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杰
青法的“稻田原野议事台”、那受的瓜果飘香、抱安的黎族风情……翻开三亚育才生态区的地图,一个个快速发展的美丽乡村,共同组成了一幅秀美的育才画卷,也记录着一个个奋进的育才故事。
近年来,三亚育才生态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按照省委、市委的部署和要求,围绕生态保育、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全区上下一心,实干苦干、久久为功,为三亚打造海南自贸港建设新标杆树立育才样板。
A
抓实生态保育
守护美丽家园
群峰绵延,这里是山的世界、绿的海洋。育才生态区作为三亚市核心生态区,森林覆盖率达84%,素有“三亚后花园”的美誉。
一直以来,育才生态区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牢牢守住发展主线和生态底线,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用心用情守护好每一抹绿。该区制定《育才生态区河湖专管员管理制度》,完善规章制度,招聘河湖专管员20名,实现群众生活污水、生产污水有效治理;并加快推进育才生态区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深度挖掘育才生态区淡水资源优势,全面推进育才50条河流、21宗水库和8宗山塘水系连通。
同时,不断加强“山水林田湖”综合一体化管护,全面落实落细田长制、林长制和河湖长制,坚决遏制过度开发、随意毁林等破坏生态行为,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持续开展生态环保的政策宣传,发动群众共同守护好育才的生态资源,让育才的山更绿水更美。
不止于“保”,在“育”山、“育”水上,育才生态区也在下苦功夫、真功夫。
在“育”山方面,该区以《三亚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为抓手,充分利用山地优势,认真抓好各项康养项目建设工作,大力推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深挖热带特色蔬果产业潜力,持续推动一三产业转型融合发展,当好三亚生态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在“育”水方面,全面排查整治污染,建立整改台账,守好育才生态“水缸”,确保三亚市饮水水源地用水安全。
护“绿”就是增“富”。育才生态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结合发展现状与长远需求,持续做好“育山”“育水”工作,研究探索育才地区“两山理念”实践路径,建立一套符合生态保护实际、满足育才地区开发的体制机制,让老百姓吃上“生态饭”、共享“生态红利”。
B
做细基层治理
共建幸福家园
在稻田旁的空地上,一块牌子,几把椅子,村民代表、驻村干部围坐在一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共同讨论村庄发展事务,化解矛盾纠纷。
这就是育才生态区青法村的“稻田原野议事台”。大到村里重点工作推进、村集体资金使用,小到家庭矛盾、邻里关系,只要有问题,都可以通过议事台协商解决,确保“大事小事不出村、矛盾问题不上交”。
基层社会治理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冷暖。育才生态区不断完善村民议事会等平台建设,创新方式方法,引导群众和社会各方有序参与“微治理”,营造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氛围,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以前,村民参与村里管理的积极性不高,主要是表达诉求的渠道不多,现在村民的事由村民商量着办,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矛盾也自然就减少了。”青法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高辉强说,如今,青法村探索“稻田原野议事台”等乡村治理模式,走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乡村治理路径。
据介绍,自2021年8月青法村创立“稻田原野议事台”以来,村民参与村集体事务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参与民主决策的普及率达到了98%。2023年青法村被评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关键在创新。育才生态区根据山区实际,创建了“1331回归美好调解法”,即以1首黎族苗族友好歌或者1个劝和小故事缓和双方情绪,唤起双方彼此亲情、友情、同乡情等情意;以听、问、察3种方法了解矛盾纠纷实际情况;从情、理、法3个角度耐心说服和劝导双方互谅互解;最后在1首黎族苗族和好歌中引导双方以黎族或苗族礼仪方式握手言和、彼此祝福,回归到良好关系中。
在“1331回归美好调解法”的帮助下,该区有效化解多起山林土地、征地、合同、劳务等矛盾纠纷,2023年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7.51%,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为扎实推进基层治理,育才生态区还积极探索实施乡村治理积分制,在辖区内选取青法村和雅亮村作为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的试点,并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制定了乡村治理积分制运行管理机制,以小积分激活乡村治理“大能量”。
“自从推行积分制后,村里的环境明显改善了,乱扔垃圾、乱堆乱放的人少了,村里的风气也变好了,乐于助人的人多了。”青法村村民胡永哲说。
C
聚力乡村振兴
点亮美好家园
这段时间,育才生态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正忙着走村入户,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排查工作。
“我们持续抓好产业发展、政策兜底和稳岗就业等方面帮扶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目前全区脱贫户收入总体保持稳定,未出现返贫致贫情况。”育才生态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家也在开足马力。”
初秋,走进育才生态区的山野田间,火龙果、百香果、榴莲、榴莲蜜等多种特色农产品遍地飘香。紫色释迦,是那受村乡村振兴“一村一品”引进的又一新品种。2021年,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那受村进一步丰富热带果树种类,引进示范推广紫色释迦,并建立种植示范基地。2023年,已种植两年的紫色释迦开始零星挂果。今年,那受村种植的10亩紫色释迦全面挂果。
“目前紫色释迦种植示范基地共有释迦树300余株,收购价在每斤13元左右,每年可以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那受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肖春雷算了算那受村的“幸福账”。
当前,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育才生态区紧密结合山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优势,聚焦打造“新奇特优”热带农产品“孵化器”,集合多元新质力量,引进推广世界同纬度地区热带优异果蔬品种,形成了榴莲产业一枝“独秀”,紫色释迦、彩虹西瓜、榴莲蜜等“新奇特优”品种“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不断推进育才高效特色农业健康发展。
抱安村打造8.9亩立体栽培种植基地,套种斑斓叶、百香果、青金桔,推动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位于育才生态区的海南优旗农业公司的榴莲基地,在榴莲田间套种槟榔、凤梨、香蕉等热带特色作物,其中今年套种的2000多亩凤梨,预计收入将超过5000万元……与此同时,育才生态区不断探索,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途径之一,推动农民增收,助推乡村经济振兴、生态振兴。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做优“土特产”,乡亲们“钱袋子”更鼓了。据统计,2023年全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36元,同比增长8.8%,增速居全市第一。
下一步,育才生态区将铆足干劲,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和林下经济,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打造自贸港乡村振兴三亚样板贡献力量。(本报三亚9月23日电)
发展亮点
生态保育
加快推进育才生态区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深度挖掘育才生态区淡水资源优势,全面推进育才50条河流、21宗水库和8宗山塘水系连通
基层治理
根据山区实际,创建“1331回归美好调解法”
即以1首黎族苗族友好歌或者1个劝和小故事缓和双方情绪,唤起双方彼此亲情、友情、同乡情等情意;以听、问、察3种方法了解矛盾纠纷实际情况;从情、理、法3个角度耐心说服和劝导双方互谅互解;最后在1首黎族苗族友好歌中引导双方以黎族或苗族礼仪方式握手言和
在“1331回归美好调解法”的帮助下,2023年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7.51%,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乡村振兴
2023年全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36元,同比增长8.8%,增速居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