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金杰 林安琪
海口骑楼老街的水巷口,曾有一座福建会馆,由清末在琼的福建籍商人共同创建,是他们联络乡谊、洽谈工商的重要场所。尽管目前这座会馆已不复存在,相关文献也十分有限,但来自福建的文献资料《“瑞庆”木帆船西沙群岛触礁记——蔡景丰航舟蒙难纪实》(《东石港史研究资料》,1986)却记录了一段百年前的海上救助往事。这件往事不仅为我们寻找会馆旧址、发掘会馆故事提供了宝贵的线索,还为我们了解清末海南士绅的公益事业提供了特别的契机。
海上幸存遗佳话
2024年上半年,一位民俗研究专家拜托我们代为寻访位于海口的福建会馆旧址,以及清末举人“粘朴垒”的资料,以印证一段百年前的海上救助往事,其提供的资料记载如下:
公元一九一七年,元月初六,福建晋江渔民蔡景丰等八人从晋江龙江澳扬帆南驶,准备赴新加坡贸易,意外在西沙群岛触礁。幸被海南岛渔民救起,就近安置于孤岛,一个多月后才被送往榆林港,又用船送至文昌清澜港,寻求琼崖水上警察第二区署发给路照(准许通行的证件)。二月二十日,区长林善初发给蔡景丰等人路照,并派士兵带路,将他们送至文昌县。隔天,他们打听到福建会馆在海口,遂步行三日,行至海口,寻访到福建会馆的主人粘朴垒。粘朴垒将他们安置在附近的古庙,并与“邱厚生”商号老板一同为他们募捐川资,并联系到“福安号”军舰搭载他们出岛。
顺利返回福建后,故事还有后续。作为此次事件的亲历者,蔡景丰感恩不已,并将事件经过翔实记录在《“瑞庆”木帆船西沙群岛触礁记——蔡景丰航舟蒙难纪实》(以下简称《纪实》)中,为后人保留了一份难得的获救者视角文献。粘举人过世后,蔡景丰还供奉其遗像,并在相框上题署“深蒙再造大恩之粘璞亝先生”。如今,蔡氏后人还保存着当年的路照、诗文及粘举人的遗像。
这段百年前发生在海南和闽南之间的救助往事,至今读来仍令人十分感动。为了核实其中的信息,挖掘相关人物的史实,我们日前查阅了相关资料,实地寻访海口骑楼里的福建会馆旧址。
走街串巷寻旧迹
从《纪实》中可以提炼出三个关键词:福建会馆、“邱厚生”商号老板及粘朴垒举人。我们查阅资料后得知,这所福建会馆由清末福建籍商人创建,地址在今海口骑楼水巷口。“邱厚生”商号老板名叫邱景祥,也当过福建会馆的主持人。
我们的寻访从海口骑楼开始。经水巷口,步入中山路,仍然可见“潮行”“广行”“海口总商会”等牌匾,却没有见到福建会馆、“邱厚生”商号的遗迹。海口南洋骑楼老街风貌展示馆正在维修,没有对外开放。
直接寻访福建会馆旧址无果后,我们将目标转向《纪实》中提到的“古庙”。根据记载,这间古庙与福建会馆应该相去不远。从地图上看,距离水巷口较近的古庙有三处,分别是天后宫、西天庙与冼太夫人纪念馆。天后宫与冼太夫人纪念馆都没有与福建会馆相关的线索。正当我们以为此行将无功而返之时,却意外地在最后一站——西天庙收获了最大的惊喜。
西天庙在一段较为幽深的弄堂里,弄堂一侧展板上有一幅《清朝海口所城范围图》,该图清晰地标注了“福建会馆”与“大庙”的定位。“大庙”是当时人们对天后宫的俗称,根据天后宫的方位继续访查,推测福建会馆的旧址就在今海口水巷口一带。
此外,我们还打听到,“邱厚生”商号主人邱景祥的后人邱坚汉如今仍住在海口市美兰区新民东路(今东门市场内),距离福建会馆旧址不远,便约好下次再来拜访。初次寻访收获很多,但我们对故事的关键人物粘朴垒还知之甚少。
钻研故纸访先贤
《纪实》中提到,粘朴垒是一位前清举人,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线索。我们翻阅《民国琼山县志》后,发现了一位粘姓举人:粘世玿,号璞斋,光绪十七年举人。拜托我们寻访的民俗研究专家又托人找到了《光绪辛卯科(十七)广东乡试同年齿录》,其中有粘世玿“字碧珊,号璞斋”的明确记载。
那么,这位“粘璞斋”是否就是我们寻访的“粘朴垒”呢?翻阅字典,我们发现,原来“亝”是“斋”的异体字,蔡景丰供奉的遗像上题署的“粘璞亝”就是粘璞斋。此前《东石港史研究资料》收入《纪实》史料时,误将手写体的“璞亝”错录为“朴垒”。至此可以确定,璞斋是粘世玿的号,粘璞斋就是我们寻访的“粘朴垒”。
根据同年齿录(以年龄大小为序排列的同年录)、宗谱及地方志,我们发现,粘世玿担任过苏泉书院最后一任山长,还曾与曾对颜、林之椿、王国宪等人多次主持地方公益事务。《民国琼山县志》中就记录了以下几件事:主建育婴堂,重修琼山县学、府城学宫,襄建医院,发动街坊商民并自捐巨资铺砌东门石板路等。
粘世玿的生平事迹大体见于《民国琼山县志》。不过,粘世玿与邱景祥帮助福建渔民的往事,并未见于海南的史志文献中。我们第二次在海口骑楼寻访时见到了邱坚汉。他兴致勃勃地讲述了祖父邱景祥参与铺路、建桥、建学校的事迹,还为我们展示了一张署名在邱景祥名下的房产证。能与故事中的人物以如此特殊的方式“相遇”,让人感慨。不过,邱坚汉对祖父邱景祥救助福建渔民一事并不知晓。大抵此事对于粘世玿与邱景祥来说不过随手之举,不曾对人提及,但对于受救助者而言,却让他们一生铭记。
此次重访时,我们还在海口西天庙发现了一块由粘世玿撰立的《重修西天庙记》石碑。据该碑记载,光绪二十八年(1902)粘世玿发起募捐,重修西天庙,并刻碑为记。这也是粘世玿主持的公益事务之一。目前,此碑仍存于西天庙的后院内。经过访谈,我们推测,当年粘世玿安顿蔡景丰等渔民的“离街不远之古庙”应为西天庙。
经过两次田野调查和多次查阅史料,我们不仅核实了百年前那份福建渔民的《纪实》文献,见证了闽籍琼人谊助乡亲的往事,还了解到清末民初的海南士绅粘世玿及其同道参与海口地方治理与公益事业的历史功绩。
(作者白金杰,系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林安琪,系海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