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满——
初夏的丰收序曲
5月16日,河北晋州市北白水村的农民在麦田内剔除杂穗。新华社发
海垦集团南金农场公司的波罗蜜。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海口羊山地区的荔枝。清风 摄
番石榴。王康传 摄
近日,海口三十六曲溪湿地公园内的水稻成熟。 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通讯员 黄一笑 摄

  ■ 杨江波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广为流传的节气歌,许多人耳熟能详。不过,要真正理解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却非易事。今年5月20日是小满节气,那么小满有怎样的历史文化内涵呢?

  古人如何定义小满?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南北朝学者崔灵恩在《三礼义宗》中也有这样的描述:“小满为中者,物之生长小得并满,故以小满为名也。” 古人认为,小麦等诸多夏熟作物在这一时节到来时“小得盈满”,很快就能饱满成熟,故以“小满”名之。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农业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在科学技术尚无法提供足够支撑的情况下,华夏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年四季气候、物候的变化规律,从长期经验出发总结出了这一颇具实用性的知识体系。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立夏之后便是小满,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20日到22日之间变动。一般认为,小满是指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这是老百姓对这一节气具体而直观的印象。

  古人还认为,小满的到来与降水有关,这在一些古老的民谚中有所体现,比如“小满大满,江河满”“立夏小满,江河渐满”等。从现代气象学的角度看,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雨水、谷雨、小雪、大雪,与降水量的周期性变化存在一定的关联。小满前后,降水量开始增多,这一规律在我国南方地区展露得非常明显。

  “忙得不知他”的节气

  古人将一年分为七十二候,一个节气对应三候,一候5天左右。据相关文献记载,小满可以分为区别明显的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

  小满时节,先是苦菜叶片青翠、苦味始成,接着是喜阴的靡草因不耐骄阳枯死,然后便到了冬小麦成熟的时候。三候约15天时间里,有的植物成熟,有的植物枯死,万物生死有序,荣枯仿佛就在一瞬间,可见小满的景致也是多元的。

  在古人看来,到了小满,意味着忙碌的时节已经来临。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与小满有关的谚语,“忙”是它们共同的主题,比如“小满到,插秧忙,雨润万物禾苗壮”“小满天天赶,忙种不容缓”“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他”“小满前后,种瓜点豆”等。

  “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他”这句话主要流行于江南地区,其中的“三车”指的是水车、油车和丝车。小满时节,水稻生长旺盛,需要很多水分,农民经常忙着踩踏水车往稻田里送水;油菜已经收割晾晒,人们忙着舂油菜籽,生产菜籽油;蚕开始吐丝结茧,养蚕人忙着摇动丝车缫丝。

  “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这则民谚说的是,小满后的十日,是种植部分作物的最后窗口期。在我国南方地区,农户这段时间种的通常是豆角、黄瓜、辣椒、茄子、番茄等蔬菜。夏秋两季的菜篮子是否丰盈,这一波耕作是否及时很关键。

  “食苦”“祭蚕”等习俗

  数千年间,我国劳动人民在使用二十四节气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独特的习俗,其中就有与小满有关的习俗。

  上文提到“小满动三车”,“祭三神”是流行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小满习俗,“三神”指的是车神,即水车神、油车神、丝车神。在古代,水车、油车、丝车是许多农民赖以生存的生产工具,“三神”因而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

  “祭蚕”是江浙一带农村的习俗,老百姓会在小满这天过“祈蚕节”。相传小满为蚕神嫘祖的诞辰,在“祈蚕节”这天,人们会到蚕神庙举行祭拜嫘祖的仪式,供上酒和丰盛的菜肴,祈求未来养蚕等农事顺遂。

  “食苦菜”也是一种小满时节的习俗,有的地方流传着这样的俗语:“小满食苦,一夏不苦。”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小满前后长得茂盛,古人常采而食之,久而久之,民间就形成了小满食苦菜的风俗。

  “小满会”是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的习俗。在“小满会”这天,人们祭车神、赶集、赶庙会,在庙会上看大戏、买零食,在集市上买各种农具、种子,孩童跟着大人出门游玩,甚是热闹。

  “看麦熟”是陕西关中地区一种古老的习俗。小满到来之时,也是冬小麦快要成熟的时候,这时已出嫁的女子要回娘家探望,问问即将到来的夏收的准备情况,这一风俗也叫“看麦梢黄”。

  琼州小满景不同

  海南儋州地区流传着一则谚语:“小满小满,江河水满。”这与江南地区的“小满大满,江河满”“立夏小满,江河渐满”等民谚相似。小满后,降雨频次增加,大小江河时常涨水,不仅是儋州,海南岛普遍存在这一现象。

  小满时节,海南天气多变,常有风雨,这对尚未成熟的水稻影响很大。民国《文昌县志》记载:“四月东风,必忽雨忽晴,谚曰:‘四月东风,拨裙走稻花。’时忌北风,俗谓:‘小熟忌北风,大熟忌南风。’皆以稻多粃也。”小满前后,海南尚未成熟的水稻最怕北风吹,因为这会造成“稻多粃”,即稻谷中空或不饱满。

  民国《文昌县志》又载:“稻,冬种夏收为小熟,夏种冬收为大熟。”在海南,人们称夏收稻为早稻,早稻在春夏之交抽穗、灌浆,小满后陆续迎来收割期。小满时节雨水多,海南农民要防止稻田积水过多,及时排水防涝。与此同时,他们还要种蔬菜、种地瓜、栽花生,十分忙碌。

  海南人种桑养蚕的历史悠久。汉代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记载:“儋耳、珠崖郡,男子耕农,种禾稻、苎麻,女子桑蚕织绩。”明万历《儋州志》记载:“桑以饲蚕,琼海之蚕一岁八登。”春季桑叶多,蚕长得快,至小满时节,海南的养蚕户大都在蚕房里忙着喂蚕、剥茧等。

  海南文昌流传着这样一首节气农事歌:“四月立夏到小满,菠萝上市胡椒红……” 海南位于热带地区,纬度较低,每年立春后,气温快速回升,相较于内地,这里的农作物生长“起跑”早,小满前后,不仅是菠萝、胡椒,芒果、荔枝、莲雾、波罗蜜、番石榴等农产品也纷纷上市。由此可见,小满时节农作物“小得盈满”,说的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常规现象,并非放之南北而皆准。

  有意思的是,在二十四节气中,有大寒对小寒,有大暑对小暑,却没有大满对小满。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古人提倡“满而不损”的境界,正如《尚书》所言:“满招损,谦受益。”所以,小满刚刚好,做人做事不宜太“满”——这是人们对小满这个节气的文化体悟。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海南鲜品·品鲜南海
   第004版:本省新闻
   第005版:专题
   第006版:中国新闻
   第007版:世界新闻
   第008版:广告
   第009版:海南周刊
   第010版:封面
   第011版:封面
   第012版:封面
   第013版:故事
   第014版:往事
   第015版:人物
   第016版:讲谭
   第017版:书法
   第018版:鉴藏
   第019版:艺术
   第020版:文化
   第021版:悦读
   第022版:逝者
   第024版:影视
初夏的丰收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