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邓钰
“妃子笑”刚下枝头,就有佳品迅速补位。连日来,文昌市东路镇,海南农垦东路农场公司(以下简称海垦东路)荔枝标准化基地里,一颗颗“荔枝王”赶着时点,红红火火的挂在枝头。
恰逢荔枝上市期间,海南农垦多个荔枝基地不仅都较好实现了稳产,更在技术、管理、销路等多方面频频上新,探索荔枝产业新玩法。
这得益于海南农垦“一场一品”专项工作的推进。去年以来,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垦集团)在全垦区推进“一场一品”,鼓励各下属企业探索多种模式,发挥资源禀赋,在区域内做强一至三种特色主导产业,并协同旗下科技、果蔬、热作等产业集团强科创、拓销路、谋产品、打品牌,共建农业全产业链条。
管理发荔
“实行自主经营管理模式,强化对生产基地的掌控,让基地充分实现标准化管理。”海南农垦东路农场公司(以下简称海垦东路)果蔬分公司经理林勇说。
过去,海垦东路曾尝试过将荔枝基地托管,以一口价的方式承包出去,虽然省心省力,不用担忧生产、销路等难题,但却没发挥出它的最佳潜力和效益。
这样的模式虽不需要投入人力和物资,却弱化了农垦企业对自有基地的管控力,导致基地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且收益上限低。
转机发生在2023年。海垦东路以“五个牢牢掌握”为思路,在自有基地实现自主经营,通过牢牢掌控土地资源、生物性资源、成本控制、技术管理和销售渠道等五个方面,强化发展话语权。
迅速响应!一年内,海垦东路将自营管理的基地面积从355亩推广至1200余亩,在今年五月初物候条件不佳的情况下,实现“妃子笑”提前、稳量上市。
在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海南农垦红明农场公司(以下简称海垦红明)通过自营管理的模式,建设一支专业的田间管理队伍,打造标准化、现代化荔枝基地,果品质量持续提升。
在充分掌握自有资源后,企业可以游刃有余地做出市场选择。海垦红明以荔海共享农庄为载体,加快打造荔枝标准化出口示范基地,并获得了海口海关颁发的出境荔枝生产、加工、存放单位注册登记证书,让海垦荔枝走出国门。
好果品可以卖全球。5月13日,海垦红明首批装载2.7万斤、货值人民币116万余元(泰国落地价)的鲜荔枝从海垦红明湘海农产品交易中心发车前往泰国。
从管理模式发力,海垦人希望在农业生产中,实现资源和效率的最大化配置,缩短田间与舌尖的对接直径,探索效益与成本的最优解。
科技助荔
借助物联网、智慧农机等新质生产力发展,海南农垦各企业向“新”发力,请出“黑科技”帮手。
去年以来,海垦东路便陆续在旗下4个标准化荔枝基地,采用无人机飞防与人工环割相结合方式控梢,逐步尝试“机器换人”,提高智慧农机推广使用率,为荔枝生长抢得天时。
“老实说,用农业无人机是被逼出来的。”林勇表示,人追天跑,力有所短。比如说,在连续降雨的时点,荔枝光合作用受影响,便急需补充叶面肥,帮助养分积累。若是人工施肥,很可能肥料还没施加完,下一场大雨便迎头赶上。
这时候,无人机的优点显而易见,速度快、效率高,是农人追赶天时的好帮手。以海垦东路十八队基地6345株荔枝树为例,依托无人机施加叶面肥,只需在操作系统上设置好飞行区域、路线等,无人机便能实现均匀喷洒,时间较人工施肥从4天缩短至一天,能节约3成人工成本。“最重要的是,这能让荔枝及时补充养分。”林勇说。
另一方面,无人机、物联网系统等先进的“新农具”,绝非一用了之,要让它们能够物尽所用,成为新质生产力,还需深厚的管护经验和细致的观察思索。
林勇认为,农用无人机作为“飞防”工具,能极大提升农药的喷施效率,但何时用药、用什么药、用多少药,这些问题需要依赖老道的经验积累。
详细说,海垦东路直管的4个荔枝生产基地面积约1800亩,在不同的作业阶段要采用不同的飞防配方,甚至每个基地的“药方”都不尽相同。管理人员得综合每个基地的物候差别、树体老化程度、当下生长情况,分地块、分阶段开展控梢、施肥、飞防等作业。
可见,先进工具和老道经验,两者并非选择题,而是齐头并进的必修课。脚踩土地的农人,既要珍惜土地给予的技巧,也要拥抱日新月异的技术。
制度护荔
海垦荔枝逐渐“出圈”,背后离不开企业打造荔枝品牌的努力。今年,海垦集团在刚上线的“海垦集团线上商城”微信小程序开启自有品牌“东妃”牌荔枝预售,3日内便有近400个订单。
与“一场一品”工作相辅相成,海垦集团启动“品牌建设三年行动”,明确要在3年内将“HSF海南农垦”打造为中国驰名品牌,并将荔枝等产品纳入其中,进一步宣传和提升海南农垦农产品整体形象。
目前,海垦集团依托“一场一品”专项工作,整合自有荔枝资源,与陵水、海口、文昌等产地政府垦地协同合作,力争建设荔枝产业联盟体系,进一步整合荔枝产业种植端,实现品种筛选、技术指导、原料供给、产品销售、品牌打造等方面的组织化管理,从而实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我们希望通过荔枝小切口,带动更多的热带作物发展。”海垦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荔枝产业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实践,海南农垦力求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自营经济模式,发挥带动效应,充分提升热区农业作物的生产能力和产业效益。
海南农垦各企业正攥指成拳,力求形成销售渠道共享、供应链机制共建,打造海南农垦产品矩阵,统一商标管理和使用标准,不断强化海南农垦品牌。
一口清甜荔枝的背后,是一场产业转型的探索。
(本报文城5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