么东西。”
贝多芬的话让海顿很生气,从此两人失和。
但是,在海顿的晚年,贝多芬想起自己曾经对海顿说过的那番话,觉得自己以前真是年轻气盛,不该冒犯自己早期的启蒙恩师海顿。
为此,贝多芬一直很内疚。
有一次,已经到了晚年的海顿听到自己的宗教剧《四季》在维也纳演奏因感动而晕倒时,当时在场的贝多芬看到后,立刻上去搀扶住了因为年龄衰老而步履蹒跚的海顿,并像一个小学生一样恭恭敬敬地吻了海顿的手。
贝多芬一边搀扶着海顿去休息,一边对身边的人说道:“多年之后的今天,我才发现当初我说了多么愚蠢的话,我不该对我的启蒙恩师海顿说那番话,现在,我用我真诚的搀扶来表达我内心的愧疚之情,希望我的恩师海顿能原谅我这个做学生的当初因为年轻气盛而对他造成的伤害。”
对于贝多芬搀扶晚年的海顿的事情,一位音乐评论家这样评论道:“一个知错能改的人是令人刮目相看、心生敬意的。贝多芬之所以能够成功,他之所以能成为闻名世界的大音乐家,除了他的勤奋和音乐天赋之外,他知错能改的品质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知错能改并且能诚恳表达自己的愧疚之意,显示出的是光明磊落的人格和坦诚率真的胸怀,这是十分可贵的,伟大和成功的人往往都有着知错能改的精神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