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有一些篇章是以鸟为题的,像《关鴡》、《燕燕》、《黄鸟》、《鸿雁》、《鹤鸣》、《鸳鸯》、《玄鸟》等便是。这些咏物诗并不是平铺地展示鸟的特征,而是从其某些特征出发,对写作对象进行诗性审视,传递了贯通全章的意识和主旨。像《关雎》在表现“君子”对“淑女”的情真意切中,歌咏了夫妻之间的恩情。元朝大诗人王仕熙显然从《诗经》里吸取了这种艺术养分,并有所发展。鸥,是一种有灵性的野禽。《崖州志》记载:“鸥,在涨海中随潮上下,颇知风云。若群飞至岸,渡海者辄不敢渡。”
《崖州志》所载的禽鸟有鹤、斑鸠等四十多种,诗人却特意选它入诗:北江春暖雨声残,稏凌风露未干。/水鸟不惊人语寂,夕阳无限野云寒。/ 闲依翡翠眠芳草,静看鹪鹩下远滩。/ 万里客来机事失,买田还把钓鱼竿。
这是春暖还寒时节,雨声将要停歇,雨露淅淅沥沥滴下,稻子在风中摆动。尽管野外的阴云尚未散去,略感寒意,但斜阳把田野照耀得如同黄金世界,无比辉煌。在这特殊的环境中,人一言不发,欣赏着这田园风光,而鸥鸟则不受到惊扰,自由自在地活动。人被眼前的景物所陶醉,静静地看着鹪鹩向远滩走去。鷦鹩是一种善于为巢的小鸟,“多巢于深林密箐之间”。在这里,诗人营造了一个艺术境界。这田野太美妙了,人竟然想悠闲地依偎在翡翠鸟身旁,在芳草中甜美地睡去。
于是,诗人把崖州田野风光描绘了出来。这种原生态的田野风光是那么美丽宁静,充满生机。人与自然相处得那么融恰协调。这生趣,不仅体现在人与鸟相处的情境上,也体现在对斜阳的描绘上。李商隐在《乐游原》一诗中写:“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就是说,在将近黄昏这个时刻,夕阳放射出万丈光芒,世界无比灿烂辉煌。王仕熙显然用了这个意象,赞美崖州田野的美丽景象。另外。他对于鸥鸟的描写,是寄托了他的情感。这让我想起了杜甫的《旅夜书怀》。这首诗是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在岷江、长江漂泊时所写。此时,他既老且病,官场上一再被排挤,非常失意。这在诗中表现出来了。“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这是用反语,表现心中的不平。而“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更是以沙鸥作比,人飘泊江湖,跟天地间飘零的沙鸥是多么相似。杜甫是以鸥鸟的飘零来和自已的境遇相比的。但王仕熙不是写鸥鸟的孤零无依,而是写它在特定环境中的自在,舒适。人和有灵性的鸥鸟相通,都是对于一种自在生活的向往。
在此铺垫下,诗人结尾突破了咏物诗的局限。“万里客来机事失,买田还把钓鱼竿。”既然自己是个万里投荒客,机会已失,而崖州田野却这么美,不如买一块田开始新生活。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崖州田野风光,让读者在体味当时的自然生态;还直抒胸臆表明了他愿意归隐田园。“万里客来机事失”,一方面,表示诗人对于现状的认可,其中也隐含他的愤慨和无奈。
诗人被放逐到古崖州,经历了复杂的心路历程,少了那份苍凉、凄清、人生飘浮不定的情绪,多了归隐田园、随遇而安的情怀。众所周知,这种愿望在陶渊明的诗中,成了一些官场失意之人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