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南日报记者 梁君穷
地标,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地方的标志性建筑或景观。历史上,开元寺、五公祠、骑楼等建筑,在不同时期散发出耀眼的人文之光,进入现代社会尤其是自贸港建设启动以来,三亚·亚特兰蒂斯、云洞图书馆等一批设计新颖、内涵丰富的新地标涌现,提升了城市的品质。古今地标,是海南发展变迁的生动注脚。
隋唐至宋元 地标随城市的兴建出现
隋唐时,海南岛开始被纳入中央政府的“常态化”管辖,中原文化随着移民不断传入海南,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大大小小的城市在琼岛兴建。随之,海南岛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寺院、宫观建筑,其中一些已有“地标建筑”的雏形。
一栋建筑能成为城市名片,不仅在于它的雄伟或精美,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兴建于唐代的开元寺便是海南岛早期的城市地标。唐玄宗天宝七年(748年),61岁的鉴真和尚第六次尝试东渡日本,但他出海不久便遇上台风,正是这次意外,使本欲东渡的鉴真漂流到了海南岛。
《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州游弈大使张云出迎,拜谒,引入,令住开元寺。官寮(僚)参省设斋,施物盈满一屋。”在当时的崖州(今海口市),鉴真受到“出迎、拜谒、引入”的礼遇,而能用来招待如此贵宾的开元寺,想来也是当时高规格的建筑。
不幸的是,开元寺后来被火焚毁,有幸的是,鉴真主持重建了该寺。“彼州遭火,寺并被烧”,《唐大和上东征传》中短短八字描述了火灾的过程。于是,都督游奕大使张云出面请鉴真主持重建,而建寺造像本是鉴真专长。鉴真推迟北返时间,主持修建了佛殿、讲堂、砖塔,又用多余木料造“释迦丈六佛像”。
就这样,当时琼岛的地标性建筑在大师鉴真的主持下完成重建。开元寺落成后,鉴真还在寺内授律、修渡。开元寺安顿了鉴真,他也成就了开元寺。
到了宋代,海南建筑的种类更为丰富,地标性建筑也超出了宗教场所的范畴,呈现出向公共文化建筑发展的趋势。“琼山郡东,众泉觱发,然皆冽而不食。丁丑岁六月,予南迁过琼,得双泉之甘于城东北隅……太守承议郎陆公求泉上之亭名与诗,名之曰泂酌。”这些文字出自宋代苏轼的《泂酌亭诗并引》,苏东坡谪贬海南,曾在金粟庵(今海口五公祠一带)借宿,留下“指凿双泉”的典故。
金粟庵在半坡之上,依山傍水,可远眺沧海桑田,是风景绝佳之处,苏东坡离开金粟庵前往儋州后,琼州郡守便在浮粟泉之上建亭,方便士大夫之流在此品茗会友。3年后,苏东坡遇赦北归,又再次借宿金粟庵,在郡守邀请之下,苏东坡欣然为亭命名,正是“泂酌亭”。
宋代以来,因为绝佳的位置和苏东坡的影响,泂酌亭作为琼州的文化地标,一直热度不减,以至几次损毁又几度重建。如明代泂酌亭被毁,清乾隆年间,琼州学使翁方纲便在原址重建,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郡守戴肇辰又对泂酌亭进行了修缮。
明清时期 地标迎来实质性发展
明清时期,海南经济社会文化进一步发展,各类祠堂、宗庙、石牌坊等建筑遍布城乡,体量较大的深宅大院和塔类建筑开始流行。
说到明代海南岛的地标,明昌塔是绕不过去的存在。如今风光旖旎的美舍河国兴大道段,是明代明昌塔所在地。关于明昌塔的修建始末,《琼山县志》中记载:“明万历年间,知府涂文奎、给事许子伟及乡士同建,傍有敬事堂、文昌阁、关帝庙。”
明昌塔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地标建筑,它够高,视野开阔。塔的高度各种资料说法不一,有说34米的,也有说48米的。但无论是34米还是48米,在当时都算是非常高的建筑,有人将明昌塔称为“琼州第一塔”。该塔共七层,用青砖筑成,塔身呈八角形。据史志记载,从第一层至第七层,皆有砖阶登级,第一层塔门向南,门上石碑字为“明昌塔”,塔的外墙绘有龙凤走兽、鸟虫花卉。
