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何以端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安明
编者按
海南百个“网红旅游点”名单出炉,海南省商务厅等11个部门印发《关于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打造“一村一主播”“一县一网红”。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和线上经济的发展,海南涌现一批网红村。如果把网红村的定义延伸为“人气旺的村庄”,其实古代也有不少网红村、潮村。本期《海南周刊》聚焦古今海南潮村,敬请关注!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旅游信息、规划出行线路大都依赖网络,这意味着乡村在网上的热度,会直接影响游客到访量。古驿道上人财两旺的海口北铺村,因率先包产到户闻名省内外的文昌高隆陈村,冲浪爱好者向往的三亚后海村……不同时代的网红村有不同的特点,它们中既有积淀深厚、故事脍炙人口的千年古村,也有现当代一跃而起,凭借美妙风光或特色业态“出圈”的新晋网红村。这些村庄的爆红或沉寂,记录了海南的发展变迁。
海口北铺村 古驿道绕远路接“财神”
海口市西南的石山镇,是雷琼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所在地,核心景点是马鞍岭火山口,其旅游热度居高不下。山下北铺村是马鞍岭门户,也是千年环岛驿道从未改变的重要节点——石山铺所在地。
然而,人们难免有点奇怪:为什么西行驿道渡过五源河之后要突然转向,向西南方向直奔石山铺,然后又转向西偏北,经过道堂村进入澄迈老城?这条不浅不深的“V”字形线路显然绕了远路,而且还要爬点坡,为何不取直路呢?
原因会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从宋代开始,马鞍岭周边长期是海南重要的槟榔产区。中国人常说“路通财通”,其实有时候是“路为财通”,驿道怎么会为了少走两三里,而放着“财神爷”不接呢!
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说到了槟榔税,“海商贩之,琼管收其征,岁计居十之五”。王象之《舆地纪胜》载:“琼人以槟榔为命,产于石山村者最良。岁过闽广者不知其几千百万也。又市舶门曰,‘非槟榔之利,不能成此一州也’。”石山村在哪里?正是当代的石山镇,“马鞍山,在琼山县五原乡石山村”。
由此可见,从宋代起,石山镇一带就是海南重要的财源,槟榔通过澄迈东水港、琼管白沙津外运,输送至富庶繁荣的闽广“不知其几千百万也”,税源滚滚。从产地到码头必须有晴雨皆宜的好路,这正是“V”字形驿道面世的原因。与此同时,这段驿道的修建,提升了石山的人气,促进了当地商贸业的发展。
唐代海南农耕重心是南渡江下游地区,至宋代虽然进一步发展,但州县粮食仍难自给。石山一带的琼-澄槟榔产地至关重要,与神秘的“美榔双塔”同在一区。
虽然明清海南税源结构已大不相同,但这段驿道早已成熟。直到海南建省之初,沿着古驿道开筑的府城-老城公路还是全线贯通的。
如今,因为道路交通格局的改变,北铺村已远离喧嚣,但村中仍流传着“北铺市,糖糕铺;道堂墟,缝衣裤”等顺口溜。一条踩踏了数百年的石板路穿村而过,尤显安静古朴。
儋州老抱舍村 多位大咖在此投宿作诗
宋代,处于黎峒的归姜驿是超级“网红点”。南宋著名诗人、时任广西经略安抚使的杨万里在此夜宿,并创作了脍炙人口的《题归姜驿》:“岚气秋还热,归姜晚暂栖。云随一海去,日在万山西。密树通泉过,荒林使径迷。登高发长叹,清世说生黎。”
归姜驿名字古雅,又不像是土语,无人知其由来。它位于儋州北部辅龙山主峰以北(东成镇境内),即今“老抱舍”村,相对于新抱舍村又称“老市村”。这里海拔约150米,是海南北半部最高的驿站,也是临高县治珠崖驿与儋州治伦江驿(明代古儋驿)之间的唯一中继驿站。
南宋初著名贬官赵鼎、胡铨赴吉阳军贬所时,也投宿归姜驿,留下了关于辅龙山的命名或诗作。由于琼西南驿道长期被黎峒阻断,命官和贬官多从昌化军乘船“再涉鲸波”至吉阳军。
