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凯
临近春节,突然听到作家谌容去世的消息,按照中国传统算法,享年88岁,也算高寿之人了。
谌容是改革开放后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的代表作品是中篇小说《人到中年》。小说后来被拍成同名电影,由潘虹和达式常主演,红遍大江南北。
鲜为人知的坎坷经历
与一些知名作家不同,谌容的身世和早年经历几乎无人知道,其本人也很少提及,她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关于我自己,什么也不想说,什么也不愿写。多年来我奉行这样的原则:谢绝采访、谢绝上镜头、谢绝上封面、谢绝介绍创作经验。为这,我得罪了很多不辞辛劳的记者,得罪了很多受人尊敬的编辑,也得罪了很多热心的爱好文学的朋友。
谌容之所以如此,并非有什么难言之隐,只是认为“对于一个写小说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写出作品来”。后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编委会要出版一本《谌容研究专集》,供学术研究之用,谌容才写下了一篇自传性质的文章《并非有趣的自述》,其人生经历这才为人所知。
谌容原名谌德容,祖籍四川巫山(今重庆巫山),出生在汉口,从小便随在法院任职的父亲辗转于武汉、重庆、北平等地。关于自己的出生日期,谌容一直不知道,直到中年后才弄清楚,她在《并非有趣的自述》中曾专门提及:
我的生辰日月,直至前年我的母亲来北京小住,适逢中国新闻社记者来访,和老人闲谈中才搞清楚,她说:“我这个女儿是民国二十五年阴历八月十八(1936年10月3日)生的,不到一岁就‘七七’事变,抱着逃难至四川。”
谌容的童年是在逃难、战乱和炮火中度过的,这给她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1949年底重庆解放,正在南岸女二中读书的谌容与同学们一起迎来了山城的春天。那是一个火热的年代,也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年代,更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年代。谌容带着少女的憧憬和希望,同时报考了部队文工团和西南工人出版社,结果都被录取。后来谌容选择了后者,这个选择为她以后成为职业作家埋下了伏笔。
1954年,谌容考入北京俄文专修学校(今北京外国语大学),成为新中国第一批调干生。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广播事业局担任俄文翻译,因为经常在工作中晕倒,被精简到北京市教育局,在学校当了一名俄语老师。谌容在课堂上一次次晕倒,学校害怕出事,又将其退回教育局。“没有一个学校愿意要一个经常晕倒在讲台上的老师。这样,我成了一个分配不出去的教师,一个丧失工作能力的人,一个不为社会所需要的人。这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一页”——多年以后,谌容对这段经历还是记忆犹新。
在生活和工作双重压力下,谌容拿起笔,走上了文学之路——精神痛苦,成为她写作的唯一动力和缘由。
《人到中年》发表前后
1980年,谌容的小说《人到中年》在《收获》杂志发表,好评如潮。这家著名的文学刊物刚刚复刊一年,以刊发中长篇小说和电影、话剧剧本为主,主编就是赫赫有名的巴金。复刊以来,《收获》杂志打破思想禁锢,发表了许多文学性、思想性兼具的优秀作品,《人到中年》就是其中之一——这一年谌容44岁,与小说女主角陆文婷一样,刚刚步入中年。
改革开放后,谌容创作了中篇小说《永远是春天》,发表后引起文坛热议,茅盾在第四次文代会上称这部小说是“中篇小说出现了初步的繁荣”的代表作品,这对谌容来说是个极大的鼓励。此后不久,《收获》编辑李小林在谌容处看到了写了三分之一的《人到中年》手稿,非常欣赏,鼓励她快写下去。谌容后来回忆说:“说实话,对那种颠颠倒倒、虚虚实实的写法,我是完全没把握的,总怕读者不易接受。第二天,李小林跑来找我,连声说:‘读者完全可以接受。’这才坚定了我的决心,在中篇小说的结构方式上作一些突破。”
《人到中年》描写了一位叫陆文婷的眼科医生,她让无数患者恢复了健康,自己却从未有过过高的要求,总觉得“一间小屋,足以安身;两身布衣,足以御寒;三餐粗饭,足以饱腹”。长期的超负荷运转让她患上了重病,猝然倒下,女主角高尚道德与生活窘况的反差,使其成为中国特定历史阶段中年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谌容在小说中使用了意识流、荒诞等手法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比如描写陆文婷精神处于极度疲乏状态下,眼前出现了恍惚的幻觉,半生的经历与感情生活一幕幕从不同方向涌来。以裴多菲一首诗歌作为抒情线,将她的身世、家庭及爱情在“迷惘的梦中”“死亡的门前”作了浪漫的写意。
《人到中年》触及了知识分子、中年问题以及拨乱反正后的思想建设状况,这是小说的成功之处,也是谌容多年来观察和思考的结果。在陆文婷身上也有作者本人的影子,这种真情实感理所当然引起了读者共鸣。1981年5月,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人到中年》在获奖作品中位列第一。第二年,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人到中年》开机,据长春电影制片厂编剧肖尹宪回忆,送审样片放映完毕后,“全场竟然鸦雀无声长达两分钟之久,继而便是暴风雨般的掌声”。
涉足幽默荒诞小说创作
在当代女作家中,谌容是幽默讽刺小说的先行者。她善于从日常生活挖掘素材,以适度的夸张和文学处理,形成一种活泼的喜剧氛围,是一种“高级的幽默”。我们都知道,谌容长子梁左是有名的作家和编剧,创作了相声《虎口遐想》《小偷公司》、情景喜剧《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等;小儿子梁天更是家喻户晓的喜剧明星——兄弟俩的幽默细胞与母亲的熏陶息息相关。
谌容创作了不少幽默荒诞小说,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减去十岁》。小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听说上边要发一个文件,把大家的年龄减去十岁。围绕着这个小道消息,一个个人物粉墨登场。谌容在小说中展示了各色真实细微的人物心理,写活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个血肉之躯,并将笔触延伸到每一个人物灵魂的深处。正如《中国当代文学教程》中所说,她的作品“虽以喜剧为其基调,饱含着幽默、讽刺、诙谐和讥诮,但也包含着正剧的严肃冷峻和悲剧的苦涩沉重”。
谌容是“人到中年”时才蜚声文坛的,也正是到了中年以后,她对现实生活才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正可谓“人到中年方知秋”。
怀念她。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