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10月21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神秘“红山文化”
情趣盎然 玉意无穷
  红山文化C形龙。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红山文化玉猪龙。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红山文化玉鸟。 内蒙古巴林右旗博物馆藏

  红山文化勾云形器。 内蒙古巴林右旗博物馆藏

  ■ 刘亭亭

  【编者按】

  今年是“红山文化”命名70周年,红山文化积石冢最新考古成果也于近日首次向社会公布。

  红山文化反映的一体多面、兼收并蓄的文化特质,奠定的龙图腾、玉为尊的文化传统,形成的天人合一、尊祖崇宇的宇宙观和社会观,已经构成了中华文明的有机质。红山文化的形成、发展、变迁及其后续影响,是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与演变提供了重要线索。

  近日,“中华文明的璀璨星辰‘红山文化’命名70周年研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召开。研讨会上,赤峰市敖汉旗元宝山红山文化积石冢的最新考古成果首次向社会公布。

  在满天星斗般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红山文化作为其中璀璨的一颗,再次受到人们的热切关注。

  “鸟居龙藏”之地

  最早发现红山文化的是一个叫鸟居龙藏的日本人。1906年,喀喇沁旗王府邀请了一名日本人来担任崇正学堂的教习,此人便是鸟居龙藏。相比于教书,鸟居龙藏更热衷于做考古调查。

  最初,老百姓在红山附近发现了一些古代遗迹和遗物,鸟居龙藏得到消息后,循着线索来到红山,调查了附近的文化遗址,好在他主要是采集标本,并未进行挖掘。后来,鸟居龙藏将其当年的调查资料整理成书,写成《蒙古旅行》一书出版,书中第一次介绍到了红山文化的遗迹。

  有意思的是,红山文化中,玉猪龙、C形龙和玉鸟等都是比较知名的玉器,可以说红山文化遗址确实是“鸟居龙藏”的地方,巧合的是,它又被一个叫鸟居龙藏的人发现,可谓在发现之初就带有了一丝神秘色彩。

  后来的法国人桑志华、瑞典人安特生、日本人滨田耕作等都曾探访过红山文化的遗址,其中桑志华采集的许多红山遗物,曾收藏于他创办的北疆博物院,也就是如今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前身。这些调查的目的并不全是为了考古研究,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方学者对于中国北方古人类文明的错误认知。

  第一位关注红山文化的中国学者是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他是近代名人梁启超之子。梁思永在美国读书时就看到西方学者发表的红山文化的考古资料,回国后不久,就进入赤峰进行考古调查,并发表了相关的调查报告。

  1955年考古学家尹达出版了《新石器时代》一书,书中的文章《关于赤峰红山后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首次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这是继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之后,我国再次命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掀开了红山文化研究的新篇章。

  自红山文化的命名至今,伴随着牛河梁、兴隆沟、魏家窝铺和近年来刚发掘的敖汉旗元宝山等一系列重要遗址的发掘和调查,红山文化的考古学面貌日渐清晰:它距今6500年至5000年,主要分布在以西辽河流域为中心的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和辽宁省西部地区,是以玉器为主要文化符号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

  龙图腾 玉为尊

  据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孙金松院长介绍:“(赤峰市敖汉旗元宝山红山文化积石冢)M15出土的玉龙是目前考古发掘出土中体量最大的一件。”“M”在考古学中是墓葬的简称,M15出土的玉龙造型是红山文化玉器最有代表性的器形——玉猪龙,这类玉器一般整体呈一卷曲的动物形象,首尾相接处有一缺口。古代有“满者为环,缺者玦”的说法,玉猪龙因呈C形,有缺,故又名玉兽玦。

  玉猪龙一般被认为是最早的龙图腾的雏形,它口吻较长,肥首大耳,双圆睛,鼻端前突,与猪的形象极为相像。汉字“家”的下面是“豕”,即猪的意思,猪是先民最先驯化的六畜之一,也是家庭财富的重要象征。“冢”为墓葬的意思,是人们死后的居所,其下面的“豖”也与猪相关,意为猪绊脚难行的样子。红山先民在墓中放置玉猪龙等随葬品,可能希冀死后仍能享受生前富足的生活。也有人认为玉猪龙像是一个“胚胎”,代表着生命的起点,红山文化的先民将其放在墓葬中,靠近逝去的躯体,表现的是生命轮回,逝者希冀回到生命的起点得以重生。

