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秦川
2024年11月24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去世,享年100岁。此前,笔者在阅读叶嘉莹的传记时,发现她的生活里有许多篇幅不长、却很值得一书的故事。
1968年,正在台湾地区任教的叶嘉莹在获得哈佛大学的聘书后,本应前往美国的她却因护照问题,阴差阳错进入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与以往的教学习惯不同,在加拿大,所有的任课老师必须以英文授课。当时的叶嘉莹虽然用英语与人交流不成问题,但想要用英语在大学讲台上给学生授课,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果然,从一开始,叶嘉莹就遭遇令人难堪的尴尬:由于用英语授课时,她表达起来不是特别流畅,当时选修叶嘉莹课的学生不到10个人,其中有两个人还是专门跑到她的课堂上睡大觉。
面对这种情景,临阵脱逃显然不是叶嘉莹的作风,迎难而上才是她的风格。思前想后,叶嘉莹打算利用晚上休息前的时间自学英语。当时叶嘉莹已年过四十,记忆力肯定不如年轻时。然而,为了能尽快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她每天晚上都抱着厚厚的英文词典备课。有时累得实在受不了,叶嘉莹便强迫自己做上几十个下蹲,让自己全身每一个细胞都兴奋起来,最后再接着继续学习。
令人赞叹的是,叶嘉莹在备课时,并不是把所有的内容都写到纸上就算完成,而是将所有的内容都全部背下来,用超高的强度来提升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好,叶嘉莹的语言天赋奇高,仅仅过了一个多月时间,当她再次站在讲台上授课时,已经完全不用讲义,便能用英语全程流畅地将一节课讲下来。
叶嘉莹口语的“神速”进步让学生们吃惊不已,他们都想不明白,之前上课还磕磕绊绊的叶教授,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英文水平为何提高得如此之快?叶嘉莹的努力没有白费,原本上课时不到10名学生,不到半个月时间,便吸引了六七十名学生过来,她的课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大课”。那些学生在听了叶嘉莹的课后,纷纷称赞她的课讲得有趣,也十分流畅。
对于当时为何要如此拼命去学习英文,叶嘉莹平静地表示:“站在讲台上,我就必须对所有的学生负责。我一直牢记梁启超先生的一句话: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我只是在努力地寻找和享受一份尽责任的乐趣而已。”
“我的莲花总会凋落,我要把莲子留下来”。如今,把家国情怀、人生况味都融入中华古典诗词中的叶嘉莹,已经走过百年人生,留下三尺讲台与莲子无数,飘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