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01版
从厦门经济特区到厦门自贸片区,时光荏苒,时代新篇。1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厦门自贸片区,参观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果展。
展厅的背景墙,如海浪般起伏,恰似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从制度创新到高水平开放,串联起厦门自贸片区一个个敢为人先的成就和经验。
展台上,摆放着一本出版于1989年9月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主编正是习近平同志。
习近平总书记拿起来仔细翻阅,当年筚路蓝缕的创业场景,如在眼前。
“厦门自由港模式的基本构想”“厦门市的发展与对内对外辐射作用”“厦门市2000年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厦门市城镇体系与生态环境问题”……30多年过去,这本发展战略蓝图,虽已纸页泛黄,依然闪烁着穿越时空的光芒。
书的序言,仿佛自信的预言:我们相信,既然我们有决心研制出具有厦门特色的发展战略,那么本届政府及后任政府就一定有信心带领厦门人民团结奋斗……
“我曾经是一个特区人”。习近平同志对“厦门精神”有过深刻的总结——艰苦奋斗、拼搏创新、包容并蓄、大气和谐。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代“特区人”始终在改革大潮中勇立潮头、奋勇争先。
抚今追昔,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感慨:“看到今天的厦门,我们感到很欣慰。我们在这里参与了创业,如今的发展,比我们当时想象的还要好。”
改革开放的传奇,在拼搏中成就;科技创新的高峰,在拼搏中攀登。
从不靠海、不沿边的“江淮小邑”,一跃而成“科里科气”的创新之城,安徽合肥近年来的发展,出乎不少人的意料。
20多年前,在我国城市版图上,合肥的经济总量排在80名开外;现如今,它已能跻身20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合肥考察调研,始终聚焦这里的“发展之钥”。
合肥滨湖科学城的建设,让城市发展拉开了骨架。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察看安徽省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展示。
展厅里,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的代表成果悉数亮相,直观展现出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的硬核实力。总书记一一驻足,仔细察看。
“可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言语之中,饱含赞许。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面对现场的科研人员和企业负责人,总书记的一番话催人奋进,“‘人生能有几回搏’,大家要放开手脚,继续努力,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聪明才智。”
展厅里,掌声经久不息,充溢壮志豪情。
地方的发展面貌之变,折射人的精神面貌之变。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自是发展的重要条件,但绝非决定因素。
此次在福建东山考察,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参观了谷文昌纪念馆。
纪念馆展厅里,有这样一段话,震撼人心:“我们共产党人,不能做自然的奴隶,不能听天由命,不能在困难面前退缩,自然条件再差,也要在这里建设社会主义!”
讲解员向总书记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
1958年,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试种木麻黄时,一场倒春寒袭来,大片木麻黄几乎枯死,只有9株存活下来,很多人灰心失望了,谷文昌却看到了其中的希望:“有九株,就有九百株、九千株、九万株!”
亿万千百十,皆起于一。“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
林涛阵阵,木麻黄参天如盖;海天辽阔,时代潮势不可挡。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