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01版
实际上,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还未正式“营业”,就有用户慕名而来,如中科宇航、蓝箭航天、天兵科技等许多国内头部商业航天企业,都已经或计划落地文昌国际航天城,并且开始“排队”,希望能给自家火箭预留好发射位置。
新引擎
万亿产业拉动经济增长
在还没建起来的发射场里排队等发射,这样的场景,在商业航天业内人士看来,是从未有过的新鲜事,这同时也说明了商业航天的市场之大、发展之快。
相关智库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自2015年以来保持高速增长,2017年至2024年,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特别是今年,在各地政府和企业积极布局之下,预计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突破2.3万亿元。
在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商业航天的竞争已从企业延伸至各个城市。海南地理位置特殊,地缘政治意义重大,发展商业航天更是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商业航天是具有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具有高技术、高风险、高效益和长周期的特点,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其可以推动建设“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布局,开辟新发展赛道,这是发展未来产业的关键。
近年来海南持续“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优化产业链、创新链和产业创新生态,加快构建“4+3+3”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商业航天是其中重要一环。
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今,文昌国际航天城在商业航天领域形成了区位优势,开放优势,政策叠加优势,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逐步融合的协同优势,正加紧推进“出厂即发射、发射即运营、数据即服务、返回即复用”的产业组织创新优势。
放眼全球航天市场,商业发射服务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海南多种优势叠加,因而具备在这一领域中占据先机的优势。各类商业航天活动的聚集发展,成为推动海南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数据显示,2023年,文昌国际航天城完成营收221.01亿元,多项重要经济指标增幅排名均处于13个省级重点园区前列,发展势头迅猛。
助推海南更高水平开放——
作为连接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重要节点,海南是中国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这种地理区位有利于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有业内人士称,在未来的全球航天市场中,海南要利用独特的航天发射优势,积极参与全球航天竞争,除了满足国内需求外,还可以为周边国家提供航天服务,甚至从全球采购航天器材,在海南组装、发射。
新业态
“航天+”内涵不断拓展
“航天+”概念的提出,意味着航天将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这不仅限于传统的航空航天领域,还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和生物科技等。这一点,在海南已经有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以商业航天发射场为核心形成的产业发展逻辑,正得到广泛实践认可,产业集聚效应正吸引航天头部企业在文昌加速布局。截至今年10月底,已有近3000家企业入驻文昌国际航天城,其中航天相关企业超700家,这些企业健全了产业链。
探究商业航天背后的运营逻辑,最终目的是服务市场需求。不少企业已形成共识:海南自贸港连接全球,有利于推动卫星数据“出海”,拓宽市场范围。
作为海南自贸港重要的科研算力服务平台,文昌航天超算中心是文昌国际航天城构建航天大数据产业链的重要一环。这个一秒钟可以运算10亿亿次的超级计算平台,已经服务国内外上百个算力用户和数据用户。
据文昌航天超算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叶世阳介绍,经过5年多的建设,超算中心已经构建起以“天上拍”“地上收”“云上存”“超级算”“量子传”“政企用”为关键节点的航天大数据产业链,为国土安全、农林生产、生态环保、海事监管等各领域提供了高质量的遥感信息和产品服务。
“航天+”的内涵还在不断拓展。
在农业方面,今年4月以来,文昌国际航天城与国家航天局及多个航天院所合作,参加实践十九号卫星发射任务,成功将海南省选送的50公斤空间育种载荷送入太空。
在旅游方面,蓝天、海浪、椰林、沙滩,还有冲天而起的火箭,航天旅游已成为文昌市龙楼镇的“金字招牌”。每逢火箭发射,当地酒店、民宿爆满。街道上的饭店越来越多,航天产业以旅游形式改变着当地老百姓的生活。
在教育方面,每年寒暑假,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发射场了解航天知识、听科普讲座、现场观摩发射。中国宇航学会在中国科协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指导下,连续多年带领全国航天特色学校师生到发射场开展各类科普教育活动。
……
星辰大海是征途。“首发”之后,我们对海南航天产业有了更为具象的描绘。坚持“向天图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必将为海南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