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即将开始,据报道,我省旅游行业摩拳擦掌,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为迎接各地游客做着精心准备。而《旅游法》的开始施行,是今年这个国庆黄金周旅游市场最大的与众不同之处。从旅行社“零负团费”、强迫购物,到游客“到此一游”等各种不文明行为,体现的都是一种契约精神的缺失,也是《旅游法》剑指的对象。我们期待,海南旅游借此东风激浊扬清,气象一新。
从重拳查处并曝光一批违法旅游企业和个人,到三亚海鲜和客房降价,再到推出旅游新产品新业态,长假来临之前,海南旅游已经显露出不一样的面孔。《旅游法》对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的权利与义务进行了规定,对非法经营、擅自改变行程、指定购物场所等违法行为从严惩处。而困扰乃至折磨海南旅游多年的“零负团费”、强迫购物、强迫参加自费项目等“毒瘤”,正是此法明确打击的对象。游客与旅行社签订的合同,就是对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契约,但不法旅行社无视这种契约的严肃性,丢掉了契约精神,也就丢掉了游客的权益。
事实上,在《旅游法》出台之前,旅游企业和导游也不曾游离于法律法规的视线之外。不论是《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还是《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都已对旅游行业运营加以规范。海南旅游既然早已深受沉疴宿疾之害,更该借旅游法的契机,唤回契约精神,重建市场秩序,让游客和企业各得其所。
前段时间,提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成为热门话题。以往从社会到媒体,往往对游客的权益保护关注良多,对引导规范文明旅游还强调得不够。旅游和到别人家做客一样,同样是权利和义务的契约。游客到了目的地后和当地人、旅行社事实上存在着一种契约。但是在出游过程中我们容易把自己的权利放得很大,把自己的义务放得很小。其实,文明旅游,何须区分国内国外?如果说在国外出现了不文明举止是“丢人丢到国外去了”,难道在国内旅游就可以随心所欲,丑态百出?依笔者看,在国内丢人,同样不可接受。
为此《旅游法》规定,旅游者有文明旅游的义务,这相当于从法律角度强调,我们应当“入乡随俗”,尊重与当地人的这种契约,尊重当地的习俗,真正用心去体验当地的文化。“慎独”是指一个人需要注意独处时也即无人监督时自己的言行,而出门在外,少了熟人的环绕,也等于少了监督。不论是来到海南的外地、外国游客,还是到各地去旅行的海南居民,都需要一种“慎独”意识,有了这种意识,与文明旅游的要求就不会相差太多。
有媒体说,文明旅游将成为黄金周市场监管的重点,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将会被集中关注。希望以国际旅游岛为建设目标的海南,能够从这个黄金周开始,甩掉以往的沉疴宿疾,也让不文明行为渐渐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