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记者 黄媛艳
“伯父自幼聪慧,有胆有谋,投笔从戎,矢志航空报国,不到23岁就英勇牺牲了。”4月10日,谈及抗日航空英烈黎宗彦,三亚市崖州区水南村村民黎小鸥感叹道。
近日,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公布了1468名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籍贯显示为“崖县”的黎宗彦位列其中。黎宗彦是我国抗日空战史上航校生击落敌机的第一人。
家人叫他“琼安”
今年清明假期,黎小鸥来到位于崖州区的黎宗彦衣冠冢前祭扫,抚摸着刻有“青山埋忠骨,热血映春秋”的墓碑,伫立良久。
“家里人曾给伯父起了个小名——‘琼安’,希望琼岛平安,也期待他有能力护卫家园。”黎小鸥说。
1931年,学习成绩优秀的黎宗彦考入崖县中学。当时“九一八”事变发生不久,他受抗敌御侮爱国思潮的影响,参加学生抗日救国会,投身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立志为国家和民族干出一番事业。
“初中毕业后,他与两名乡友一同前往广东参军。”黎宗彦的堂弟黎宗保透露,彼时17岁的黎宗彦选择投笔从戎,于1934年8月考入广东军事政治学校(燕塘军校)第二期,编入步兵科第三中队,成为一名军人。
1935年广东航空学校续招第八期航空兵,录取58名。“堂哥成绩优异、身体强健,最终脱颖而出,1936年入学后被编入飞行科,成为一位走上航空报国道路的热血青年。”黎宗保说。
在航校期间,黎宗彦勤学苦练,不负众望,先后完成了初级、中级飞行课目训练,并以优异成绩入选航校最难进的驱逐机组。该机组由空战英雄担任教练,进行美式霍克-3型战斗机的驱逐、攻击等飞行训练。1938年7月,中央航空学校更名为空军军官学校,黎宗彦随校迁到昆明后,升入飞行高级班,编入高级班25中队驱逐机组,进行单机驾驶作战训练。
21岁那年,黎宗彦顺利从空军军官学校毕业,成为该校走上抗日战场的第一批飞行军官。他先后被编入负责保卫重庆的空军第四大队和第三大队,进驻四川双流、白市驿等机场。跟随这两支赫赫有名的中国空军主力,黎宗彦转战南北。
空战勇士击落日机
1938年9月28日早晨,昆明天清气朗。在飞行队长和教官的指导下,黎宗彦驾驶霍克-3型战斗机,在城市上空进行拦截、攻击等带弹演习课目训练。
不料当日8时许,日军9架96式陆上重型轰炸机,以3架1队“品”字形阵式飞往昆明,企图凭借装备精良的优势,对空军军官学校所在的昆明巫家坝空军基地进行突袭轰炸。
当时,黎宗彦已完成了预定的演习训练,正从千米高空返回机场,当降落到离地面近百米时,他发现机场上亮起了红色警标,停机坪上的驱逐机、轰炸机、教练机纷纷起飞。他听到空袭警报响起,毫不犹豫地收起降落架,迅速攀升至万米高空,与飞行队长、教官驾驶的飞机,形成一个战斗队形,在昆明市区、巫家坝空军基地一带的空域搜索,准备打击来犯之敌。
发现敌机后,黎宗彦率先驾机冲向敌机群,单独迎战敌机第二分队。黎宗彦在《“九二八”昆明空战记——我是怎样攻击敌机的》一文中回忆道:“知正后方系敌机死角,乃不顾一切转移火力向敌机全部扫射,敌机亦集九机火力,利用位置高低变换,相互掩护。后上方攻击敌多座机编队群的方式,是被人认为违反战术原则的,可是,我冒这个危险去走这条路,也竟可达到我攻击的目的。”
1938年9月29日的《新华日报》刊发了关于“9·28”昆明空战的报道。报道中说,“9·28”昆明空战,一举击落日机3架,俘获敌机师1人,而中方未损一机,未伤一人,以“3:0”战果,获得昆明首次中日空战大捷。
“这次大捷中,堂哥击落了一架日军飞机,被授予‘空战勇士’称号。”黎宗保说。1938年《中国的空军》第17期刊发的《“九·二八”昆明空战大捷记》提及,“忠勇哉!黎宗彦,你初次出征,竟开纪录,努力吧,前途未可限量,祖国需要你哩!”
