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唐至宋,牡丹花一直是“花中之魁”。熙宁五年(1072年)春天,杭州吉祥寺的僧人守璘在寺内种了一大片牡丹,品种有上百种之多。一日,当时苏轼的上司、杭州知州沈立邀请苏轼去吉祥寺赏牡丹花。当天的场面十分热闹壮观,“酒酣乐作,州人大集”,大家纷纷把鲜艳的牡丹花插在头上,苏轼也欣然从之。回去后,他还专门写了一首记述此事的诗《吉祥寺赏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当时,东坡只有36岁,按今天的标准绝对不算老,他说“人老簪花”意在解嘲,同时表达对青春年华一去不复返的感慨。试想一下,赏花畅饮之后,东坡带着醉意摇摇晃晃走回家,路旁的人们纷纷拉起帘子围观头上簪花、脸上泛着酒红的东坡,这是何等欢乐有趣的场景。
撰文/罗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