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5年01月13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琼籍著名抗战英烈林伯熙形象被“画”出
音容宛在 精神永存
  海口市三门坡镇大水村的革命烈士陵园浮雕。苏晓杰 摄

  林伯熙画像。家属提供

  大水村战斗旧址(2020年4月)。苏晓杰 摄

  林伯熙长女林廷霞。陈立超 摄

  ■ 陈立超 张群燕

  林伯熙是我省仅有的8名全国著名抗日英烈之一,但由于各种原因,他的照片未能保存下来。80多年来,相关部门和林伯熙的家人,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林伯熙的照片,希望让烈士的音容重现人间。最近,其家人综合各方面信息,借助现代技术手段,生成了一张各方都比较认可的林伯熙画像,交给党史部门,为我们宣传英烈事迹提供了便利。

  变卖田地,全力支持抗日

  林伯熙,字鹤琴,1909年出生于今文昌市重兴镇柏茂村。其父林濂英,家中有数百亩田地,是当时重兴地区有名的富户。家庭经济条件许可,加上读书用功、成绩优异,使他能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毕业。1926年,林伯熙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琼海中学(今海南中学)。他在琼海中学读初中期间,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在声势浩大的扫盲运动中,他利用空闲时间去乡村给识字班的学员上课,讲授文化知识,宣传革命思想,号召农民破除迷信、移风易俗。初中毕业后,他升入南京高级中学,又于1932年考入中山大学外文系。随着知识储备增加、眼界打开,林伯熙思想觉悟不断提高,立志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大学毕业前夕,他四处寻找,购买各种进步书籍500多本。毕业后,将书带回家乡,在重兴墟租用一间铺宅办起一个定期开放的图书馆,吸引群众阅读。

  抗日战争爆发,激起了林伯熙的爱国热情,他痛恨日本侵略者,主动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为了进一步向党靠拢,他决定前往革命圣地延安。1938年春,他自理一切费用,历经千辛万苦去到向往的延安陕北公学。在陕北公学,他聆听中央首长的教诲,专心致志地学习抗日救国的真理,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主义。1938年秋,林伯熙怀着抗日救国的强烈愿望,从陕北回到海南。据林伯熙的长女林廷霞回忆:“从延安回来后,父亲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他不再局限于传播革命思想,而是要用武器来抗击日寇,靠武装斗争取得抗战胜利。”

  为了解决游击队缺武器装备的问题,他四处搜集乡村的闲散枪支,并卖掉家中的大片田地,买了17支枪捐给游击队。经过一番努力,这支游击队有七九步枪、驳壳枪、冲锋枪等约100支,成为武器装备比较精良的地方抗日武装。1940年9月,这支队伍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改编,成为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一大队第一中队,林伯熙任中队长,后兼第一大队队附,1941年升任第一支队副支队长,并被选为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委员。1941年下半年,由于日军的封锁,第一支队的补给出现困难。他与地方联系寻求解决办法,并回家再次卖掉了大片良田,所得钱款全部由他的警卫员带回第一支队交给组织使用。至此,他家中的田地已基本上被卖光。他这种慷慨无私的革命精神,让身边的指战员十分感动。

  痛击日寇,军事才能突出

  林伯熙英勇善战、屡立战功。他的军事才能获得冯白驹等人的一致称赞,冯白驹在信中称赞道:“(林伯熙)在部队里头工作不错,尤其军事方面有他(的)特长。”

  1941年春,林伯熙带领第一支队部分精干力量,袭击琼东县(今属琼海市)潭门据点日寇,缴获一挺轻机枪,接着集中火力痛歼此前屠杀重兴人民造成“百人坑”的日军部队。这次战斗,有力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受到战斗胜利的鼓舞,重兴地区有百余位男女青年报名加入琼崖抗日独立总队,部队进而成立了第三大队。这是重兴地区有史以来参军人数最多的一次。

  5月9日,林伯熙与第一支队支队长吴克之、政委陈石指挥部队挺进文昌,在昌洒至龙马公路、冯家坡至锦山公路沿线伏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缴获机关枪1挺、长短枪30余支。7月,日军占领琼文抗日根据地中心地区——文昌县大昌乡美德村并建立据点。为了打退敌人,林伯熙带领两个中队埋伏于美德村附近配合歼敌,在这次战斗中,日军还派空军轰炸扫射。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一、第二支队全体指战员英勇杀敌,歼敌60余人。不久后,敌人被迫退出美德据点。