苏东坡被贬赴昌化军更早。两宋间儋州建置及社情没有大变化,辅龙山驿道及归姜驿应同样运作,因此坡翁也可能在此住宿。苏诗“登高望中原,但见积水空”,说不定就是在这个高地驿站写的。另一个登高北望点是澄迈桥头镇古西峰驿旁的名胜西峰岭,海拔只有41米。
辅龙山中有座小小的将军山,上有纪念元代将军劳珦的“归姜将军庙”,抱舍市因此又叫将军市。明清驿道不变,清代塘铺就叫将军塘。乾隆劝耕时,成批高州人移入今新盈农场一带,这里至今仍有许多说西江粤语的居民。
进入民国时期,老抱舍依旧热闹。相传陈济棠在此处建立示范农场,农、商由此发达起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抱舍镇有“商店百余家,设有镇公所、小学校各一所”。海南解放初期,老抱舍依然是琼西北重要交通枢纽,海榆西线改经那大后,这里逐渐淡出公众视野。21世纪初建成的环岛高速公路新盈互通就在附近,与古驿道相映成趣,这一带交通更加方便了。
老抱舍现存一条约180米长的老街,街上新屋旧宅杂陈。最显眼的是蔡姓人家南洋风格的三层破旧楼房,有说是被日机炸毁,也有说是解放海南时战毁,结实的门面残垣像澳门“大三巴”一样顽强矗立,仿佛在诉说千年归姜驿往日的繁荣。
文昌高隆陈村 包产到户先行一步
海南有两个村庄,因在农业生产领域表现亮眼,成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先进典型村,吸引许多人前去参观考察,可谓“红”极一时。它们就是儋州的石屋村、文昌的高隆陈村。
沿儋州北部湾大道向北行驶,车辆穿过一片橡胶林,进入石屋路,路的尽头是一个广场,广场周边有胡松纪念馆、中国村官精神馆、中国农村博物馆等建筑,这里便是那大镇石屋村。
该村享誉全岛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时任石屋大队党支部书记的胡松带领农民开山造田、兴修水利,将耕种面积扩展到1.6万多亩。至1964年,除了热带作物园和水果园,石屋还办起了烟胶厂、淀粉加工厂、发电厂、石灰窑,购买了拖拉机、汽车、电动打谷机和碾米机。周恩来称赞说“石屋是广东学大寨的好榜样”,从此便有了“北有大寨、南有石屋”之说。在石屋最辉煌的七十年代,大队集体存款达到了100万元,存粮达100万斤,这就是当时全国媒体争相报道的“石屋双百万”。
如今,石屋村立足资源优势,拓展“党校培训+红色旅游”业务,发展蜜柚、有机蔬菜、茶、玫瑰花等特色产业,村庄面貌进一步提升。
把视线转移至海南岛东部文昌一带。1976年冬,文昌高隆陈生产队(今文城镇星火村高隆陈村民小组)在海南率先实行包产到户,一时引起轰动。两年后,该生产队的做法获得推广,前往参观者络绎不绝。
那年冬天,高隆陈生产队队长陈明清召集村民商议后,决定从全村145亩番薯地里拿出13亩承包到户。这些番薯地承包下去后,大家除草、施肥,起早摸黑地干,番薯亩产量明显提升。尝到甜头后,该生产队又把稻田、耕牛、椰子、农具等分到户。这极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久后,队里的粮食实现自给有余。
到了1978年,高隆陈生产队的大胆尝试获得了海南区党委的肯定认可。文昌县委总结推广高隆陈生产队“包产到户,按产计酬”的做法,要求全面推进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陈明清一下子成了红人,经常受邀去各地作报告。1979年2月,海南区党委召开水稻早造联产承包推广大会,将高隆陈生产队作为先进典型,各市县主管农业的负责人均前往参观。
琼中什寒村 云端上的古村落
2013年,“最美中国旅游新名片”(第二季)在北京发布,一个本来默默无闻的黎族苗族共居村,一举摘得“最美中国乡村”桂冠,是全国仅有10个获此殊荣的乡村之一。
这个小村,就是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什寒村。她坐落在黎母山与鹦哥岭之间海拔800多米的高山盆地中,是海南海拔最高的村庄之一。这里的原生态茂密森林、清溪云雾,加上稻田与特色民居的美妙结合,令人流连忘返。在抖音、小红书等网络平台上,网友称之为“天上什寒”。
什寒村最早见诸记载是1841年的道光《琼州府志》,至今还不满两百年。当时称为“打寒”,与番阳、毛贵、毛栈等村,都属于“生黎”红毛中峒的新入载村。
被群山环抱的什寒村,远离交通线,和其他不少荒僻黎村一样,曾一度发展滞后,村民生活艰苦。海南解放后虽大有改善,村民陆续住上了瓦房,但贫困的帽子一直如影随形。