明代海南名贤王弘诲曾作诗赞明昌塔:“春深乘兴此登台,奇甸风烟四望回。五指云山皆北向,七星芒曜自东来。天边渺渺龙楼迥,海上冥冥蜃阁开。千载明昌逢泰运,伫看南极会中台。”由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登上明昌塔便可举目望海。
古时的明昌塔存在了数百年。1935年的一本琼海中学(今海南中学)校刊中,一篇中学生的游记,记录了当时明昌塔和美舍河的情景。游记中写道:“前临田野,更有一条小溪蜿蜒其间,左近东南有一塔——明昌塔——矗立天际。我们坐于幕内,促膝谈心,听得流水淙淙……晦月半规,从东方慢腾腾而上升。”可见当时明昌塔仍是人们出游的胜地。
古代的许多城市,钟楼、鼓楼是规制内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直到今天,许多城市的钟楼、鼓楼依然是热门“打卡”地。位于海口府城的鼓楼原名谯楼,又称文明楼,始建于元代,但主要修建于明代,在当时主要发挥报更的作用。
正德《琼台志》记载:“谯楼即鼓楼,在卫前,元元帅府南门谯楼旧基。国朝洪武间,卫使王友创楼三级。成化辛丑,指挥李泰增砌其台重建,都督张通扁以‘海南壮观’四字。”当时没有高楼大厦,鼓楼又地处高地,下临旷野,登楼可远眺府城山川及海天一色的胜景,“海南壮观”四字当之无愧。
谯楼的左侧便是钟楼,当然,并非今天海口长堤路上的钟楼。正德《琼台志》中记载了钟楼兴建的过程:“洪武间,指挥桑昭建,铸钟。永乐甲申,指挥杨义以石筑基重建。正统、弘治间,知府程莹、石璧继建。莹同指挥张玉、石玉捐俸重铸其钟,重二千三百二十斤。”可惜的是,在清代钟楼已废弃,至于那口重2320斤的大钟,据说后来移至府城隍庙内,如今已不知所踪。
20世纪初期 地标承载时代记忆
走进海口骑楼老街,仿佛走进了一条时光隧道:厚实的石拱门,五彩的玻璃,精细的雕刻,一个个老字号刻印,很容易让人忆起一百多年前这里“商铺林立、商贾络绎”的繁荣景象。从20世纪初一直到今天,骑楼老街作为海口的城市地标当之无愧。
相传19世纪40年代海口骑楼始建于四牌楼街(现博爱北街),而大规模修建则是20世纪20年代的事。1924年,海口所城拓路扩城,这一时期中山路、博爱路、新华路、得胜沙路一带的商铺涌现,前廊后铺、铺铺相连的骑楼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浓郁的南洋气息,也是当时琼岛最时尚的街区。
当时海口骑楼商铺中最知名的莫过于“大亚”“裕大”这两家。“裕大商场”是名媛淑女们疯狂追捧的“时尚名店”,“大亚酒店”则是达官富户们常出入的高档场所,以至于有富商聚“大亚”、淑女追“裕大”的说法。
时光飞逝,高楼在城市中拔地而起,相较之下骑楼建筑已显得破旧矮小。尽管如此,海口骑楼仍是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地标。
从骑楼老街向北走,不远处便是海口钟楼。它静静立于海甸溪畔,依街傍水,看车来人往。1928年,爱国商人周先生倡议集资在海口建一座钟楼,以便统一全市时间。倡议得到商界人士和琼籍侨胞的积极响应。
1929年春,钟楼落成。当时的钟楼为一座深棕色的欧式五层四面建筑,高27.3米,墙体用红砖砌筑,白石灰勾缝。钟楼底层四面开门,二至四层四面开立体拱形窗,五层外墙镶嵌大钟表盘位置为正三角形造型。
改革开放后,钟楼立于长堤路中央,破损较为严重,其辘轳式记时方式人工操作不便,计时还有误差,于是海口市人民政府决定改建钟楼,改建工程1987年12月完工。新钟楼从原先的位置向西北移30米到海甸溪畔,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见的位置。
在历史上,长堤路一带曾是海南人漂洋过海外出打拼的出发之地。多少年来,这里舟楫往来,高高矗立的钟楼寄托着琼籍华侨无限的乡情。几十载春秋,几多巨变,钟楼在四季轮回中见证着时代的发展变迁。
新时代 地标不仅有“身高”更有内涵
