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祥海
文史掌故大家郑逸梅先生自幼受祖父熏陶,很小就学会了泡茶。每当泡好一壶茶,祖父就放松下来,和身边老友天南地北地闲聊……家庭的耳濡目染,加上先生的博闻强识,经多见广,使他成为一名通晓茶史,精于茶道的品茗高手和茶艺专家。
在郑逸梅先生的《艺林散叶·自道与抒怀》中,有多则与茶有关的篇什,其中涉及茶具,喝茶环境,品茗与感悟等,读来让人如饮甘醴,如沐春风。
“余深慕颜回之高风,拟觅一小型之瓢,制为茗盏,上覆一盖,镌‘瓢饮’二字,为解渴之需。奈小型之瓢,殊不易得,遂未果。”此则言及茶具,可谓独具慧心,“瓢饮”两字尤令人深思。“桐荫涤砚,竹院煎茶,松斋弹琴,蕉窗读画,此之谓四美具。”言喝茶环境,雅人深致,四美与共。“茶初熟,香初温,月初圆,花初发,是人生最受用处,不容轻易放过。”说的是茶,又何尝不是在品人生?“妇藏斗酒,童煮清茶,家庭之乐,无逾于此。”言茶与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充满了人间情趣……片言只语,如竹简,似格言,颇得神趣,非精通茶道,深得茶中三昧之人,难言此语!
先生谈及茶道的文章很多。比如《十壶春》:“最好是桐院生凉,蕉窗昼永,和二三素心人,随意谈天,一方面由解事奚僮,燃松子瀹清茗,既能择水,又知火候,一一斟来,先宾后主,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俱得,那时两腋风生,快慰无比,古人所谓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非亲自领略,决不能知道其中的奥妙哩!”真是深得茶中之趣,颇得喝茶的境界。至于《品茶韵话》所说:“茶之优劣,不仅口尝,即鼻嗅亦能辨别。撮以少许,以三嗅三香为上品。一嗅再嗅有香,三嗅微香者为次品;再嗅有香,三嗅香绝者又次之;嗅有香,再嗅香微者,更次;再嗅香觉者,那就属于劣等了。” 其“三嗅三香”便知茶之优劣,此时的先生仿佛不是一位作家,而是一位道行很深的茶界泰斗!
此外,先生有些文章还涉及一些老茶馆和市井文化。如《茶馆酒店旧闻》《茶寮之回忆》等,读来不仅可领略当年旧茶馆的情况,更具岁月的沧桑感与历史的厚重感……
郑逸梅先生一生的品茶心得,后尽收录在他的代表作《艺林散叶荟编》里,书中共有关于茶俗、茶具、茶联、茶诗以及品茶的奇闻轶事70余条,已成为中国茶文化史上的一笔可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