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 南国都市报 | 南海网 | 南岛晚报 | 证券导报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2014年11月03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口欧阳世家:

孝悌人家有余香

“番客爹”欧阳佑的画像
欧阳老宅神龛左右两侧的精美透雕和藏头联。
广东学政朱祖谋为欧阳文斗之妻题赠的“端轨贞寿”牌匾。
刻在欧阳家老宅子正门上的藏头联。 海南日报记者 陈耿 摄
  文\海南日报记者 陈耿

  “余庆必有,端由积善人家,多行善事;香桂高飘,方觉读书门第,载答书勲。”海口市美兰区文明西路龙文坊有座百年老宅,镌刻在正门上的这副藏头联,透出了这户人家的姓氏堂号——“余香堂”,仿佛有“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之意。

  宅子虽然已为高楼所包围,但其古朴之风犹在,其质量之过硬,不乏可圈可点之处。而作为老屋的主人,欧阳家族的孝悌遗风,依然会让人慨叹不已。

  清代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有一位复姓欧阳的商人从福建莆田来到海南岛,在海口置地定居。由于缺乏族谱记载,后人已经无法得知他的真实名字。

  然而,200多年间,欧阳家族7代人在海口的故事,始终没有脱轨于这个姓氏的族规祖训,纵有坎坷和起伏,却没有掐断“爱”的延续。

  海南日报记者得知这个家族的故事,源于其五世孙、原海南省环境资源厅高级工程师欧阳统的讲述。

  “番客爹”传奇

  不得其名而知的欧阳氏渡琼始祖,生了3个儿子,次子夭折。长子欧阳文斗生了两个儿子后,在大儿子欧阳佑9岁时英年早逝,妻子王氏终生未嫁,含辛茹苦,养儿事老。

  家境贫寒,欧阳佑不得不辍学,年纪稍长,便远离家乡,出洋谋生。

  欧阳统告诉记者,他的祖父欧阳佑曾在美国人的轮船上打工,从水手做起,后来当过大副,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大约在40岁的时候事业有成,回到海口;那时的欧阳佑不但说话洋味十足,生活方式也很洋气,而且仗义疏财,乐于帮人,左邻右舍都尊称他为“番客爹”。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欧阳佑重修祖居,他购置了粗大的杉木作为房顶的桁木,中堂大厅与房间之间的隔板,全部采用菠萝格木作为承重的山墙。100年之后的2004年,欧阳统等家族宗亲在修缮这座老宅时,只是换了屋面的瓦片。如今,老屋的门框、门页和隔板等部件,也未见虫蛀或朽坏,足见其建筑用料之上乘。

  海南大学社科中心研究员阎根齐实地考察欧阳家的宅子后,认为这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民宅,有三大亮点值得关注:一是小院大门、正屋前门门框和门页,以及神龛上的4副对联,都是勾刻在木板上的永久性藏头联,上下联的第一个字合起来是“余香”,与欧阳家族的“余香堂”吻合;二是神龛左右两侧透雕的“福星”和“寿星”形象,雕工精美;三是整座房屋透露出了民间对幸福、安康的极度向往,从屋檐下和窗户上的雕花,都有着久远的吉祥文化符号和印记。

  欧阳佑还用积蓄在今天的博爱北路、新民东路和中山路一带,购买了4间商铺,收取租金。

  据传他还收藏了曹操营造的铜雀台屋顶上的一个铜质瓦当,可惜这个在当时和当下都是稀罕、难得之物,却被女婿林某骗走,拿到广州卖掉,至今不知去向。

  乐善好施的欧阳佑不但热心于街坊邻里的公益事业,香港的琼州会馆建造时,他也捐赠巨款,该馆现存的石碑上,还能看到他的芳名。

  在子孙后代心目中,欧阳佑就是一个“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人。

  与老宅同龄的牌匾

  欧阳家老宅厅堂上方的第三根桁木之下,挂着一块红底金字的牌匾,煞是引人注目。牌匾宽约2米、高约半米,自右向左为“端轨贞寿”4个手写阴刻、庄重遒劲的金色大字,四字中间正上方有两个小字——“节孝”,右侧题为“钦点传胪及第、翰林院编修、广东全省提督学政大人朱,为欧阳文斗之妻王氏立”,左侧落款是“光绪三十一年仲冬吉旦”。

  原来,就在欧阳佑重建租屋的同时,“朋友圈”里的或官或商人士,已将其母王氏的事迹传播开去,甚至有地方官奏请上级褒奖。当时的广东学政,更是提笔书写匾额,褒扬王氏为夫守节、孝敬长辈的美德。

