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2月05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铜纹饰名中的生僻字

  ■ 刘亭亭

  除了很多器名难以识读,青铜器的纹饰中也有不少的生僻字。尤其在先秦时期,青铜器纹饰中出现很多神话和幻想中的动物形象,诸如饕餮[tāo tiè]纹、夔[kuí]纹、蟠螭[pán chī]纹和蟠虺[pán huǐ]纹等,将青铜器营造出了一种神秘凝重的气氛。

  饕餮在古代传说中是一种贪吃的凶兽,口吞八方,贪婪无厌。最早的饕餮纹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不少良渚玉器上雕琢有大圆眼的兽面纹饰,这与后来商周的饕餮纹确实有相似之处。《吕氏春秋·先识览》有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其实不少的饕餮纹并不是“有首无身”,只是兽首居中,身体的其他部位在兽面的两侧对称展开,由于兽首设计较大,其余部分便以相对简略的线条来刻画了。

  青铜鼎等器物为何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呢?《吕氏春秋》说饕餮“食人未咽,害及其身”,那铸于器上可能有警示之意。另外《左传·宣公三年》记有“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商周贵族可能认为凶兽是力量的化身,其狰狞和粗犷之美具有沟通神灵的功能,饰于青铜礼器之上,配合祭祀活动的庄严性,也可显示出震撼人心的威力。“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样一种神秘威严的纹饰除了祭祀,又可作为战争的象征,代表着勇猛和威信。

  夔是神话传说中的一足的神兽,《山海经·大荒经》有言:“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夔纹,常见于商晚期至西周时期,常以两两对称的布局饰于铜器之上。一般形象为张口卷尾、头顶一角、长身一足之形。夔纹所表现的动物与商代甲骨金文的象形龙字相似,推测其就是商代龙形的图案刻绘,称之为夔龙纹,可能更明其形。

  蟠螭纹和蟠虺纹自春秋出现,及至战汉都极为盛行,主要是以盘曲的小蛇形象构成连续缠绕的图案。《广雅》称:“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未升天曰蟠龙。”螭被认为是无角的龙,蟠螭即是很多无角的龙缠绕在一起。《述异记·卷上》有云:“水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相较于蟠螭纹,蟠虺纹一般无鳞片,布局更为细密繁缛,《诗经·小雅·斯干》有言:“维虺维蛇,女子之祥。”古人认为梦中遇到虺蛇是生女的吉兆。

  饕餮纹、夔纹、蟠螭纹和蟠虺纹,承载着历史赋予它们的时代印记,形成了青铜器丰富多彩的装饰效果,也反映了不同时期古人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变化。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时政
   第003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4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5版:民生新闻
   第006版:中国新闻
   第007版:中国新闻
   第008版:世界新闻
   第009版:海南周刊
   第010版:封面
   第011版:封面
   第012版:封面
   第013版:物种
   第014版:文化
   第015版:故事
   第016版:鉴藏
   第018版:悦读
   第020版:文化
   第021版:讲谭
   第022版:随笔
   第024版:影视
青铜器中的生僻字
青铜纹饰名中的生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