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越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越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助力社会公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维护海南自由贸易港文明形象、增强海南自由贸易港公民意识,海南日报今日起开设“雷公马文明红黑榜”专栏,围绕不同主题组织记者深入基层一线、走到群众身边,宣传正面案例、曝光反面典型,鼓励文明行为、倡导文明理念、弘扬社会风尚,以媒体力量推动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
第一期主题为“礼让斑马线 文明我点赞”,引导公众自觉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与安全,驾驶机动车通过斑马线时礼让行人和非机动车。敬请关注!
■ 本报记者 刘梦晓
“老陶”是谁?
5月26日下午5时30分,晚高峰的海口国兴大道车来车往,与五指山南路交汇的斑马线前,随着等待过路的行人、电动自行车越等越多,“老陶”也准时到岗。
她是海南省老陶义工服务社(以下简称老陶义工社)义工向开兰,伴着她手中的小红旗抬起,探出斑马线的电动自行车和行人纷纷自觉后退。
绿灯亮起,向开兰麻利地收起小红旗、摆出标准的通行手势,护着行人、电动自行车辆有序通行。
“好多人叫我向姐,但我更想让他们记住我是‘老陶’。”趁下一波人流抵达前,向开兰说起她的故事。
挂在嘴边的“老陶”,是海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法制宣传科的退休民警陶晓明。1994年起,他参与录制了多档备受海口市民喜爱的交通节目,其中的《老陶说交通》,让他多了“老陶”的亲切称呼。
2015年底,陶晓明的400多名粉丝以他之名注册成立老陶义工社,由他本人担任终身形象大使。
从此,“老陶”从一个人,变成了一群人,而今已有了近2000名志愿者。
8年前,退休后闲下来的向开兰常在路上看见身穿蓝马甲、挥舞小红旗的志愿者指挥交通。他们身上“老陶义工社”的字样,让她认识了这个宣传交通知识、指挥路面交通的义工社。“闲着也是闲着,我就主动申请加入,发挥余热!”向开兰说。
“脸皮薄,怕熟人看到我。”起初,向开兰并不打算“上路面”,因为退休前是出租车队队长,路面上不少司机可都是熟人。
但社里不少义工都是趁工作之余开展志愿服务,交通高峰时他们往往也在路上,熟悉交通规则的指挥员实属稀缺。“大家知道向姐是爽快人,跟她说了社团的困难,她没再纠结,马上就上岗了。”老陶义工社办公室主任杨志龙说。
首次上岗,向开兰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但不少出租车师傅还是认出了她。“没想到大家看见我在做志愿服务,都说我这余热发挥得好。”得到了肯定的向开兰也有了动力,这一干,就是8年。“8年来,我看到的是行人越来越遵守交通规则,人和车都越来越文明。”向开兰说,如今行人闯红灯现象已经鲜少见到,即便出现特殊情况,车辆也会主动避让,“人避车、车让人”蔚然成风。
肖军行也是老陶义工社的交通指挥员,做义工,让他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小时候特别想当交警,却因为很多原因没能实现。现在上路指挥交通,我会把每个动作做到位,引导每个行人安全过马路。”肖军行说,成为交通指挥员前,义工社还会请来交警授课培训,将每个指挥动作做标准,流程做正确。
除开展日常的交通指挥志愿服务,老陶义工社还经常举办交通知识进基层宣讲活动:杨志龙口才好,是雷打不动的活动主持人;向开兰会打快板,唱歌跳舞更不在话下,负责活动前的表演暖场;肖军行则现身说法,用亲眼所见的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成为义工社的“金牌讲师”……
“我们的十八般武艺,就是得在给群众服务时发挥出来。”晚上7时,高峰将过,暮色已至,行人依旧匆匆。还站在路口的向开兰挥旗收旗、指挥交通,动作还是麻利标准。
“老陶”是谁?“老陶”就在我们身边。
(本报海口5月26日讯)
(相关报道见A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