  1942年1月的大水战斗,是琼崖抗战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反顽战斗。在这次战斗中,一支队承担围点打援的艰巨任务。战斗的第三天,林伯熙沉着果断地指挥部队打击援敌。亲历这场战斗的陈石后来在《激战大水村》一文中回忆:“副支队长林伯熙站在阵地上,边指挥边向战士鼓动:‘同志们,狠狠地打呀!坚决消灭敌人!我们人在阵地在!子弹打完了就用枪托和敌人拼,决不让敌人前进一步!’整个阵地上响着‘打呀’‘狠狠地打’的呼喊声。”在林伯熙的指挥下,一支队连续两天击退了前去支援的顽军,共歼灭顽军数百人。林伯熙又立战功,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大水战斗期间,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总队长冯白驹主动提出他与吴克之作为林伯熙的入党介绍人。冯白驹对林伯熙说:“在革命战争的烈火中,(你)已经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了。”经中共琼崖特委同意,林伯熙在火线上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升任第三支队支队长。1942年4月22日,第三支队支队长林伯熙、政委陈武英带领3个中队的兵力,在桥园至乌皮之间的界头岭公路两旁埋伏,截击日军汽车。部队刚埋伏就绪,日军第一辆汽车就进入埋伏圈,林伯熙立即发出袭击命令,第一车日军被歼灭。第二车日军随后赶到,双方火力对峙。林伯熙冲上公路指挥战斗,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3岁。

  缅怀英烈,家属辗转寻找照片

  林伯熙牺牲时,已经结婚,并有三个孩子。林廷霞回忆:“母亲一个人带着我们三个,四处转移,既要避开日伪势力,又要避开国民党顽固派,颠沛流离,生活非常困难。”日军占领重兴后,烧杀抢掠,到处抓民工,修建炮楼据点,威逼村民到墟上居住。为了“震慑”抗日人员,日军放火烧了林伯熙的家乡柏茂村,就连残余的砖瓦、木料都被拆除,用于修建炮楼。由于条件艰苦,形势险恶,在那个年代家属没能保存林伯熙的照片。以前,林家留着一床林伯熙使用过的被子,海南解放后这床被子也遗失了。

  海南解放后,冯白驹、庄田、吴克之等人对林伯熙毁家纾难、英勇抗战的事迹给予高度肯定。他们纷纷撰文记述林伯熙生前的事迹,冯白驹1967年曾写信给林廷霞证明林伯熙的牺牲情况。林廷霞将这封信视为珍宝,小心翼翼地装裱收藏。2014年,林伯熙被公布为著名抗日英烈后,关于他的宣传报道多了起来,但遗憾的是,由于没有照片,大家只能借助文字想象他的形象。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林伯熙的亲属沿着他的求学之路,多次前往南京、广州、延安等地寻找,均未果。

  林伯熙牺牲时,林廷霞尚年幼,对父亲的记忆比较模糊。她说:“只记得他个子不高,身材偏瘦,五官端正,穿着朴素,腰间经常别着两支驳壳枪。每天早出晚归,经常很长时间见不到人,有时候半夜突然回家,总会用粗糙的手充满怜爱地抚摸我的脸。”海南解放后,林廷霞长期在定安县妇联工作,直至1980年才调回海口。冯白驹生前见到她,几次感慨地说:“你长得太像你爸爸了,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

  林廷霞已经80多岁了,为了不留遗憾,前不久,她在孙子的帮助下,以自己的照片为“底板”,结合革命前辈和其他亲属的回忆,采用智能技术,制作了3幅林伯熙的画像。家属们商议后,从中挑选了一幅,并反复加以调整,形成了各方均认可的林伯熙画像,打印了一份交给党史部门。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本省新闻
   第005版:澄迈新发展
   第006版:中国新闻
   第007版:中国新闻
   第008版:世界新闻
   第009版:海南周刊
   第010版:封面
   第011版:封面
   第012版:封面
   第013版:史话
   第014版:海之南
   第015版:海之南
   第016版:海之南
   第018版:面孔
   第019版:新知
   第020版:人物
   第021版:文化
   第022版:随笔
   第024版:影视
音容宛在 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