转变肇始于2011年。海南大学教授辛世彪为翻译晚清时徒步穿越黎峒的美国传教士香便文的《海南纪行》,一站一站追溯其路线,来到“打寒村”。“打寒”是香便文进入黎族聚居区最深处的几个村落之一,他在书中惊叹这里风景优美,黎族人民淳朴善良。然而,辛世彪到访时,看到黎族苗族同胞生活依然困顿,村中多颓败的土坯砖房,心里很不是滋味。
该书翌年出版,很快引起了省里的重视。不久后,相关部门筹款300万元对什寒村进行扶贫开发……不到一年,什寒已“清水出芙蓉”,尽展其天生丽质,摘得国家级桂冠。
如今,什寒村是海南省和美乡村、五椰级乡村旅游点,旅游业和特色种植业蓬勃发展。“村里目前有22间民宿,还有一批企业建设的高脚屋和集装箱房,每到周末和节假日,许多游客开车过来休闲度假。”什寒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林刚介绍,除了种植南药和高山云雾茶,该村还打算利用高海拔优势,种植阿拉比卡品种的咖啡树,进一步增加收入来源。
近十多年来,国家大力推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不少海南的黎村苗寨经改造提升后,凭借秀美的风姿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新晋网红村,比如东方市江边乡白查村、琼海市会山镇加脑村、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洪水村等。
三亚后海村 冲浪胜地的潮流感
因发展动漫产业,海口龙华区龙桥镇昌学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走进村里,你可以看到许多火山石老屋修缮一新,房屋门口、围墙上甚至路灯杆上,处处装饰着动漫元素。创作大楼内,几十名漫画从业人员正坐在屏幕前专心描绘,一笔一画呈现二次元世界。
仅有150户的昌学村原本是个名不见经传的“石头村”,石屋、石墙、石井、石板路、大榕树,是它的基本样貌。2021年1月,进驻昌学村的第一家企业海南流浪草动漫文化有限公司成立,带动了昌学村动漫产业的发展。
2022年6月,动漫设计产业平台“燚界·漫创社”入驻后,把村里闲置的办公楼、老祠堂改造成敞亮的办公室和食堂,原本有些冷清的村落,一下子涌入110多名外地年轻设计师。在工作之余,设计师们积极参与村庄创意设计:把菜园旁的小平台设计成咖啡卡座,把旧仓库改成自娱自乐的小舞台,把古榕树打造成打卡点,挖掘村里的红色文化设计剧本……昌学村的村容村貌变化明显。
如今,昌学村已吸引40余家中小动漫企业和工作室进驻。该村联合入驻企业利用节假日举办集市、动漫节等活动,吸引市民游客前去游玩。
当你走进三亚市海棠区后海村,时尚潮流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是全国知名的冲浪胜地,也是年轻人来海南旅游的热门目的地。村如其名,后海村与大海有着天然的亲密关系,在成为“冲浪村”之前,它是一个疍家渔村。村民们曾世代逐水而居,特殊的生产生活环境,孕育出独具特色的疍家民俗文化,如水上婚礼、妈祖信俗等。
约十年前,一批冲浪好手发现了位于蜈支洲岛旅游区附近的后海村。2020年5月,后海村开始在社交媒体上“火”了起来,此后它从小众冲浪目的地,逐渐变成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旅游点。
“后海村因冲浪而兴起,冲浪的发展,又带动了民宿、餐饮等行业的发展。”海棠区冲浪运动协会会长、彩虹冲浪俱乐部主理人吴志锋说。近几年,后海村通过改造疍家渔排,建设海上民宿,让前去冲浪的游客体验疍家人传统生活方式,进一步擦亮“中国冲浪第一村”这块金字招牌。
部分海南网红村
古韵悠
海口金花村
海口攀丹村
海口文山村
三亚水南村
三亚保平村
文昌水吼村
东方十所村
澄迈罗驿村
滨海蓝
海口荣山寮村
三亚博后村
三亚后海村
临高博纵村
琼海排港村
文艺范
海口昌学村
海口898艺术村
屯昌咸六村
万宁溪边村
黎苗风
琼中什寒村
昌江洪水村
东方白查村
琼海加脑村
文字整理/罗安明
制图/孙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