  据查,光绪年间的这位广东学政大人,全名为朱祖谋(1857—1931),原名朱孝臧,字藿生,浙江吴兴人,享年74岁。朱祖谋曾官至礼部右侍郎,为晚清四大词家之一,《宋词三百首》就是他选编的,其书法风格则融颜、柳为一体。

  光绪九年(1883年),朱祖谋考中进士,为殿试第四名,即“传胪”,名列“状元”、“榜眼”和“探花”之后,明代中叶的海南先贤丘濬也是“传胪”出身。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朱祖谋出任广东学政,3年后,因与两广总督岑春煊不和,称病辞官回原籍。

  因此,朱祖谋为欧阳文斗之妻王氏题写牌匾后不久,便是他离任之时了。

  欧阳佑升梁入宅之日,牌匾也送到欧阳家,真真是双喜临门。

  “上世纪破四旧运动的时候,曾祖母的这块牌匾曾被抄走,堆放在公庙里,准备与其他家庭的文物一起烧掉。”欧阳统回忆道,“我母亲尾随过去,连续几天,苦苦哀求,声泪俱下,终于感动看管这些物件的人,例外‘开恩’,同意她拿回牌匾。现在,牌匾成了唯一一件与老房子同龄的古物。”

  可能是由于欧阳佑溺爱儿子,长子欧阳忠从小就大手大脚。及至民国年间,父亲欧阳佑去世后,不善经营的他在一次购买“彩标”时亏了本钱,卖掉了父亲的4间店铺继续做生意,依然血本无归,成了令家里家外诟病的“败家仔”。欧阳忠甚至打算卖掉祖屋,所幸妻子陈月英意识到,如此下去,三子二女的生活势必没有着落,居无定所,遑论将来读书求学了,于是在别人的帮助下,果断与丈夫分割财产,以保障子女们的基本生存条件。

  孝悌家风代代相传

  在欧阳老宅内,厅堂两侧张挂着用木板雕刻、黑底金字的48字家训:“敦孝悌,笃宗族;务本业,需士习。重农桑,明礼让;尚节俭,慎典守。崇厚德,遵礼仪;戒奢靡,训子弟。和乡里,解仇忿;息争讼,禁姑息。”

  古人主张和重视“孝悌”,认为这两样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是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则是对兄弟姊妹的友爱。欧阳统称:这在欧阳家,不但表现在王氏对欧阳文斗父母的孝敬,以及欧阳佑发达之后回乡重修祖屋,为母亲养老尽孝,甚至不肖者如父亲欧阳忠,尽管一生挥霍无度,对母亲唐氏却百般孝顺,平时不敢有半句话语上的抵牾。

  如此“孝悌”家风,从受官府褒扬的欧阳文斗之妻王氏开始,直到欧阳佑的儿媳妇、欧阳忠的妻子、欧阳统的母亲陈月英等人的故事,也颇受街坊邻里的称道。

  陈月英的人生际遇与欧阳文斗之妻王氏的很相似,养育5个子女的同时,还要侍奉婆婆唐氏,实属不易,好在有懂事的长女为她分担。

  陈月英的大女儿欧阳淑娥身上也有母亲的美好品德。她自幼就懂得为母亲分担家庭重负,尤其疼爱弟弟妹妹。上世纪60年代,欧阳淑娥进入187医院当护士,每月工资35元,却挤出15元寄给弟弟欧阳统,支持他读完大学。

  弱肩挑重担。欧阳一家能够延续至今,女性不但承载着生育的任务,在关键时刻,她们的抉择,既有辛酸也有凄美,决定了这个家族子弟的前途和命运。她们的故事,总有感人之处。

  200多年,7代人,虽然这期间也出现过不肖子孙,但无论贫富、穷达,欧阳家族始终不忘先祖所立的48字家训。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大可拍摄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海口欧阳世家:~~~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海南新闻综合
   第003版:评论
   第004版:海南新闻发言摘登
   第005版:海南新闻综合
   第006版:海南新闻社会/民生
   第007版:财经新闻 海南新闻
   第008版:中国新闻综合
   第009版:中国新闻社会
   第010版:世界新闻综合
   第011版:体育新闻综合
   第012版:娱乐新闻综合
   第013版:海南周刊
   第014版:特稿
   第015版:封面
   第016版:封面
   第017版:封面
   第018版:封面
   第019版:海之南
   第020版:镜像
   第021版:故事
   第022版:特稿
   第023版:文苑
   第024版:文化
   第025版:行走
   第026版:随笔
   第027版:乐活
   第028版:影视
孝悌人家有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