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1年11月08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2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师毕加索:
一部浓缩的现代艺术史
毕加索作品《梦》
毕加索作品《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
毕加索14岁作品《科学与慈悲》。
毕加索纪念邮票与他为1949年世界和平大会创作的《和平鸽》。
毕加索作品《镜前少女》。
毕加索名作《生命》。
毕加索作品《弹奏曼陀铃的女孩》。

  文\本刊特约撰稿 金忍冬

  今年是享誉世界、家喻户晓的艺术大师巴勃罗·毕加索140周年诞辰。毕加索的艺术作品连同他这个人,早已幻化为一座现代艺术的纪念碑。他一生辉煌之至,是极少数在活着的时候就看见自己的画作入住卢浮宫的画家。

  然而,大众对于他的了解却很可能只是一个模糊的符号。我们常常在他的作品前感到困惑,他身上的矛盾与复杂就像他的分析立体主义画作一样令人目眩。他被太多的奇闻逸事包裹,很多评论都说,他一个人就是一部现代艺术史,又是西方古典艺术的某种浓缩。在20世纪,毕加索已经达到了这样的艺术高度。

  他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

  1881年10月,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安达鲁西亚自治区的马拉加市。从出生开始,关于他的传说就很多。传记中说,他在学会说话之前就已经学会画画了,他学会说的第一个词语是铅笔。

  毕加索的父亲是一位艺术教师。毕加索的绘画技法基本上都是从他父亲那里学来的,也算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但毕加索这个名字是随的母姓,巧的是,“毕加索”这个词在西班牙语里带有“刺激”和“挑衅”的意思。纵观毕加索的一生,似乎很好地诠释了这两个词。西班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斗牛王国”,而毕加索对艺术一直充满生命力的追求,犹如斗牛场上的勇士。

  毕加索8岁时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一幅油画《斗牛士》,14岁的毕加索画了《姑妈佩帕的肖像画》,肖像画里生动的形象让胡安·埃多尔度·赛洛特曾赞叹道:“毫无疑问,这是整个西班牙艺术史里最棒的画作之一”。

  16岁时,毕加索进入马德里的皇家圣费南多美术学院就读,在马德里毕加索学到了很多很重要的东西,当时他临摹古代西班牙艺术大师贝拉斯克斯的作品时就已趋近完美。那个时候,他就已经领悟了绘画的真谛。

  毕加索是一个极其自信的人,无论是对待艺术还是感情。在他的一幅自画像上,写着这么一句话“Yo El Rey”,意思是“我就是国王”。他的一生的确很难有人比肩,他在活着时,就是最富有、最著名的艺术家。

  他的作品辨识度很高,一眼就能认出来。他的一生,都在不停地追求革新变化,他颠覆了传统艺术,震惊了整个世界。

  他活得恣意张扬。他说“我14岁时就画得像拉斐尔那样好,却用一生的时间学习像孩子一样画画。”他并不迷信学校的教育,16岁在马德里的皇家圣费南多美术学院就读时,尽管也学到不少东西,但因为不喜欢学校的环境,一年之后他就离开了。去了巴塞罗那,他的父亲在那里当了艺术教授。在那里,毕加索受到波希米亚艺术风格的影响,并且遇见了卡萨吉玛斯,他也是画家,后来他成为毕加索最好的朋友。

  蓝色忧郁始于友人之死

  19岁那年,毕加索和卡萨吉玛斯一起离开了西班牙,去了世界艺术的中心聚集地巴黎。

  当时的巴黎,是所有雄心勃勃艺术家们的朝圣之地,但同时也是欧洲的欲望之都。毕加索在这里沾染了很多恶习,而卡萨吉玛斯因求爱被拒,最后自杀身亡。

  好朋友的死让毕加索大受打击。从此,他几乎只用蓝色作画,失去好友的悲伤深深浸入他的艺术里。他画的内容大都孤独而绝望,好像这是他唯一可以看到的东西。

  接下来的几年里,毕加索的作品中出现得最多的,便是卡萨吉玛斯。而由卡萨吉玛斯去世所带来的痛苦,造就了毕加索的第一个风格——蓝色时期, 并完成了他生平最忧郁的作品《生命》。

  毕加索的蓝色忧郁时期持续了3年。之后,他在爱情上有了突破。他遇上了一个叫费尔南德·奥利维叶的姑娘。爱情激发了毕加索创作风格的改变。毕加索的艺术革命一直没有停止。因为爱情,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被称为玫瑰时期或者是粉红色时期。他作品的底色从忧郁的蓝色进入了甜蜜的粉红色。

