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8月19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拓鱼,看见渔

  一组鱼拓作品。

  鱼拓创作现场。

  吉木指导小朋友进行鱼拓创作。

  三亚市崖州区梅联社区鱼拓活动现场一瞥。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媛艳

  8月16日,2024年三亚崖州开渔节现场,“看见·渔”鱼拓艺术展如约举行,现场的开渔节文创产品中,由当地渔民、儿童自主创作的鱼拓画成为主角,它们成为明信片、手提袋等产品中最别具匠心的设计。

  鱼拓画,古已有之。在历史的长河中,它被遗忘,又被拾起。开渔节前夕,一群在天海烟波间耕海牧渔的渔民、在渔港朦胧天光中守候收成的鱼商、常年接触海洋的渔家少儿被组织起来,第一次通过一条鱼来创作一幅鱼拓作品,讲述自己与鱼、与渔业、与大自然的故事。

  渔文化的延伸与表达

  大黄鱼、金鲳鱼、金线鱼、红古鱼、点斑篮子鱼、石斑鱼、黄衣鱼、金枪鱼……19种南海常见的鱼类,成为本次鱼拓画创作的重要原料。参与者将食用色素均匀涂抹于鱼身,而后将喷湿的纸张覆盖鱼身进行拓印,各具特色的鱼拓画就基本完成了。

  “鱼拓是一种可以将鱼的形态、纹理等细节展现于平面介质上的一种艺术形式。创作者不但可以用鱼拓记录渔获信息,还可以融入情感,进行自由表达。不同的群体和个体创作鱼拓画,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鱼拓艺术展策展人杨金运说。

  鱼拓起源于宋代,是渔文化的延伸。古时候没有手机、相机等能够成像留影的产品,捕鱼人如果逮到一条稀奇罕见的鱼,想要保留其图像,便通过传统的拓印手法留影。后来,文人墨客将鱼拓与绘画、书法等艺术融合,并附以诗词歌赋,彰显人文情怀。在众多艺术形式中,为何选择鱼拓画成为本届开渔节的亮点之一呢?

  “鱼拓画对不同的群体都足够友好,普通人不是工艺美术师,可以不追求拓画的精细工艺,通过降低鱼拓画的门槛,让大家跟最熟悉的‘鱼朋友’打交道,能够减少自我表达时的局促感。”鱼拓共学计划的发起人吉木说。

  让海中精灵跃然纸上,此时的鱼拓画,不再是简单的见证,注视着一条鱼变成一幅画的奇迹;更多是一种表达,述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希冀。

  “被渔民的表达给触动了”

  9岁的许艾琳从未想过,她的作品可以广为流传。她将鱼想象成长了鹿角的龙,而且还是一条戴着耳机听着欢快音乐的可爱龙,继而创作出“渔之乐”的作品,这幅异趣横生、极具奇妙想象力的鱼拓作品,最终被印在了开渔节文创产品手提袋上。

  “这是一条被人称为丑八怪的鳎鱼,但你看现在它多活泼可爱。”许艾琳说。

  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对鱼都有着丰富的情感。

  70岁的林爱花是位渔民,她不会写字,就让侄女林丹心代笔在鱼拓画上签名,并请吉木替她写下渔村人的日常问候:“做得好不?挣到钱不?”朴素直白的话语,却是这一辈子与大海打交道的渔民心底最真的声音。

  53岁的林六妹也是鱼拓画的参与者,她通过自己的作品写下了对海洋的朴实感悟:“这辈子打到过很多很多大鱼,我们不懂太多,只知道是国家保护的鱼类都会放生”。

  看着现场40多幅充满趣味和个性化表达的鱼拓作品,鱼拓画工作坊参与者郑扬扬被渔民的表达触动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福建人南下来到海南,开荒种植各种水果,而我的父母就身在其中。在那个物资匮乏、交通不便的年代,在崖州出生的我,吃得最多的就是鱼肉,以前我父亲很爱钓鱼,经常去海上或者水库垂钓,每次都会满载而归,而这些鱼基本都是被我吃掉的,大家都开玩笑说我是属猫的。”郑扬扬说,光阴似箭,二十几年过去了,崖州的发展日新月异,百姓的生活也蒸蒸日上,可是看着这些作品的时候,总会回忆起童年的时光。那时虽然生活简朴,但是充满了快乐与温馨,无数勤劳的人民在为了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奋斗着,互相帮助着。“如果说鱼的记忆只有七秒,那我关于鱼的记忆却能牢记一辈子,那是我记忆深处由鱼而展开的最美好的时光”。

  返乡青年发起的艺术表达

  “这是我所策划过最朴素的一场展览。”杨金运说,从70岁的老渔民到9岁爱吃鱼的孩子,都是参展的“艺术家”。从选鱼,给鱼留影,拓鱼,到一起吃鱼,鱼串联起了这个展览背后很多的故事。

  这个别具一格的艺术展,举办了3场鱼拓工作坊活动,吸引了周边群众的踊跃参与,这让发起工作坊的返乡艺术家吉木感到很欣喜。

  吉木出生在万宁市一个以渔业养殖作为支撑产业的村庄,大学里学的是生物学,但毕业后没有从事科研工作,而是踏上北漂之路。吉木从事艺术创作十多年,身在异乡时,他的乡愁,主要靠父母从家乡寄来的鲜冻马鲛鱼、二姨晒的乌场“长腰”“竹干”和鱿鱼干来慰藉。

  2020年回到故乡海南定居后不久,他便开始和伙伴们一起探索“鱼拓共学”公共艺术计划,希冀以艺术的方式,展现海南渔业转型和生态保护的努力。

  2023年,吉木围绕那条曾经流经家门口的小河进行创作。“那时村里人撑着舢板,划过河面,我随爷爷一起,撑船到海里去抓一种叫‘海龙’的鱼,成片的红树林,在海天之间铺开一道绝美的风景,在那里,我还曾经徒手抓到过一只很大的和乐蟹,还捡到海鸭蛋。”吉木说,他回到海南之后以装置、影像和文字,讲述着被当地人称之为“三梦鱼”的消失小鱼故事,这组艺术作品参加了深圳坪山美术馆的大型群展“游牧在南方:河流、隧道、湿热、星群”。

  吉木期待着家乡的生态和产业是可持续的,探索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乡民的声音应该被听见。而开渔节是以渔业从业者为主体的节日,他和策展人都希望可以邀请海南的渔业从业者参与创作,通过多元化的鱼拓创作作品表达多样的个体心声。

  相关链接

  鱼拓起源于我国宋代,是一种将真鱼的形象用墨汁或颜料拓印到纸上的技法和艺术,

  灵感源自中国古老的碑拓技艺。鱼拓本身是记录和展示不同种类的鱼的身长、形状和颜色等体表特征的一种方式。鱼拓作品既可以描绘植物、山水,也可以题写书法、诗词,并钤盖上印章,形成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艺术品。目前,我国沿海多个省市区已将鱼拓列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陈耿 辑】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要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海南鲜品·品鲜南海
   第005版:昌江视点
   第006版:新海垦
   第007版:专题
   第008版:专题
   第009版:中国新闻
   第010版:中国新闻
   第011版:世界新闻
   第012版:广告
   第013版:海南周刊
   第014版:封面
   第015版:封面
   第016版:封面
   第017版:物种
   第018版:海之南
   第019版:文化
   第020版:海之南
   第021版:文化
   第022版:书法
   第023版:逝者
   第024版:行走
   第025版:文化
   第026版:悦读
   第028版:影视
拓鱼,看见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