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在现场·同买一斤虾
在海口港丰农贸市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在检测公平秤。本报记者 王赫 摄

  6月23日8时

  五指山通什镇

  新农贸批发市场

  海鲜上秤先控水

  ■ 本报记者 谢凯 通讯员 马允国

  6月23日8时,五指山市通什镇新农贸批发市场,在一家名为“开兴海鲜”批发零售摊位前,摊主吴琼香正忙碌着码放清晨刚到的各类海鲜,售卖前,她把计量秤和镂空篮放在了摊位中间显眼位置。

  “我摊位取得了合法经营证照,售卖的所有海鲜都要过秤并把水分沥干后再称重。” 吴琼香介绍,她的摊位售卖海虾、海螺、墨鱼等海鲜品类,这些海鲜经过长途运输大部分都要加冰块,而在售卖前她要准备镂空篮和计量秤,海鲜经过她去除水分和称重后才可以到达顾客手上。

  在吴琼香看来,公正使用计量秤是每一户商户诚信经营、守法经营的表现,如果计量秤使用不当会对其口碑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特别是海鲜类是按照重量进行售卖的日常商品,一台小小的公平电子秤对营造有序的市场消费环境和获得消费者青睐特别重要。

  商户有自觉,执法部门在监督。五指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场监管部门注重市民“菜篮子”消费市场环境建设,今年已组织执法人员在市内农贸市场开展计量秤和各大重要节点节假日的多项突击检查行动,并在市场内设有公平台秤、监督举报箱和电话,开展4期“放心消费”主题宣传活动,营造安全有序市场消费环境。

  “开展的专项检查行动中,执法人员现场着重检查公平秤是否存在未经检定、检定不合格或者超过检定周期使用、破坏电子计价秤准确度等情况。” 五指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专项检查共突查200余台计量秤,暂未出现问题秤。

  现在,吴琼香在顾客购买海鲜前,都要提示顾客注意看计量结果,有时还会主动展示证照和健康证,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本报五指山6月23日电)

  6月23日9时

  陵水新村镇

  新村大集智慧农贸市场

  智能电子秤可溯源

  ■ 本报记者 王迎春

  6月23日9时,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的新村大集智慧农贸市场已经熙熙攘攘,海鲜区域尤为热闹。

  明亮的摊位前,海南日报记者看到,装有基围虾、皮皮虾等各类海鲜的缸前都粘贴着价格标牌,一货一签,明码标价。记者随机在一个摊位购买了一斤售价32元、个头较为饱满的基围虾,商户詹姐手脚麻利地将虾抖了抖水,装进环保袋里上秤,称重为523克。

  记者看到,摊位配备的电子秤有些特别,海鲜上秤后显示了类别、净重、单价等信息,支付时生成了金额和二维码。“这是市场统一的智能化网络电子秤,过秤后的交易记录,由后台服务器进行采集收录,消费者也能追溯源头,防止我们缺斤少两。”詹姐告诉记者,智慧化的平台能够方便市场运营方进行监管,同时大数据整合也能帮助商户更好地做好库存、销售管理。

  在新村大集几个入口处,都放置着公平秤,上面有“顾客购买商品后,请及时复称”的温馨提示,下方还附上投诉电话,十分显眼。记者将购买的基围虾拿到公平秤进行复称,结果与摊位称重一致。

  “我们会定期进行摊位价格的突击抽查,不仅要标明价格,实际售卖也要与标价相符,并定期检查摊位称具和市场公平秤等计量器具的准确性。”新村市场监督管理所负责人卢杰说。

  (本报椰林6月23日电)

  6月23日9时

  临高县

  西门农贸市场

  公平秤比商户秤还重一些

  ■ 本报记者 贾磊

  6月23日9时,在临高县西门农贸市场,记者来到该市场二楼的一处海鲜摊位。摊主阿伶(化名)正在售卖花斑虾,“活虾38元一斤,先来一斤吗?”说着,她随手抄起网兜,控了控水,捞了一些虾装在袋子里,然后放在电子计量秤上。计量秤上显示为0.56公斤(1.12斤)。

  在市场二楼出口处,有一个蓝色的牌子,牌子下面放着一个公平秤。记者将刚刚买的虾放在公平秤上,读数显示0.58公斤(1.16斤),对比之下,公平秤反而更重了一些。为了确保准确,记者又去附近超市商户处进行了检测,发现数值更接近第一次的数值。