成为我国抗日空战史上航校生击落敌机的第一人,黎宗彦在《中国的空军》杂志社西北记者团慰问会上发言时兴奋地说:“再说我三个月前在昆明上空击落了一架敌机,那时,我心中的高兴劲真是说不出来。那一次我虽是初次出战,也是初次看见了敌机,心里的怒火已在燃烧,怎么也不放松敌机一步,怎么也要和敌机拼个你死我活!”
追击溃敌以身殉国
首战告捷,黎宗彦越战越勇。参加空战随时可能牺牲,他就提前写好遗书,委托乡友转交给家人。记者查阅三亚市历史文化学会收集的史料发现,1939年至1940年7月间,黎宗彦先后参加了昆仑关空战、柳州空战、遂宁空战、重庆空战,在保卫重庆和西南大后方的抗战中屡次立功。
这些战役中,遂宁空战被黎宗彦称为日军特意送来让航空战士们“小试身手”的“大礼物”。在这次战斗中,黎宗彦和战友分别驾驶领队机和僚机,3机编成一队,直逼敌机群。大家众志成城,击溃敌机27架,重创敌机5架,其中被黎宗彦击中的1架当场坠毁,被其协同击中的4架,在遂宁郊外坠毁。
战斗结束后,黎宗彦忍不住提笔写了一份空战纪实报告。他写道:“正激战时,敌机一架即当场中弹着火,坠落于遂宁附近之龙凤场……还有重伤敌机4架冒浓烟负伤逃去,后据报损伤机全于中途坠落,其余敌机于我机群攻击时,队形极其凌乱,狼狈不堪,所投炸弹,皆远离场外。”
尚未细品胜利的喜悦,28天后,黎宗彦的身影又出现在了保卫重庆的“7·4”空战中。1940年7月4日,日军启动了当月首次空袭。为挽回6月空袭败局,日军联合空袭指挥部调集了89架96式重型轰炸机和零式战斗机,分3批从长阳、恩施、来凤等地出发,对重庆进行突袭。黎宗彦随队迎敌,他驾驶的编号为3205的E-15双翼歼击机,被编为僚机。
歼击编队密切配合、勇猛截击,迫使第一批来犯的36架日军飞机,落败而逃。随后,黎宗彦所在的E-15机组,接令飞梁山加油后再次升空,迎战来犯的第二批、第三批敌机。近4个小时的拦截和对抗,敌机先后3次被击退。当日15时许,空战结束,中方作战指挥部指令最后留空的黎宗彦所在E-15歼击机组返航。然而,此时的黎宗彦,仍在离渝约百公里的上空,对溃逃的敌机穷追猛打,直到弹绝油尽,迫降达县白衣乡河坝,机毁殉职,年仅23岁。
“伯父殉国后,遗体被运回重庆,安葬在重庆南岸黄山空军烈士公墓,1941年被追赠空军中尉。”黎小鸥说,远在海南岛的家人获悉黎宗彦的英勇事迹后,四处打听得知其安葬之处。2019年,黎家共13口人来到黄山空军烈士公墓的黎宗彦墓前祭扫,用故乡水洒洗墓碑,将故乡土埋入墓内;随后又从实葬墓中捧回一抔黄土,在三亚崖州为其修建了一座纪念墓(衣冠冢)。
黎宗彦的故居目前还在,黎小鸥正在思考如何进行修缮,“家里计划修缮故居,然后在里面展示伯父的英勇事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本文采写得到三亚文史研究者徐日霖、黎月光、卢家福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