当人们掌握了现代化的建筑技术,总是在有意无意间追求建筑的高度。一些“鹤立鸡群”的高楼,常被视为城市地标。
位于得胜沙路的海口大厦建成于1935年,建成后的28年里,它以5层楼的高度,成为海口当时的地标,被老海口人亲切地称为“五层楼”。1963年,7层楼的华侨大厦在海口大同路落成,接替海口大厦成为“第一高楼”,进而成为新的海口地标,质朴的人们便直接称它为“七层楼”。同样,1984年投入使用的望海国际大酒店,因有12层高,被称作“十二层楼”,因在酒店的最高层能看到海,也被称作“望海楼”。
改革开放以来,海南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人们通常已不用层数来描述“第一高楼”的高度,而是精准到了米。无论是三亚的美丽之冠、亚特兰蒂斯,还是位于海口的海南国际会展中心、自贸时代广场,不断刷新的“海南高度”满足了不同时期人们对地标建筑高度的期盼。
但一座城市的地标应该具有清晰的精神指向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应该浓缩一座城市的形象、内涵、气质,而不仅仅是建造高度和建造技术的象征。
如五公祠体现了海南人民对文化和先贤的尊崇。五公祠建成于清朝末期,即使在当时也算不上最高的建筑,却被称为“海南第一楼”。楼不在高,因人而名,五公祠是为纪念李德裕、李纲、赵鼎、李光、胡铨等五位唐宋名臣而建,他们五人以自身的精神品格和言行举止感召着海南百姓,推动着海南的发展。作为海口地标的骑楼蕴含着开放进取、敢闯敢拼的精神内核,在加快建设海南自贸港的今天,这样的精神内核显得尤为宝贵。
如今,文化对于城市地标的重要性逐渐成为共识。海南自贸港建设启动以来,海南项目建设力度持续加大,正积极推动海南省科技馆、海南省图书馆二期、海南国际艺术学院等省会城市十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历史与现实,灵秀与厚重,传统与前卫,将在这些文化地标中更好地融合,而这些新地标也将进一步丰富城市的视觉层次、提升城市的品质内涵。
此外,海南各市县、重点园区正在加紧建设公共文体设施,一批区域性地标正在涌现。如海口建设的云洞图书馆,因其新颖的建筑设计风格、丰富的藏书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如陵水黎族自治县已将“五馆一中心”的建设提上日程,建设内容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档案馆、文化馆、演艺中心。
回望千年,地标是凝固的城市记忆,是城市成长的年轮。海南地标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更新,一些旧时的地标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一批新地标进入人们的视野。透过地标,我们清晰感受到海南发展的脉搏。
海南地标略览
历史地标
五公祠
明昌塔
海口骑楼老街
海口钟楼
海口府城鼓楼
东坡书院
崖州古城
红色地标
海南革命烈士纪念碑
琼海红色娘子军雕像
海南解放公园热血丰碑
琼海椰子寨战斗纪念雕塑
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碑
文体地标
海南省图书馆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海口五源河文化体育中心
海口云洞图书馆
万宁凤凰九里书屋
旅游地标
天涯海角石
鹿回头雕塑
南山景区观音像
三亚·亚特兰蒂斯
美丽之冠酒店群
琼海博鳌海的故事
交通地标
海口世纪大桥
海文大桥
琼中百花廊桥
美兰机场二期
三亚丝路之塔
东方鱼鳞洲灯塔
文昌木兰灯塔
制图/陈海冰
本版素描淡彩画由海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洪永锋,理事尹林华、林光博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