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宏敏
儿子从小跟奶奶长大,口味自然也随了奶奶。去年读初一时,他才转到我的工作地上学。
刚开始相处,方方面面都要磨合。就拿饮食来说,我喜欢清淡,低盐,低油,简单素朴。他则喜吃咸辣,口味偏重。每次吃饭,他都佯装吃几口,然后改吃零食。我告诉他,这是垃圾食品,影响身体发育。他哪能听得进去,大声吵嚷着要找奶奶,说“想念奶奶的味道”。
我开始反思:清汤寡水,都是依照自己的口味做饭,小孩子贪口腹之欲,哪里吃得进去啊。
于是,我下载了美食教程,每次都依照上面的方法步骤做饭。经过几次失败后,我的厨艺越来越好,儿子也不再挑剔。有一次吃饭,他开心地说:“妈妈,你的厨艺有进步。”
我才发现让饭菜鲜香的秘诀:多油,多辣,高盐,这样下饭。所以我每次炒菜,都要多放一倍的盐,两倍的油,另加一把朝天椒。油锅烧热,我把配菜和辣椒放进去,伴随着“嗞嗞啦啦”声,油烟腾起,辣椒油呛得我眼泪直流。再加上盐的腌浸,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香。只闻味道,就知道菜味差不了。
盛菜出锅,看儿子大快朵颐,我暗暗叫苦。我不能吃辣,否则会上火,脸颊长痘;我一直在减肥,更怕吃油腻的食物;我的口味清淡,吃太咸的菜,要多喝很多水,身体容易浮肿……
一家人口味不同,真是个难题,看样子我以后只能迁就儿子的口味了。如果这样吃,我早晚会变成圆滚滚的肉球。为了避免麻烦,我会根据自己的喜好,炒一盘清淡的菜。
我想起母亲,她做菜的风格风风火火,一把盐一勺油地放。从小到大,我家餐桌上都放着两种口味的菜,一盘清淡,一盘咸辣。我结婚后,从原生家庭离开,她才依照自己的喜好做菜。
婚后第一年中秋,我回娘家,临近中午,母亲开始做饭,我在旁边帮衬。只见她一改往日的风格,小心翼翼地忖度着盐的分量,一点一点地加,然后尝尝味道,点点头。
饭做好时,餐桌上,清一色素淡的菜,没放酱油、辣椒,几乎都是清炒、清炖、清蒸。父亲吃了一口,嗔怪道:“太淡了。多放点盐就好了。”母亲说:“闺女不喜欢吃咸,你就将就一次吧。”
母爱如盐。那一顿饭,我大口吃着,酣畅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