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满楼
7月13日上午,随着民族赛马8000米比赛的结束,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马上项目落下帷幕。本届民运会马上项目比赛在新疆昭苏举行,共12支代表队、229名运动员参与竞技,系海南首次组队参加运动会马上项目角逐。
现代马术运动源于西方,但实际上,我国古人很早就开始驭马前行,并由此发展出了形式多样的马上运动项目,比如赛马、马术、马球。
源自狩猎,用于军事
马上运动或者说骑术在我国古籍中多有记载,如《周礼》中的“六艺”就包括了“射”和“御”。“射”是射箭,“御”即驾驭车马。《左传》有言:“冀之北土,马之所生。”这说明自古以来,马匹都来自北方草原。更早如河西走廊一带的岩画,其中就有大量骑马狩猎的图案。考古学家们认为,这些岩画刻于4000年至1万年前,是远古游牧部落利用马匹的历史证明。
因速度优势,马匹最初用于狩猎,后来被应用于军事。商周时期,马拉战车已是惯常做法。《书经·牧誓》中就说,武王伐纣时,“戎车三百辆,虎贲三千人”。戎车即战车,必须有马拉才能行军打仗。周朝时,掌握军政大权的官员被称为“司马”,可见马在军事上的重要性。东周后期,为对付匈奴和秦国,赵武灵王学习胡人骑射之长,史称“胡服骑射”。“胡服骑射”修正了中原人宽袍大袖的着装传统,同时改变了商周时期马拉战车的作战形式。和战车及步甲不同的是,骑兵以快速灵活著称,新的作战形式对士兵的骑马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秦汉以后,骑兵不仅与步兵并列,而且在很多战役中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力量。唐朝时期,重马之风更甚。《山堂考索》提出马是“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以济远近之行,而兵之所恃以取胜也”。唐太宗李世民的骑术就很好,他在征战中多次骑马冲锋陷阵,为唐朝开国立下汗马功劳。唐朝骑兵的马术训练很严格,据说有一种“透剑门伎”,骑兵须从利刃林立的门中纵马穿过而不伤分毫,令人叹为观止。
辽金元时期,由于主政者都是游牧民族,骑兵的马术技能自然不在话下。清朝以骑射为国本,对于马术更为重视。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画的《马术图》,展现了清军在马术训练中的各种动作,真实而引人入胜。在八旗中,马甲待遇高于步甲,后者晋升马甲时须通过考核,考核项目为“马上三箭”和“马上三枪”。“马上三箭”需驱马快速向前,依次向马道左侧50步的3个“皮蹲”(以牛皮制成,各面均为边长二尺的等边三角形)射箭,射中红心才算合格。“马上三枪”难度更大,因为当时的火器十分落后,装药、引火都很麻烦,稍有迟缓,马就跑过靶子来不及开枪。
组团击鞠,盛世马球
除了狩猎和军事,马术兼有体育性质。在汉朝画像石及壁画中,就有不少关于马戏的精妙刻画。山东沂南出土的大型百戏壁画上,不但有孩童在马上表演的惊险画面,还出现了女骑士,后者同样在马上做出高难度动作。类似马戏,不仅要求骑手具有驾驭马匹的强大本领,还需掌握保持马上平衡并表演的高超技巧。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汴梁城中的各种马术表演,包括立马、骗马、跳马、马上倒立、镫里藏身等,精彩异常。
中国古代马上运动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唐朝的马球。关于马球的起源说法不一,有人说是从波斯的波罗球演变而来,隋唐前后由吐蕃传入中原,也有人认为起源于我国。马球又称“击鞠”,曹植在《名都篇》中写道:“连骑击鞠壤,巧捷惟万端”,这说明魏晋时马球就已经存在了。唐代,马球风行一时。《封氏闻见记》记载:“(唐太宗)谓侍臣曰:闻西蕃人好为打毬(同“球”),比亦令习,曾一度观之。昨升仙楼有群蕃街里打毬,欲令朕见此蕃,疑朕爱此,骋为之。以此思量,帝王举动岂宜容易。朕已焚此毬以自戒。”由此可见,唐太宗李世民本爱打马球,但考虑到自己的帝王身份而不得不焚球自戒。
实际上,李世民之后的唐朝皇帝包括中宗、玄宗、穆宗、敬宗、宣宗等,几乎都是马球运动的爱好者和推广者。天宝六年(747年),唐玄宗李隆基下令将马球列为军队训练课目。或许在他看来,马球不仅是游戏,也能训练马术,提高军事技能。
武则天次子、章怀太子李贤墓中发现的壁画《马球图》,十分具体地反映出唐朝马球运动的盛况。该壁画全长8.2米,南端高1.7米,北端高2.4米,现保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壁画珍品馆。画面上共有20多匹马,骑马人身着各色窄袖袍,着黑靴,戴幞头。最精彩的区域有5位骑者,打马球者左手执缰,右手执偃月形鞠杖,最南面飞驰的马上坐一人,呈回身反手击球状,还有一骑为枣红马,四蹄腾空,骑马人着淡绿色袍,红色翻领,面部微红,手中未持鞠杖。从内容来看,《马球图》画的并非正规比赛,而是出行或打猎中随意组合的马球练习,不过这也充分说明了这项运动在当时的流行程度。在唐代,不仅男子打马球,女子也会上场,诗人王建曾作诗说,“寒食宫人步打毬”,“十队红妆伎打毬”,描绘的都是女子打马球的场景。
夏秋赛马,精彩纷呈
在所有马上运动中,最原始也最能体现其本质的莫过于赛马。早在春秋时期,赛马就已盛行。如《史记》中的记述:齐威王与大臣田忌赛马,后者三战三败。后来孙膑给他出了个主意,以上等马对中等马、以中等马对下等马、以下等马对上等马,结果是一败两胜,总体获胜。“田忌赛马”的故事流传很广,这说明赛马是当时贵族间的时髦运动。
西汉时期,汉武帝重视军事也热衷于赛马,这与当时的尚武之风有很大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赛马活动更是长盛不衰,甘肃嘉峪关墓室壁画中的多幅赛马图,反映出当时的赛马盛况。元朝时,每到六月吉日,马上好手们都要北至上京(又称上都,现内蒙古锡林郭勒一带)参加为期3天的“诈马”活动。所谓“诈马”,就是赛马,相当于当时的国家级赛事。此外,大都城外每到春天也会举办走马骑射活动,这一传统明朝时仍在延续。
清朝时期,康熙、乾隆等皇帝通常在夏秋之际前往热河行宫避暑,同时在木兰围场举行“秋狝”,即大型围猎活动。之后,他们还要接见蒙古王公、外国使节等,并举办赛马、马技、杂技等活动。其中,被称为“走马”或“跳马”的马术竞技十分具有观赏性。宫廷画家郎世宁曾创作多幅以“木兰秋狝”为题材的精彩画作。此外,北京郊外也经常举行各种民间赛马活动。
近代开埠以后,英国侨民在香港和上海都开有跑马场,但其举办的赛马等活动多具有博彩性质。20世纪50年代末,国内重新开展马术运动,并于1960年举行全国马术锦标赛。1979年,中国马术协会成立,后于1982年加入国际马术联合会。1983年后,全国性马术竞赛活动和奥运会三项赛(盛装舞步赛、超越障碍赛和三日赛)全面恢复,民间民族马术运动步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