  在玫瑰时期,毕加索创作了一些很有价值的作品。《拿烟斗的男孩》《斯坦因画像》《亚威农少女》等皆出于此时。在《斯坦因画像》中,毕加索开始注意几何学的基本形状,似乎从此时开始,他的画就渐渐地让更多的人看不懂了。

  毕加索玫瑰时期的作品,颇受收藏家们的喜爱,创作在商业上的成功,让毕加索摆脱了贫困。但毕加索没有就此止步,他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原创力,因而,很快他又转型了。

  这个时期,毕加索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马蒂斯。1906年,他从这位野兽派泰斗那里发现了非洲雕刻面具,黑人原始、大胆、强烈的造型,给毕加索带来很大的刺激。他从此迷上了黑人雕刻,并吸收其艺术精华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去。《亚威农少女》便是受非洲面具启发,毕加索把自己关在画室长达几个月后创作出来的。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这个时期的毕加索,充满着斗牛一样狂野的想象和力量。他为美国作家兼收藏家菖楚·斯坦因画了一幅肖像画《斯坦因画像》。后来有评论说,这里是毕加索从“玫瑰时期”跃入“立体主义”的跳板。

  毕加索身处于20世纪,这是一个技术革命的时代。照片和电影成为现实世界的新宠,绘画作为对现实描摹的功能受到了冲击。绘画需要寻找其他的出路,从不停滞的毕加索摧毁传统艺术,并把类似于碎片拼接起来的风格叫作立体主义。这是艺术史上一次伟大的革新。

  他曾是特殊战线上的共产党员

  毕加索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他博采众长,不断吸纳吐新,与中国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文献表明,中国最早与毕加索的作品结缘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这是毕加索作品最早传入我国的记载:1915年6月蔡元培在法国拜访毕加索,并购买了五幅毕加索的作品带回国内。此后,毕加索作品以出版物的形式被陆续引入国内,他的名字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第一次火了起来。此时,也是国内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留法艺术家名声大噪的时代。

  毕加索的人生,仿佛一道多重方程式,深奥难解。譬如他曾是特殊战线上的共产党员:1944年,二战刚结束,法国《人道报》刊出一则举世震惊的消息:“与埃菲尔铁塔齐名”的大画家毕加索宣布加入法国共产党。消息传至延安,《解放日报》发表文章《庆祝法国画家皮卡索加入共产党》(皮卡索是毕加索的另一种音译)。1945年2月4日《新华日报》上还刊登了毕加索《我为什么加入共产党》一文。同年5月5日《新华日报》再次报道毕加索的消息:《大画家皮卡索到前线去写生》。

  毕加索因之与中国的渊源更深了。1956年,画家张仃随中国文化代表团访法拜访毕加索。张仃是齐白石的学生,于是他送给毕加索一套水印的《齐白石画集》。几十年后,张仃仍清晰地记得当年的场景:“那是一个午后,我们来到毕加索工作室,是在海边的一所别墅。毕加索睡完午觉,从楼上走下来,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他领着我们参观了工作室,原以为他的工作室一定很华贵,因为他是世界上最有钱的艺术家,他卖掉一幅画的价钱,可以购买他一生用不完的绘画材料。可是,在这位世界著名的大画家的工作室里,除了作品是新的,一切陈设全是破旧的,墙上是不断脱落的痕迹,沙发旧得已经露出了弹簧……”

  毕加索对中国艺术有着非常高的评价:“在欧美我看不到艺术,在中国才有真正的艺术,我最不懂的就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跑到巴黎来学艺术”。他尤其夸奖齐白石的画,“齐白石先生是你们东方了不起的一位画家!齐白石先生水墨画的鱼没有一点色,用一根线去画水,却使人看到江河,闻到了水的清香。那墨竹与兰花更是我不能画的。”他后来还临摹了齐白石的水墨画,画了不少草虫。

  晚年的毕加索已是一个标杆式的存在,他的看法代表艺术的权重。1944年巴黎解放后,毕加索举办了战时作品的大型展览,他本人作为象征抵抗精神的艺术家,获得了极高的荣誉。战后,他又特意为世界和平大会画了著名的《和平鸽》。1973年,毕加索因病逝世,享年92岁。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要闻
   第003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004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5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6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7版:专题
   第008版:中国新闻时政
   第009版:中国新闻时政
   第010版:中国新闻时政
   第011版:广告
   第012版:世界新闻综合
   第013版:海南周刊
   第014版:封面
   第015版:封面
   第016版:封面
   第017版:封面
   第018版:新知
   第019版:自然
   第020版:史话
   第021版:人物
   第022版:乐活
   第023版:艺术
   第024版:文苑
   第025版:悦读
   第026版:随笔
   第028版:影视
一部浓缩的现代艺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