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2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芦花白
孙丽丽
盛放的芦花。
  秋雁惊飞,把芦花叫白了,芦花漫天开,开的是如雪般的寂寞。不由想起一句诗“客路向南何处是,芦花千里雪漫漫。”

  “芦花没有什么看头。”清少纳言这样写过。

  芦花是大自然开得最迟的野花,洁白如霜,似花非花,似雾非雾,平淡无奇,茫茫一片,成了芦花之洲。“潇湘一片芦花秋,雪浪银涛无尽头”。秋雁从芦花丛中飞出,直冲云端,在明净高远的天空,伸展着华美的姿态,影子落在地上,又被寂静的芦花托起。离别愁绪在芦花无力的摇曳之中,远去的泣鸣是带走的乡愁。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雁过长空,影沉水寒,芦花两岸雪,江水一天秋。

  记忆里,环绕我家的是一条如带的小河,似乎有水的地方,芦苇不请自来。小时候,我喜欢在薄雾似纱的晨霭中,踩着露水,在苇丛中拣拾鸭蛋,风拂过,芦苇发出沙沙的声响。那时我还常常钻进苇丛中,在水里放一罐头瓶,瓶内有馒头屑,瓶口用塑料纸蒙上,留一小洞,用细绳拴住瓶子系在苇竿上,然后坐下来读书,等贪吃的小鱼钻进瓶内。那时不知诗经里的“蒹葭”,就是家门口的芦苇,更不懂诗间蕴有绵绵惆怅与凄婉,只觉得秋水含烟中,头顶大雁的叫声,有些苍凉。

  芦花絮可作填枕之物,父亲讲从前人穷还用芦花做过棉衣。后读到《孝子传》:闵子骞幼时,为后母所苦,冬月以芦花衣之以代絮。其父后知之,欲出后母。子骞跪曰“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父遂止。古时“芦衣”曾作为孝子的标志。

  晚秋时节,父亲会让我们采下芦花编草鞋,苇竿织箔,芦花似开未开时最好,结实又柔软。隆冬,空气也似乎被冻结起来,脚下却温暖如春,芦花草鞋穿穿脱脱间,一个冬天便不知不觉过去了。后来,我远离了故乡的芦花,岁月如水,父亲在长长短短的日子中渐渐老去,满头乌发已漂成如霜的银丝,远远望去,如秋风中的芦花。

  芦花,开亦清静,去亦清静。有诗云:“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芦花在风中摇动着,飘洒、从容、坚韧、顽强,它从不取悦于人,也不凋零萎谢。在寒风中依然挺立在荒野上。芦花的天性与世无争,我们做人也应像芦花一样朴实无华,随意从容,开心过好每一天,以一颗淳朴之心,面对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要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时政
   第004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5版:聚焦海南国际旅游消费年
   第006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第007版:专题
   第008版:深读融媒工作室
   第009版:白沙新视野
   第010版:中国新闻时政
   第011版:世界新闻焦点
   第012版:文体新闻综合
   第013版:海南周刊
   第014版:封面
   第015版:封面
   第016版:封面
   第017版:封面
   第018版:故事
   第019版:故事
   第020版:特稿
   第022版:海之南
   第023版:面孔
   第024版:文苑
   第025版:史话
   第026版:随笔
   第027版:读图
   第028版:影视
翕居读书品真味
一幅佳联
怀想故乡
芦花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