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江波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大海有它自己的节奏,潮起潮落本是自然现象,但浩瀚的大海、奔涌的潮水,激发了人类的思考和想象。海南岛四面环海,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向海而生,在潮水的起伏奏鸣间感受到了力量和韵律,从中悟出了生活的哲理,于是就有了关于潮汐的诗文、谚语和歌谣。
潮民谚
东流看见西流猛
海南岛上,有很多富有生活哲理的民谚与潮汐有关。比如,海口地区有民谚:“月有圆缺,潮有涨跌。”文昌地区有相似的民谚:“人有好歹,海有涨落。”世间很多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一体两面,认识到了这一点,便能更加坦然应对人生的各种际遇。
儋州沿海地区有这样一句民谚:“东流看见西流猛,北海那边更猛流。”“流”在这里是潮流的意思,这是说,西边的潮流看起来比东边的汹涌,但实际上更远的“北海”潮流更汹涌。这句民谚蕴含一个道理——一山还有一山高,强中自有强中手。儋州沿海地区的百姓常用这句谚语教育小孩要谦虚做人,不可盲目自大。
三亚地区有民谚云:“出门看天色,出海看潮汐。”这是说,要善于观察自然界发出的信号,别盲目行事。文昌地区有这样一句民谚:“十月月半潮,黄鱼满船播。”这句话告诉大家,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潮流,不同的潮流又有不同的鱼汛,摸到其中的门道,就能捕到更多鱼。
潮水起落的幅度,跟台风等天气状况有一定关系,海南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们将自己的朴素认识总结成了通俗易懂的谚语。比如,临高地区有谚语:“海潮涨风起,海潮平风止。”海口地区有谚语“潮涨风起,潮平风止”“海潮响暴,台风来到”“海潮哈哈笑,台风呱呱叫”。澄迈地区有谚语:“潮起风生,潮退风止。”万宁地区有谚语:“风欲来,先涨潮。”
潮歌谣
春夜潮水催渔家
在儋州沿海地区,许多老渔民能用当地方言吟读《儋州潮水歌》:“正月寅,寅属虎,虎啸初七二十一;二月卯,卯属兔,兔行四更十九周;三月辰,辰属龙,龙见一刀十六断;四月巳,巳属蛇,蛇连二五九交游;五月午,午属马,马加十二二十五;六月未,未属羊,羊生十头廿四齐;七月申,申属猴,猴八当头二十三;八月酉,酉属鸡,鸡唱五更十九声;九月戌,戌属狗,初二十六齐放走;十月亥,亥属猪,小猪重十四,大猪重廿七,应归十四二十七;十一月子,子属鼠,子落十五廿五日;十二月丑,丑属牛,牛郎织女九支游,二十四人邀伴游。”
《儋州潮水歌》在民间已经流传很多年,但诞生于何时如今已难以考究,这是儋州渔民对潮汐规律的总结。歌词里的数字,指的是农历的日期,逢此日期有海潮,比如农历正月的初七、二十一,农历二月的初四和十九,这4天都是潮期。渔民出海打鱼通常会借助潮势航行,同时一些海域的鱼群跟随海潮而来,因此,如果渔民能理解潮水歌,把握潮水起落的规律,就更容易做到顺水行舟、满载而归。此外,海边居民赶海,也需掌握潮水起落时间,潮水退去之时,海边的滩涂和礁石中往往有许多鱼、虾、蟹、螺,俯身捡拾,也能小有收获。
海口地区还流传着一首与潮有关的民谣《春夜出海》,部分唱词如下:“春夜潮水催渔家,扬帆出海捉鱼虾,双手撒下金丝网,捞起水底半天星。”这首民谣,提醒渔民要紧随潮水出海,别好吃懒做,以唯美的笔触描写了渔民夜间在海上捕鱼的场景。
潮诗文
秋屿潮生月正悬
海南岛四面环海,古往今来,蔚蓝大海的潮起潮落总是能给文人墨客带来创作灵感。明代文人、“海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王佐曾作《海边纪行》,其中有这样的诗句:“潮痕每准星长短,水候仍催月次躔。风景苍苍今似昔,可怜华发半盈颠。”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王佐大概是从来而又去的潮水中,看到了消逝的青春和无法留住的光阴。
北宋大文豪苏轼谪居海南3年多,他离开海南前曾在澄迈通潮阁停留,在那里看到了海潮,有感而发写下了诗作《澄迈驿通潮阁二首》,其一云:“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苏轼并未明指“青林”为何种树木,但后人考证,此处的“青林”应是葱葱郁郁长于海边的红树林。傍晚时分,夕阳西下,青翠的红树林渐渐没于海潮之中,多么有诗意的画面。
清康熙年间,澄迈教谕蔡昌镐来到通潮阁旧址,写下怀念苏轼的《寻通潮阁旧址怀眉山》,其中有诗句云:“仙客归时此登眺,只今流恨满沧波。浦秋饥鹭白飞尽,潮晚寒林青更多。”
明代海南进士郑廷鹄也有写海潮的诗句:“秋屿潮生月正悬,天高海阔夜娟娟。” 清代曾任文昌知县的马日炳有诗云:“海阔萍踪远,天空眼界清。澄波如练白,知是暮潮平。”
潮地名
潮起潮落潮滩港
海南沿海地区有不少以“潮”为名的村庄、渔港、景点等。通潮阁为古代海南的一处驿站,这里风景优美,为“古澄迈八景”之一,清光绪《澄迈县志》记载:“通潮阁,亦名通明,在县西门外,即通潮驿。宋苏东坡于此赋诗,胡铨和韵,李光书匾。” 通潮驿是古代海南西路驿道上的重要驿站,苏轼、胡铨、李光等文人曾去此处,并赋诗、题字。
通潮阁距大海不远,光绪《澄迈县志》记载:“县治(今澄迈老城)通潮门外,北去三里许为大海。” 通潮阁外“潮水依城”,该阁因海潮得名,明代曾任澄迈知县的陶建在《通潮飞阁》一诗中云:“风雨何年杰阁倾,闲来吊古不胜情。野花绣地能埋址,潮水依城为志名。” 如今,澄迈通潮阁已毁,但遗址仍存。
潮滩港位于文昌市锦山镇的东北部,是一个天然小渔港。在潮滩港附近,有一处岬角被命名为“潮滩角”,有一个村庄被命名为“潮滩村”,有一条河流被命名为“潮滩河”。“潮滩”是一个老地名,在清咸丰《文昌县志》中已有记载。那么,“潮滩”之名因何形成?相传,过去此地有一片沙滩,随潮起潮落时隐时现,因而被人称为“潮滩”,后来附近的村庄、港口、河流依此命名。
万宁市后安镇有一个叫“潮港”的村庄,相传立村于宋代初期。村庄坐落于小海(潟湖)边上,历史上多次遭海潮冲击,村民们祈求平安,故给村子取名“潮安村”。后来,人口增多,村庄变大,村外的港汊被填平,村民们给村庄改名,始称“潮港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