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7月22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2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成语大户都有谁?
韩愈单人贡献数第一
  约有250多条成语出自司马迁的《史记》。 资料图

  韩愈塑像。资料图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晗溪

  暑假到了,中小学生的暑期语文作业中总少不了成语的影子。成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或言简意赅,或深入浅出,或音调响亮,或结构匀称,或形象鲜明,历千百年而不衰,反而愈说愈顺口,可以脱胎于煌煌史册,也可以铸形于文学典故。

  目前我们每天出口的成语,有许多早已脱离了上下文,变成了独立的词句。比如,“道听途说”本来出自《论语》“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但随着时光的推移,长长的文言文一般只剩下顺口自然的四字成语,不免令人好奇: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成语,都出自哪些“成语大户”?

  主要来源 大部分成语出自先秦典籍

  没有读过《论语》,照样能说有教无类、以德报怨、文质彬彬;没有读过《老子》,依旧会说天长地久、大器晚成、受宠若惊。实际上,大部分成语的出处和语境,都来自先秦的典籍与诗文。

  既然相当一部分成语从先秦古籍中来,这就决定了成语是一种典雅语言。比如,庄子是一位语言大师,对语言的创造和赋予语言的浪漫想象,令人惊叹不已,他创造了大量精妙绝伦的成语,使语言的文学性和哲理性得以完美结合:朝三暮四、涸辙之鱼、薪火相传、望洋兴叹、贻笑大方、邯郸学步、扶摇直上、庄周梦蝶、鹏程万里、螳臂当车、虚与委蛇。

  成语的魅力正在寓大于小,把哲学的大道理浓缩在如诗的短句之中,令人体味无穷。即使我们没有读过《论语》,但也能从温故知新、哀而不伤、尽善尽美、见贤思齐、肥马轻裘、诲人不倦、内省不疚、后生可畏、名正言顺、举一反三、和而不同、任重道远、一言蔽之、述而不作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里,对《论语》此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也能直观感受到孔子与庄子截然不同的语言风格与处世态度。

  先哲们用他们的生花妙笔,用他们的聪明智慧,甚至用他们的生命,为我们留下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成语,让我们从如此熠熠生辉的中华语言之中得到对历史、现实和人生的启示。比如,司马迁以如椽之笔描写令人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其中蕴含着他深深的忧患和对历史的敬意。其中,项羽这个人物是司马迁浓墨重彩描绘的人物,仅从《史记·项羽本纪》一篇,就有以下成语流传后世,足以使得项羽不朽:三户亡秦、沐猴而冠、破釜沉舟、项庄舞剑、十面埋伏、作壁上观、拔山扛鼎、无颜见江东父老、取而代之先发制人、所向披靡。

  当然,成语形成同样需要时间的积淀。虽然大多数成语来自先秦,但当时这些词语并未被当作成语使用,它们中有很多是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不断锤炼,不断被后世文人作品使用,最终被吸纳到现代汉语词汇中来。

  来源之二 史书、诗歌、散文、笔记小说

  除了《史记》,《后汉书》《三国志》《晋书》《梁书》《北史》等史籍,也出现了许多成语。如勇冠三军出自《后汉书·刘演传》:“伯升部将宗人刘稷,数陷陈溃围,勇冠三军。”手不释卷出自《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论》“(文帝)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裴松之注曰:“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老而弥笃出自《梁书·王筠传》:“余少好书,老而弥笃。”倜傥不羁出自《晋书·袁耽传》:“少有才气,倜傥不羁,为士类所称。”

  余光中在《成语与格言》一文中将成语美学概括为三个条件:简洁、对称、悦耳。他提到,对仗,正是中国文体的一大特色。大而至于一篇骈文,小而至于一首律诗,一副对联,都可以在对仗上做到尽善尽美。成语正是这种对称美学具体而微的最精致样品,口头笔下,每天供我们运用自如,真是中文最可贵的遗产。例如,门当户对一句,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方块对方块,平平对仄仄,一抛一接,一呼一应,无论在意义上、文法上、听觉上,都充分满足了我们的美感。

  说起平仄对仗,不得不提诗歌。唐诗作为中华诗歌史的高峰,留下不少妙趣横生、回味无穷的成语:人面桃花(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为人作嫁(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曾经沧海(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豆蔻年华(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碧海青天(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冰心玉壶(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春风得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青梅竹马(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除了唐诗,不少成语还源自散文及笔记小说。如,冰清玉洁出自魏·曹植《光禄大夫荀侯诔》:“如冰之清,如玉之洁,法而不威,和而不亵。”咄咄逼人源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殷有一参军在座,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曰:‘咄咄逼人。’”虎踞龙盘语出《太平御览》:“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茂林修竹语自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不过,以上“成语制造机”的贡献加起来,也要在一位真正的“成语大家”面前败下阵来。他就是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有“百代文宗”之美名的韩愈。

  韩愈《进学解》 留下二十几条成语

  据《韩愈新论》一书粗略统计:仅成语一项成就来看,《诗经》与《论语》约各有一百二十条,《庄子》约有一百五十来条,《孟子》约有一百三十来条,《史记》大约二百五十多条,苏轼约有八十条,《红楼梦》约有九十条,而韩愈约有一百五十多条。其中,除《史记》乃博采汉代以前的大量文献史料而成书外,很少有人能超过韩愈的成语成就。

  且不说我们经常使用的力挽狂澜、坐井观天、寥若晨星、弱肉强食、虚张声势、形单影只、驾轻就熟、邀功求赏、面目可憎、蝇营狗苟、垂头丧气、互通有无、语焉不详、无理取闹、休养生息、众目睽睽、不平则鸣、杂乱无章、文从字顺、秀外慧中、飞黄腾达、冥顽不灵、口如悬河、大声疾呼、浑然天成、耳濡目染、视若无睹、摇尾乞怜、轩然大波、痛定思痛等等,都出自韩愈诗文。

  仅《进学解》一文,一千余字就留下二十几条成语。如,钩玄提要出自“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一句;焚膏继晷出自“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一句;力挽狂澜出自“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一句;号寒啼饥出自“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一句。

  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号召文体革新,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形式,目的是改革当时的不良文风。因此,韩愈文章中成语和用典多出于先秦两汉古籍,而六朝以来骈文盛行,骈文讲究“骈四俪六”,其中四字句式很多,本来可以有更多的成语可用,可是韩愈却极少使用六朝时的成语,用到的也只是极少数传诵人口的。

  大概正是因为文辞的组合使用,在韩愈那里绝不迁就含糊,而一定要找到力道最足者,一定要令人过目不忘。这样的文辞在当时是响亮之词,到了后世也让人代代不舍,所以就变为“成语”,成为一个民族口口相传的常用之语。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要闻
   第003版:要闻
   第004版:要闻
   第005版:要闻
   第006版:兴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热潮
   第007版:本省新闻
   第008版:海南鲜品·品鲜南海
   第009版:昌江视点
   第010版:专题 关注海南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第011版:中国新闻
   第012版:世界新闻
   第013版:海南周刊
   第014版:封面
   第015版:封面
   第016版:奥运
   第017版:奥运
   第018版:文化
   第019版:史话
   第020版:人物
   第021版:鉴藏
   第022版:讲谭
   第023版:艺术
   第024版:文苑
   第025版:悦读
   第026版:随笔
   第028版:影视
成语大户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