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01版
海洋,被称为“蓝色药库”,有着超过地球总量80%的生物,这些生物拥有更为独特的基因,医药开发潜力巨大。海南受权管辖着约2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发展海洋生物制药等海洋产业优势明显。
三亚深海化合物资源中心着眼深海生物开发领域,计划逐步建立深海生物样本采集、深海样品生产改造、生物活性筛选鉴定等平台,开展深海深渊微生物菌种保藏、分子和细胞水平生物活性筛选等特色业务,推动崖州湾科技城成为资源独特、水平高超、产研融合的海洋药物原创策源地,并通过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支撑海洋创新药物、功能性保健品、功能性化妆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产业强海,科技兴海。海南牢牢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扎实推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强化海洋领域重大关键技术,深海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到海洋产业中,助推培育、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
在崖州湾科技城,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于去年启动试运行。依托该平台,由上海交通大学牵头建设的深海装备多功能试验水池实验室、深海装备结构安全性试验装置实验室相继落地,为深海装备产业化推广和应用提供服务。
“深海勇士”号4500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大型深海超高压模拟试验装置等海洋科技重大装备入列,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深海空间站、海洋立体观测网等深海科技项目稳步推进,超深水油气开发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
海南聚焦加强创新协作,面向深海探测、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等战略性领域,布局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省深海技术创新中心、崂山实验室海南基地、汉江实验室海南基地等科研平台加快建设或相继建成,引进的中国海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深海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相继落地。目前,崖州湾科技城已聚集涉深海科技企业1000多家,重点发展海洋智能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能源、深海养殖等产业。
以海洋科技创新为“明灯”,海南向深海挺进,发展“深蓝”特色产业,打造深海科技创新策源地、新高地。
向海开放
全面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海底下,商用海底数据中心运行稳定,各项数据检测正常;海水中,深水网箱里的金鲳鱼和燕子鲳鱼等优质深海鱼类自由游弋;海面上,疍家餐饮渔排连接成片,船上游客络绎不绝……在海南的广阔海域,不同的海洋空间,风景样样美好。
向海图强,再造一个“海上海南”。目前,我省正在转变发展理念,用足用好自由贸易港政策,吸引高端创新要素向海洋产业集聚,以补齐产业链为导向,推动海洋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打造海洋产业集群,同时,加强前瞻谋划、政策引导,积极培育深海、海洋航天等未来产业。
在儋州、东方、临高、乐东、万宁等沿海市县,一个个海上风电场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十四五”期间,我省规划建设11个海上风电场。围绕海上风电产业,东方、儋州、临高等市县相继引入叶片、塔筒钢结构、海缆、新型储能装备、海上施工等产业链上下游的制造企业。
三亚西岛海域,三亚热带水产研究院研究员秦传新带领团队,正在攻关海洋牧场底栖生物白棘三列海胆的培育技术难题,这种海胆科动物既可以抑制大型藻过度生长,为珊瑚的发育和幼体补充提供空间,又可以培育成海洋牧场的养殖水产品。
汇聚全球海洋创新要素,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化“智慧海洋”建设,持续推进深海科技项目建设,聚焦深海关键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应用,是我省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
“目前,海南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的具体行动方案正在编制中,将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产业体系、空间布局、保障措施等,确保各项政策举措落地生根、取得实效。”省海洋厅副厅长戴文达表示,该厅将进一步研究完善海洋经济政策法规,健全海洋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海洋经济调查统计。这一系列举措将为海南向海图强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南海之滨,海上风电、深海油气、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牧场、休闲渔业等新兴海洋产业从“规划图”到“施工图”再到“实景图”,现代海洋产业版图不断扩大。“蓝色引擎”正持续释放澎湃动能,驱动海洋产业从浅蓝拓向深蓝,为我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报海口8月4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