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4月15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2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南红棉合唱团获第六届东盟国际合唱节金鹏奖
一簇红棉映天涯
3月30日,海南红棉合唱团摘得第六届东盟国际合唱节金鹏奖,图为奖杯和荣誉证书。 受访者供图
3月30日,海南红棉合唱团摘得第六届东盟国际合唱节金鹏奖,图为奖杯和荣誉证书。 受访者供图
木棉花。资料图
海南红棉合唱团在央视《歌声与微笑》栏目录制现场演唱黎族民歌《斗牛调》。王亦晴 摄

  ■ 海南日报记者 刘晓惠

  3月30日,夜色朦胧的泰国曼谷,湄南河畔,泰国皇家王权剧院里传来阵阵热烈的掌声。只见舞台上灯光汇聚之处,51名平均年龄65岁的老年人身着海南黎族传统服饰,用高亢婉转的黎语唱着《捡螺歌》,跃动的音符在每个听众眼前交织出一幅黎族人春日捡螺的画卷。

  这是第六届东盟国际合唱节的演出现场,站在台上的是一支来自海南的老年人合唱团——红棉合唱团。在当晚的演出中,红棉合唱团凭借《捡螺歌》和《鸿雁》两首合唱曲,摘得本届合唱节的最高奖金鹏奖。

  这并不是红棉合唱团第一次站上国际舞台,2010年成立至今,这支民间业余老年人合唱团已两次拿到国际大奖、三次站上央视舞台,通过歌声把海南的红色故事、民族文化传播到各地。

  1

  合唱团取英雄花之名

  高山流水遇知音,一簇红棉为谁开?

  时间的指针回拨到14年前,2010年初,为了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海南省红色文化促进会准备成立一个合唱团,唱红歌,颂扬革命精神,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时任海南省红色文化促进会会长的马必前对红色文化情有独钟。他出生于1938年,是原琼崖纵队副司令员、海南省军区副司令员马白山的儿子。他一生编著多本琼崖革命史著作,向后人讲述琼崖革命故事。

  彼时,马必前找到同为革命先辈后代的麦珠丹,说出了想成立合唱团的想法,麦珠丹十分赞成,但当马必前推举她担任合唱团团长时,麦珠丹婉拒了。她说:“我从没进过合唱团,也没有合唱经验,怎么能当好合唱团团长?”

  在马必前看来,麦珠丹刚退休不久,有时间,有精力,对琼崖革命的历史也非常了解。更重要的是,麦珠丹为人处事雷厉风行,有她这股子冲劲在,办好合唱团应该不成问题。于是马必前“三顾茅庐”,麦珠丹最终被说服,放弃舒适的退休生活,投入组建合唱团的相关工作中。

  在马必前和麦珠丹的推动下,陆续有50多名离退休干部和部分音乐爱好者加入合唱团。其中,半数以上是琼崖革命先辈的后代,大多数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大家唱的大部分是红歌,象征英雄花的“红棉”二字,顺理成章成了合唱团的名称。

  2010年11月23日,红棉合唱团正式成立,一簇“红棉”盛开在“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琼崖大地上。

  2

  组歌《琼崖颂》获好评

  红棉合唱团成立后,首要任务是筹划推出一部能体现琼崖革命精神的艺术合唱作品,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我们改编翻唱红歌吧!为党的90岁生日献上我们的祝福。”

  “海南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琼崖革命史,我们应该创作一部琼崖组歌!”

  “对!这个提议太好了!”

  红棉合唱团的成员们热情高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起来,最终决定创作一部琼崖组歌,以颂扬传播琼崖革命精神。

  但创作一部组歌谈何容易,时间紧、任务重,这是连专业团体都不敢轻易作答的考题,刚成立的红棉合唱团从何处下手?

