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文君
特约记者 黄兆雪
“开展古树抢救复壮,是保护林业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11月7日上午9时许,古树名木修复专家王小君邀请海南日报记者一同来到昌江黎族自治县乌烈镇道隆村,揭秘“生病”的古树是如何被治愈的。
走过弯弯曲曲的村道,我跟随王小君来到道隆村的百年酸豆树前。“这棵树病得很严重,处于衰弱状态。不及时医治,就会死掉。”王小君说。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这颗高约10米、胸围约350厘米的酸豆树被树池围栏,树枝上基本没了树叶,枯腐枝较多,毫无生气,树干上还长了不少不知名的菌类等寄生物。
“要想根治,就得精准施策,找准‘病灶’,对症下药。”给树木看病,好似给人看病一般,王小君如同一名医生,从“望闻问切”入手。他绕着树走了两圈,再上前仔细查看。
很快,已从事古树修复工作20余年的王小君就对酸豆树所患“病症”作出了初步判断。“这棵树处于严重脱水状态,树周围的树池和硬化路面改变了树的生长环境,让树木无法吸收到空气和水分,不透气,树木脱水,身体滋生病菌,出现腐烂,得了根腐病。就像进入ICU的病人一样严重。”他说,近年来,随着乡村不断建设发展,一些人为活动影响了古树正常生长。
“知道树得了根腐病,那接着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治疗?”我好奇不已。
“不要着急。还没到治疗的时候。”王小君说,“这只是初步判断,具体怎么医治,要等把土挖开,看看树根有多少地方腐坏,腐坏程度如何,才能精准施策,合理把握用药用量。”
现场,王小君和同事对树池里的腐殖土进行了清运,然后调来一台挖掘机开始挖土。随着挖掘机往下挖深,我看见部分树根裸露了出来。“这就是腐烂的根,表面黑黑的、臭臭的。”内行看门道,王小君一边留意树根的状况,一边向我讲解。
不一会儿,树池里被挖开了一个大坑。这时,王小君和同事一跃,跳入坑中,拿出小铲子,敲打树根。“听,发出清脆声,就说明树根是好的,声音低些的就是里面有腐坏了。”
用小铲子从腐烂的树根表面向里铲后。我看到了小洞。小洞里有一只长得像蚕的虫,掏来后,小虫在地上蠕动。
“这是什么?”我问。“这是天牛幼虫,专吃树根树干的,是要命的害虫,天牛成虫主要吃树叶,喜欢在树上产卵。”王小君看着我一脸疑惑,解释道。
直到中午12点左右,他们把树池中的土挖了出来。王小君说:“现在根腐情况一目了然,可以对症下药了。”
酸豆树根部病害严重,有害虫和病菌。那么,要怎样用药,才能把它治好呢?
“针对根腐的部分,要使用药物杀菌消毒、杀蛀虫以及防腐,让腐坏的地方不要扩大。而对于完好的根部,需要施加生根剂、生物菌等达到滋养的目的。处理后,过段时间,在腐坏与未腐坏的衔接处会长出细生根,起到向上输送水分和养分的作用。”王小君介绍。
根部处理后,就是回填土了。这些回填土也是有讲究的。土是从其他地方买来的,是种植土,土中会加入营养土、生根剂、生物菌等,变成一道“营养大餐”。
作为“门外汉”,我原以为这场修复之旅到此便结束了,但王小君告诉我“还远着呢”。他说,除了处理树根部分,还需要处理树枝,树枝同样需要杀菌杀虫,此外还要清理树干和树枝上的菌类等寄生物,“已枯腐的树枝,就需要砍掉,砍掉后涂上愈合剂即可”。
这颗酸豆树发病的根源主要在于硬化路面的不透气性,让树根无法吸收空气和水分。为此,王小君和同事在回填土时埋入了透气管,在树附近的硬化路面上打孔,大约每隔80厘米打一个,“树枝延伸到多长,树根就对应有多长。我们打孔正是要让树根透气、吸收水分。”
最后,他们给树干表皮插入针管,输入营养液,帮助这颗酸豆树恢复生机与活力。
治好一棵古树,就意味着拯救了一个“绿色文物”。在王小君看来,在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当下,尽心尽力抢救患病的古树,这对于海南古树名木修复专家而言,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使命。
(本报石碌11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