  针对记者反映的公平秤称重不准问题,市场工作人员表示误差在一定范围属于正常情况,将进一步检查整改,确保每一个公平秤都公平。

  据了解,农贸市场里会不定期抽查检测所有商户的电子计量秤,发现有问题会及时处理。据市场管理工作人员介绍,海鲜类产品是按照重量进行售卖,他们要求商户都要提示顾客注意看计量结果,让消费者充分体验到放心和安心。

  (本报临城6月23日电)

  6月23日10时

  儋州市那大镇

  红旗市场

  摊主主动教记者用秤

  ■ 本报记者 吴心怡

  6月23日上午,儋州市那大镇红旗市场很是热闹,水产区、干货区、蔬菜区等井然有序,中间的走道上每隔几米就摆放着一台公平秤,其上方挂有醒目标识,下方则张贴着市场负责人和儋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电话,方便顾客在遇到问题时投诉。

  水产区前,摊贩吴阿姨吆喝着她面前的基围虾。海南日报记者在其摊位前购买了一斤虾,吴阿姨麻利地捞虾、控水、装袋。

  “够称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吴阿姨信心满满:“差不了,该是多少就是多少,缺斤少两被发现要追究责任的。”

  付完钱后,记者走到附近的公平秤前打算一“称”究竟,吴阿姨也从摊位中走出来,主动教起记者如何操作。“先把虾放上去,按一下每公斤的价格,这就出来了。”只见公平秤上清晰显示0.5公斤,和吴阿姨摊位前称出来的重量一致,并未出现缺斤短两现象。

  吴阿姨的“主动出击”,体现出红旗市场摊贩诚信经营的底气,这与市场长期的管理是分不开的。

  “红旗市场目前有36个公平秤,我们每天都会去巡查,看秤是否准确、是否有电。”红旗市场负责人董群高介绍,一旦收到顾客关于缺斤少两、欺诈宰客等投诉,市场方都会严肃处理,如发现摊贩确是故意而为之,就会对该摊贩采取停业或要求其离开市场。

  据了解,2023年6月,儋州出台《儋州市2023年度放心消费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以开展“放心消费在儋州”创建工作。儋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推进儋州市场主体诚信经营宣传教育,积极组织工作人员进市场、商超、商铺开展诚信经营宣传,鼓励商户自主申报放心消费单位,增强自我约束、诚信经营,主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自觉接受同行、消费者和全社会的监督,努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本报那大6月23日电)

  6月23日17时

  海口

  港丰农贸市场

  菜市场的生鲜灯关掉了

  ■ 本报记者 王赫

  6月23日17时,记者来到位于海口市秀英区的港丰农贸市场,此时正值高峰期,市场内人头攒动,顾客络绎不绝。该市场日均客流超过了5000人。

  记者刚走进市场北门,就看到一台公平秤,公平秤背后张贴了温馨提示:若出现缺斤少两,低标高卖行为,请及时投诉,由市场管理方先行赔付。

  “市场设置了公平秤,买完东西再称一称,心里踏实多了。”市民于晓辉将刚刚购买的蔬菜放到公平秤上复称,看到显示器上的数字跟商户称的重量一样后满意地回家。

  随后,记者来到海鲜区,随机选择一家摊位购买一斤黑虎虾。记者看到,摊位前悬挂着标价牌,品名、产地、价格一目了然。

  记者拿起捕捞网,将活虾放在沥水篮里,等多余的水流淌完后递给摊主,再装入袋中称重。

  据摊主羊小丽介绍,她在这个市场卖海鲜已有20多年了。她表示:“公平秤的设立为市民带来更加透明、公正的购物环境,也让商家更加自律。”

  买海鲜价格公示透明,斤两是否足?记者将购买的一斤虾拿到市场南出入口处的公平秤复称,显示数量一致。

  记者还在走访中发现,“生鲜灯”已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盏盏白色节能灯。

  商户们表示,去年底生鲜灯都被替换了。这种做法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商户们表示,将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质量,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光顾。

  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秀英分局海港所所长林海透露,近年来,该市场的投诉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今年以来,仅接到两宗投诉,经核查,有效投诉为零宗。

  (本报海口6月23日讯)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要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海南鲜品·品鲜南海
   第005版:文明红黑榜
   第006版:本省新闻
   第007版:中国新闻
   第008版:中国新闻
   第009版:海南周刊
   第010版:封面
   第011版:封面
   第012版:海之南
   第013版:海之南
   第014版:文化
   第015版:故事
   第016版:面孔
   第017版:人物
   第018版:讲谭
   第019版:讲谭
   第020版:艺术
   第021版:文化
   第022版:悦读
   第024版:影视
在海南,消费不用担心“开盲盒”
精心呵护诚信无形资产
记者在现场·同买一斤虾
倡导共建诚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