  另外,玉猪龙又有“玉熊龙”的称呼,玉猪龙的圆耳大眼确实也与熊的有些相像。从红山文化的主要分布区域辽西、内蒙古东部等地来看,这里是黑熊、棕熊等熊类动物的活动区。因着万物有灵的观念,先民们对熊的崇拜在文献中多有记载,像“三皇五帝”中黄帝的部落就为有熊氏,《淮南子》中记有大禹治水时,曾化身为熊开凿大山,其妻子涂山氏看到后变身为石头。这些记载中虽包含有传说的成分,但早期先民崇拜体格健壮、勇猛有力的熊并将其作为图腾却是可信的,所以玉猪龙也有可能描绘的是熊的形象。

  1971年春,赤峰市翁牛特旗的农民张凤祥在整理土地时,意外发现了一个粘着土的“勾子”,这件勾子就是后来享誉世界的红山文化C形龙,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被誉为“中华第一龙”。C形龙外形与玉猪龙有着诸多相似,都为C形,且都有用于悬挂的穿孔,只是相比于玉猪龙,体型更为修长。根据器物的演变规律来推测,C形龙可能是在“玉猪龙”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演化而来。

  C形龙躯体似蛇,梭形的长眼凸出,吻部长而前凸,已显示出成熟龙形的诸多元素,尤其是脊背还附有飘逸的长鬃。C形龙代表了红山文化先民高超的制玉技能,作为国宝级文物已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华夏银行标识中的龙形便源于此。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玉器是红山文化最大的标识,新石器时代玉器多是就地取材,以前大家都认为红山文化的玉器是岫岩所产的蛇纹石玉,也即人们常说的岫岩玉。岫岩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因产量较大,较之和田玉等,在四大名玉中属于相对比较便宜的玉种。近年来,随着玉器科技检测的发展,发现红山文化的玉器其实以透闪石质软玉为主,只有个别是蛇纹石玉,像民间常说的“河磨玉”“老玉”,正是岫岩的透闪石质的软玉,也是制作红山玉器的主要原料。此外,在辽宁的宽甸或细玉沟等地也有透闪石质的软玉产出,可能都是红山文化的玉料取材地。

  红山文化玉材的色调多以偏黄绿居多,质地均匀,具有一定半透明度,雕刻技法有浮雕也有圆雕。从玉器类别来看,有玉环、玉璧等装饰类玉器;玉猪龙、C形龙、玉鸟、龟和蚕等动物类玉器;斧、钺、棒等工具类玉器;少量的人物类玉器以及勾云形佩、箍形器等特殊类玉器。

  除了玉猪龙、C形龙外,箍形器、勾云形佩等也是红山文化比较有特色的玉器。其中的箍形器又名马蹄形器,其功用众说纷纭,有说法认为是束发的发箍或护臂,但从其中空的尺寸来看,做发箍太大,做护臂又太小。还有说法认为箍形器与玉猪龙的胚胎说类似,是女性分娩的器官,也是表现希冀生命轮回,逝后重生的观念。另外还有一种比较可信的观点,认为箍形器是戴在头上的冠饰,像同为新石器时代的石家河文化中就有不少带冠饰的玉雕人像,在讲究礼制的古代中国,冠饰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历史时期都极为常见。

  在新石器时代,尚未有金属工具,不禁让人发问:红山文化的先民如何将玉料做成精美玉器?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实运用一些较之软玉更为坚硬的玛瑙、玉髓等就可以琢玉,只是这种“琢”与“磨”需要耗费的时间和心力是难以想象的。除了他山之石的琢制,从红山文化玉器残留的加工痕迹来看,还有线切割工艺、桯钻(实心棍状的钻)和管钻(空心管状的钻)工艺等,像玉箍形器的掏膛和勾云形玉佩的镂空就是先用桯钻或管钻钻出一些小洞,再将线放入洞中拉扯切割,不少玉箍形器的内部还留有明显的线切割拉过的痕迹。玉器经过加工后,一般还要用兽皮等通体抛光,抛过的玉器表面才会光洁圆润。

  这些数千年前琢制的红山文化玉器,以今天的审美眼光来看,依旧是情趣盎然,寓意无穷。它们承载着历史的痕迹,仍在讲述着红山文化先民们的故事。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海南鲜品·品鲜南海
   第005版:自贸港观察|焦点
   第006版:本省新闻关注2024三亚国际茶荟
   第007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礼赞新中国 奋进自贸港·省工商联篇
   第008版:专题
   第009版:中国新闻
   第010版:中国/世界新闻
   第011版:文化周刊
   第012版:健康周刊
   第013版:海南周刊
   第014版:雨林江湖 生存术
   第015版:雨林江湖 大侠
   第016版:雨林江湖 艺术家
   第017版:雨林江湖 扫地僧
   第018版:物种
   第019版:海之南
   第020版:文化
   第022版:故事
   第023版:讲谭
   第024版:行走
   第025版:文苑
   第026版:随笔
   第028版:影视
情趣盎然 玉意无穷
残碑背后的贤德父子
性情傅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