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满楼
近日,一场名为“金字塔之巅”的古埃及文明大展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在正式开展之前,一座高达2.4米、脸带神秘微笑的“美内普塔(第十九王朝的法老)站像”已矗立在博物馆南大门外,仿佛远方的使者正在迎接四方宾客。据悉,本次展览是中国官方博物馆首次与埃及政府合作,同时也是全球规模最大、亚洲等级最高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法老是古埃及王权的象征,今天我们从展出的法老相关文物中了解古埃及的历史文化。
复活的奥塞里斯
由于本次展览是上海博物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特别展出,馆方将一楼三个展厅全部腾出改造,展陈面积达3000平方米,以摆放来自埃及国家博物馆、苏伊士博物馆等7家埃及博物馆的492组、788件珍贵文物。
从内容看,本次展览分三部分:法老的国度、萨卡拉的秘密和图坦卡蒙的时代。其中,“法老的国度”部分占据近半展厅,它讲述了埃及从史前到希腊、罗马时期将近3000年的文明演进,堪称一部浓缩的古埃及史。走进一楼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达2.35米的巨型雕像,它头戴白色王冠,下巴处装饰着胡子,这是埃及中王国时期第十二王朝的第二位国王辛努塞尔特一世,其生存年代距今已有4000年。
为了营造数千年前古埃及文明的神秘氛围,整个一楼展厅都被布置成深蓝色与金黄色交织的空间。“法老的国度”从古埃及人的宇宙观开始讲起,其中一件名为“复活的奥塞里斯”雕像就特别有代表性。据传说,奥塞里斯是古埃及第一任国王,同时也是古埃及冥神。他为天地所生,但两次被弟弟塞特谋害,又两次被妻子伊西斯复活。这一雕像中,头戴冠饰的奥塞里斯昂着头,整个身体却趴在地上,描绘的正是其复活的场景。在布展者看来,这些承载着神话内容的文物,显示了古埃及从早期自然秩序逐渐走向王权的过程。
展厅的两侧,一一呈现的是不同时期的古埃及国王雕像。其中,20世纪初出土于卡纳克神庙的阿蒙涅姆赫特三世全身雕像颇值得一看。阿蒙涅姆赫特三世统治埃及长达45年,让埃及进入了中王国的黄金时代。一般来说,法老雕像大多面露神秘微笑,而这尊深色花岗闪长岩的法老雕像却表情严肃,嘴角略带忧伤,似乎以一种现实主义的风格彰显了其治国理政的勤苦和艰难。
阿蒙涅姆赫特三世雕像的另一侧是被称为“埃及武则天”的哈特谢普苏特跪像,对面是其继子图特摩斯三世坐像。哈特谢普苏特曾代子摄政,后以上埃及、下埃及共主的身份统治埃及20余年。为了增加统治者的威严,这尊雕像呈现出由女性转为男性的渐变特征。
除了诸多法老形象,“法老的国度”还展出了反映古埃及百姓生活、社会秩序、工匠技艺、墓葬习俗的诸多文物。看完这部分展览,观众会对古埃及历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萨卡拉的彩绘棺
展览的第二个部分名为“萨卡拉的秘密”。萨卡拉位于开罗附近,是埃及最古老的都城孟菲斯郊外最重要的墓区。一般认为,定都孟菲斯是埃及历史的开端,而萨卡拉不仅是延续了近3000年的法老专用陵区,也是古埃及人沿用最久的古老墓地。在这里,有埃及第三王朝至第十三王朝的15座金字塔,其中就包括第一座金字塔即乔赛尔梯形金字塔。除了法老墓葬,这里还分布着不同时期的众多贵族墓地,堪称古埃及的“耶路撒冷”和古埃及人文化记忆的“圣地”。
在这一板块,展览主要聚焦埃及考古队近十年来在萨卡拉地区自主考古取得的重大发现,这些成果曾在2020年被评为“全球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从考古发掘情况看,萨卡拉还是埃及迄今发现最大的动物木乃伊墓地,这里有制作木乃伊的完整作坊,还发现了唯一的猫神庙遗址及存放于数十座地下墓室中的上千个完整的彩绘木棺。
“萨卡拉的秘密”是埃及考古队所获成果的首次系统公布。换而言之,这部分文物出现在上海博物馆系全球首展。一般来说,出土文物在完成学术研究、移交给博物馆前不宜公开展出,尤其不可能送到国外展出,但埃及政府这次打破惯例,把最新的考古发现送到中国展览。有些文物,甚至刚从考古工地上发掘出来不久,仅经过简单清理就被送到上海展出,可以说是极其难得了。据悉,展出方是希望借此打破国内观众对于埃及文物仅限于金面具或木乃伊的刻板印象,而埃及方面也想借上海这个国际大舞台推介那些具有“明星”潜力的文物展品。
更让人耳目一新的是,“萨卡拉的秘密”展厅被打造成了一个沉浸式空间。在展厅中参观,幽暗的角落里不时传出猫叫声,墙上也有猫影晃动,就连引导观众的展线指示灯也被精心设计成了猫脚印状。与之相呼应的,馆方在本次展览期间还将在二楼展厅举办“博物馆奇‘喵’夜”活动,届时观众可携带宠物猫参加。这一做法,也颇具创新性。
“少年法老”图坦卡蒙
展览的第三部分为“图坦卡蒙的时代”,主要围绕埃及历史上最为人熟知的法老图坦卡蒙展开。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在底比斯(今埃及卢克索)遗址附近的帝王谷中意外发现图坦卡蒙墓,该墓保存的5000多件陪葬品历经近4000年从未被“打扰”,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图坦卡蒙金面具,它几乎成了法老乃至古埃及的象征。
图坦卡蒙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十八王朝的法老,生存年代距今约3300年。他9岁继位,在位约10年就骤然离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少年法老”。图坦卡蒙的父亲埃赫纳吞曾发起宗教改革,独尊太阳神阿吞并禁止崇拜其他神,但埃及人对此并不认同,一度引起纷争。埃赫纳吞去世后,图坦卡蒙将都城迁回底比斯,并顺应民意恢复多神信仰传统。
在这一板块,布展者有意将图坦卡蒙石英岩雕像与埃赫纳吞雕像相对摆放。两尊巨像,前者面容平和、眼神坚定,后者脸部表情神秘迷离,父子俩在展厅中遥遥相望,巧妙呼应了那段历史。和之前古板而程式化的法老形象所不同的是,图坦卡蒙雕像呈现出写实主义与仪式性的完美结合,尽管雕像脸部略有残缺,但形象却和真人很像,不仅有胸肌、腹肌,甚至还有一点小肚子,这似乎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正由神性走向人性。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还融入了中国视角和中国元素。如展厅入口处摆放的古埃及陶器,其纹路与中国马家窑陶器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展厅中的书吏雕塑对面,陈列着清末大臣端方出洋考察路过埃及时收集的一系列石碑、拓片。这些细节充分说明,同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埃两国,在历史文化方面交流互鉴、各美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