  “唱合唱先要有好歌。”麦珠丹请来词作家刘建全写词,这个血管里流淌着红色基因的红军战士后代,一接到任务便全身心投入:查阅史籍,去革命遗址、名人故居采风,通宵达旦伏案创作。历经讨论、成稿、磋商、推倒、重写、再成稿,终于写出了3个乐章共9首情真意切的歌词。

  有了歌词,麦珠丹又邀请舒泽池、关序等知名音乐人,作曲并对整部作品的结构进行优化。舒泽池与海南音乐界人士深入交流,从浩如烟海的海南民族民间音乐素材中汲取养分,力求创作出的音乐既有浓郁的海南特色又优美动听、易于传唱。作为指挥家,关序多次打磨调整整部作品的音乐结构,在演奏和演唱等方面进行指导。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大型交响组歌《琼崖颂》终于成形。

  2011年6月23日晚,海口市人民大会堂(今海口湾演艺中心)座无虚席。台上,《革命菜》《琼崖花》《这个伏击真漂亮》等红歌合唱节目相继上演,红棉合唱团全体成员精神抖擞,歌声清新而嘹亮。台下,观众的掌声不断,演出圆满成功。

  交响组歌《琼崖颂》演出后,红棉合唱团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成为海南知名的民间合唱团。随后的几年,合唱团带着《琼崖颂》到各地演出,还创作了交响组歌《长征永远在路上》,并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填补了海南没有民间音乐机构获得过该项基金的空白。

  3

  在国际舞台上展示海南文化

  岁月如歌,转眼间,红棉合唱团已走过十四载春秋。麦珠丹的家里,摆放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奖杯、奖牌,她笑着说:“我们合唱团虽然都是老年人,但我们昂扬的姿态,不会逊色于青年人。”

  今年初,红棉合唱团接到第六届东盟国际合唱节主办方的邀请。在选择参赛合唱曲目时,合唱团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唱难度系数很高的混声合唱作品《捡螺歌》。“这首歌唱的是黎族的捡螺少女,需要用黎语演唱,很有海南特色。虽然难唱,但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海南文化,我觉得很值得挑战一下。”麦珠丹说。

  留给红棉合唱团的排练时间并不多,从确定参赛曲目到正式上台表演,只有半个月。担任这次演出指挥的叶明菊介绍,《捡螺歌》是复调结构,表现手法丰富新颖,和声浓郁、织体丰满,还夹杂着各种模仿自然界声源的声音,对于青年合唱团或学生合唱团而言,排练这首歌都存在不小的难度,更不用说老年人合唱团。

  让叶明菊感到惊喜的是,这个平均年龄65岁的合唱团,有很强的毅力和实力。每天从早到晚排练,无人缺席,无人喊累。为了方便排练,麦珠丹主动邀请家不在海口的合唱团成员住到自己家里。在一遍遍聆听、模仿、练习中,合唱团终于呈现出了令人称赞的舞台效果。

  当黎族风情浓郁的《捡螺歌》首次在泰国皇家王权剧院唱响,有在场的华人称这是“一歌天曲惊曼谷”。麦珠丹回忆说,看着台下一张张专注的面孔,她越唱越心潮澎湃。整首歌散发出烈焰般的张力和细水浸沙般的亲和力,来自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中国的评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最终摘得金鹏奖。

  麦珠丹说,她没想到能带领这个团队走14年,也没想到红棉合唱团能站上国际舞台传唱海南故事。“这也算是我退休之后的另一份事业了。”

  捧着这座沉甸甸的奖杯,麦珠丹的喜悦中,还夹杂着一丝隐忧。如今,她已经70多岁了,不知道还能带领合唱团成员唱多少次。“如果有人能接手我的工作继续管理红棉合唱团是最好。如果没有,至少这朵‘红棉’也曾鲜艳绽放过。”她坦诚地说。

  以心相交,歌声久远。一个老年人合唱团,唱经典、忆芳华、讲奋斗,以一种饱满的精神状态在新时代弘扬琼崖革命精神。今后,无论合唱团这个载体能否一直存在,相信这种正能量已如歌声录进光盘般融入时代,成为盛开在人们心中永不凋零的“红棉”。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3版:关注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聚焦
   第004版:关注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聚焦
   第005版:关注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聚焦
   第006版:关注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综合
   第007版:关注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访谈
   第008版:关注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活动
   第009版:陵水新视野
   第010版:专题
   第011版:专题
   第012版:专题
   第013版:中国新闻
   第014版:中国/世界新闻
   第015版:世界新闻
   第016版:广告
   第017版:海南周刊
   第018版:封面
   第019版:封面
   第020版:封面
   第021版:封面
   第022版:物种
   第023版:海之南
   第024版:故事
   第025版:聊吧
   第026版:新知
   第027版:故事
   第028版:鉴藏
   第029版:史话
   第030版:悦读
   第032版:影视
一簇红棉映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