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5月27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2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斯人已逝 书香长存
追思海南历史文化学人周伟民教授

  ■ 詹长智

  2024年5月20日上午8时10分,海南大学教授周伟民先生与世长辞。我们从此再也无法看到周伟民唐玲玲伉俪携手相依进出图书馆的情景,图书馆南楼周唐工作室窗口的灯光再也无法映照两位老人在书堆前忙碌的身影。由于唐玲玲教授也年事已高,实际上,随着周伟民教授的离开,海南历史文化研究的周唐时代从此谢幕。

  5月22日上午,海南各界人士和周唐二位教授的生前好友与他们的家人一起为他送别,有挽联曰:“访黎苗,释天书,北窗孤灯三万夜;考金石,辨宗谱,南天双星六十年。”

  结缘图书馆

  周伟民教授原籍侨乡广东开平,唐玲玲教授生长在广东潮州。这里重商轻农的氛围并没有让他们走上经商发财的道路。恰恰相反,他们一生淡泊钱财,毕生积聚的财富就是数万卷图书。周教授常说,他和唐老师自18岁到中山大学求学时在图书馆相识,两人的一生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图书馆。他们每天早上9点进入图书馆,中午略作休息,然后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无节假日,无世俗的应酬。每天如是,风雨无阻。他们用一生的时间读书、写书和教书。整理文献,探索新知,传播学术,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全部。

  2004年6月,我到图书馆工作,请示学校正式建立“周伟民唐玲玲教授工作室”,用建制化的方式让二位教授的科研工作与图书馆的日常业务深度相融。周唐工作室也从无到有,从10多平方米扩大到30平方米,最终定格在图书馆南馆三层的半层楼。整整30年,周唐二位教授以其独到的学术眼光、广泛的人脉资源、严谨的治学之风促进了海大图书馆的业务发展和学术建设。海南大学从此有了海南历史文化研究基地、海南历史与民族文化博物馆(文化人类学实验室)、8个特藏书库、湖畔讲坛和陈序经纪念讲座。海大图书馆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地方大学图书馆进入国际图联(IFLA)大学与研究型图书馆专业委员会常委和教育部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成为海南地方重要学术文化中心之一。

  开创学术基业

  20世纪80年代,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周唐二人从武汉联袂南下,参与到海南的建设大军。他们来到海南之后,顾不上安顿家小即投入到初创不久的海南大学建设。他们从武汉及全国各地广罗人才,让文学院成为海南大学文科的重要支撑。

  周伟民教授对海南历史文化研究首先立足于学科体系的构建,20世纪海南建省初期他便首倡“海南学”研究。1992年3月,他在海南大学组织召开了首届“海南学”学术研讨会,并主编出版《海南学论丛》一书。此后,他毕生以创建国内学界认可的“海南学”学科作为学术目标。

  囿于海南建省较晚,海南地方文献的缺乏一直是制约地方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于是,开展地方文献建设成为二位教授毕生追求的功业。他们以顽强的毅力,持续20余年,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以及洪寿祥、郑行顺、袁大川等人的支持下,从世界各地搜集原本,汇集国内数十位功力深厚的学者参与整理点校,在2006年前后陆续出版《海南地方志丛刊》和《海南先贤诗文丛刊》,两套丛书共计103册,囊括海南地方文献的精华,成为海南地方学人最重要的参考和引用文献。此后,二位又用20余年,合著出版6卷本的《海南通史》,同时还完成了有关南海诸岛、海南家谱与人口等多种资料长编,指导青年学者陈虹完成海南家谱搜集整理和研究。这些工作填补了海南在地方文献方面的空白,完成了地方通史体系的构建,也为“海南学”学科建设提供了系统完整的文献资料和学术成果。

  走遍海南留信史

  周伟民唐玲玲教授在海南历史文化的多个研究领域取得开创性成果,得益于他们扎实的学术功底、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不辞劳苦的辛勤耕耘。他们的田野工作做到了让无数同辈学人感叹,又为后学俊彦所景仰。为开展黎、苗、回少数民族的实证研究,二位教授请学生杨卫平当向导,深入四个黎族定居的偏远山村——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洪水村、东方市江边乡白查村、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高峰村、五指山市毛阳镇初保村,进行细密的田野考察,由此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和实物(这些实物正是海大博物馆展品的最初来源)。他们还参与了《黎族藏书》的编撰,完成了黎族文身、黎陶工艺、树皮布制作工艺、海南黎苗回等少数民族来源与迁徙等研究课题。

  南海更路簿研究是周伟民唐玲玲教授的另一个标志性学术成果。两位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便开始搜寻更路簿原本,走访民间更路簿传人,多次到文昌清澜、铺前和琼海潭门走访渔民、船工不下百人。《南海天书——海南渔民“更路簿”文化诠释》于2015年问世,105万字的皇皇巨著为南海更路簿学科领域打下了坚实的桩基。

  为了抢救海南现存金石文献资料,周唐二位教授在周文彰、周济夫、林冠群等学者的支持下,用时近十年,搜集、整理和编译出版《海南碑碣匾铭额图志》共四卷,为海南1486件珍贵的碑碣遗存制作拓片,建立档案,编译出版。我和图书馆同事邓玲陪同二位老人走遍海南的山川野外,村落祠庙,一一寻访。

  周唐二老还重视与海外学者的交流,他们所倡导的《海南岛民族志》研究和“重走史图博之路”,把海南的黎族研究和地方史志研究回溯到90年前的德国学者史图博的工作,从而打开了海南与德国学术文化界及上海同济大学的交流合作通道。

  由于周伟民唐玲玲教授的风范与成果,海南的历史文化研究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伯明翰大学、犹他州立大学、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著名科研学术机构、高等学府的重视,建立起经常性的交流合作关系。

  (作者系海南大学教授、图书馆原馆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文明红黑榜
   第004版:本省新闻
   第005版:本省新闻视觉
   第006版:海南鲜品·品鲜南海
   第007版:本省新闻
   第008版:新海垦
   第009版:中国新闻
   第010版:中国新闻
   第011版:中国/世界新闻
   第012版:广告
   第013版:海南周刊
   第014版:封面
   第015版:封面
   第016版:封面
   第017版:海之南
   第018版:物种
   第019版:乐活
   第020版:逝者
   第022版:文苑
   第023版:人物
   第024版:悦读
   第026版:随笔
   第028版:影视
海南文史“拓荒牛”
斯人已逝 书香长存
与周伟民先生交往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