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晗溪
“我对《解密》情有独钟,它几乎是我青春的全部,我命运的一部分。是我本色的苦乐,也是我不灭的记忆。”这是2002年《解密》首次出版时麦家在后记中的感言。《解密》写了11年,被翻译成30多个语种,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麦家的小说已经被改编成5部电影、8部电视剧,一次次在银幕和荧屏掀起观赏热潮,而如何将《解密》成功改编为电影,也一直备受关注,海南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麦家。
记者:您对电影《解密》的改编是否满意?
麦家:到目前为止,在我小说改编的十三部影视作品中,电影《解密》和我的小说之间的距离是最近的。这部小说虽然时间跨度很大,对剧组提出了很高要求,但他们还是极大程度地还原了我小说的故事和人物,也是迄今为止改编作品里我满意度最高的。
记者:您觉得《解密》改编电影的难度在哪里?
麦家:其实我心里一直等待着一位导演来改编《解密》这个电影。《解密》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我对它的感情最深,我几乎全部的青春都为它付出了,它对我来说,是一部特别有意义的小说。但《解密》很难改编成电影,对电影来说,这是特别有难度的一个小说,除了故事的时间跨度,同时还有容金珍这个人物,他是一个数学家,大家都知道,数学是一种抽象的哲学,很难用影像来表达,尤其当数学和密码结合在一起,它不但抽象而且深奥,浩瀚无比的那种符号,怎么用电影来表达?
同时,正如小说里面的那句话:世界上最深奥的密码是人的内心。容金珍虽然是一个破译密码的破译专家,但其实我们电影的核心不是为了破译数学的密码,而是为了破译人的内心,人的内心是最深奥的密码,所以要表达如此深厚丰富的东西,这不是简单的一件事情。
记者:容金珍是否有人物原型?
麦家:可能有很多原型,但具体说谁是他的原型,我也不知道,因为他是我塑造出来的一个人物。《解密》首先是一部小说,我写这个小说,肯定跟我的经历是有关系的,但并不意味着我曾经接触过容金珍、郑某这样的人。如果真要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我是不能写的,这是701的秘密。
所以,容金珍是我虚构出来的,但虚构并不是虚假,反而可能更加真实。他不是来自自身的经历,或者是来自某个原型,而是来自整个集体的一种评估。我想,容金珍肯定是中国土地上的人物,那是我们对中国的了解、我们对中国这片土地的感情、寄托等因素一起塑造出来的。
记者:小黎黎、希伊斯、郑某分别对容金珍的命运产生了哪些影响?
麦家:在一定意义上,这三个人代表了容金珍生命中的三个人物。小黎黎充当了容金珍父亲的角色,他给了容金珍家的港湾,给了一个孤独的孩子家庭的爱和温暖。
希伊斯就是容金珍的导师,是他发现了容金珍的才华和天赋,并让他的天赋变得更加光彩夺目,一定意义上来说,希伊斯就是容金珍的伯乐。
郑某是701局的负责人,他是一个领导者。容金珍正是在他手上得到的荣誉,完成了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