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5月27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2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筑师林徽因先生
​何止人间四月天
梁思成绘制、林徽因参与测绘的山西佛光寺大殿结构图。 资料图
林徽因的毕业照。 资料图
1936年前后,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北平天坛正在修缮的祈年殿屋顶上。 资料图
林徽因测量佛光寺经幢。 图片来源: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 夏桂平

  美国当地时间2024年5月18日晚,一则关于宾夕法尼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正式向林徽因(追授)颁发建筑学学士学位的新闻,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今年是林徽因先生120周年诞辰,也是她入学宾大100周年之际,用该院现任院长弗里茨·斯坦纳 (Fritz Steiner) 的话来说,“当时没有被授予学位的原因很清楚,就是她的女性身份,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错误,是时候来纠正它了”。如此颇具仪式感的形式又一次触动了人们对于这位民国才女的敬仰之情。

  在当下的传播语境中,林徽因算得上是顶流明星,如果时空可以穿越的话。清华大学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说过:“一位了不起的中华第一女建筑师,才华横溢的学者,她(林徽因)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如此的造诣,她在建筑方面和梁先生并驾齐驱,共同作出卓越的贡献。”

  名门闺秀

  尽管林徽因在文学、艺术、建筑三个领域皆有建树,最终其丈夫梁思成在她的墓碑上镌刻了7个字“建筑师林徽因墓”,以此表达对妻子一生的深刻理解和高度概括。而对于广大老百姓来说,林徽因艺术与建筑人生之路上的两件作品意义深远,其一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其二则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当然,林徽因更为卓越的贡献还是在建筑领域所做的开拓性工作,一方面,林徽因用其一生在追求建筑事业,另一方面,斗转星移、多事之秋、烽火连天的岁月,无形中也成就了建筑师林徽因。

  林徽因祖籍福建闽侯,今福建福州,1904年6月10日出生于浙江杭州,林家是一个充满书香的家族,其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族叔林觉民是革命先驱,父亲林长民留学日本早稻田,见多识广,而她的母亲则是一位才艺出众的闺秀,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林徽因养成了她博学和优雅的特质,成为一位既通情达理又气质高雅的才女。林徽因14岁那年,父亲带她去拜访好友梁启超,遇见了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父亲林长民曾考中秀才,却放弃仕途转而学习西学,并为五四运动作出了贡献,林徽因也由此较早地就接触到西方文化。

  1920年4月,林徽因随父远赴欧洲游历,1921年11月底,回到北京再度与梁思成相逢,在双方长辈的撮合下,林徽因和梁思成开始交往。1924年6月,二人一起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梁思成入读建筑系,因建筑系不收女生,林徽因转读美术系,但选修了建筑学,并取得了美术学士学位。

  1928年3月,她与获得宾大建筑学硕士学位的梁思成终成眷属,婚后周游欧洲各地,展开了一场建筑文化之旅,8月18日回国。

  或许一个人的脚步,才是真正丈量自己视野的尺子。正是随父亲第一次游历欧洲,看见建筑宝库,并在伦敦受到女建筑师房东的影响,林徽因便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开始书写卓越的建筑人生。

  在战乱中考察古建

  回国后,这对伉俪首先投入了中国建筑教育事业,参与创建两所大学的建筑系。

  1928年7月,他们应校长张学良的邀请受聘于沈阳东北大学,着手创办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他们先后邀请到陈植、童寯、蔡方荫等大师加盟东北大学建筑系,首届招生15人。

  1946年夏,时任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接受梁思成的建议,创设建筑系,聘请梁思成为系主任,吴良镛为助教,首期招生也是15人。建筑系创办初期,由于梁思成忙于事务,随即赴美考察、讲学,建筑系的工作就暂时落在了林徽因这位没有任何名衔的女子身上。重病在身的她,几乎是在病床上为创立清华建筑系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

  在建筑史学方面,林徽因全身心投入到建筑史长河之中乐此不疲,作出了卓越的成就。1931年,他们从东北回到北京,加入了“中国营造学社”,分别担任法式部主任、校理。他们认为,木构建筑是中国建筑的基本形式,而认识、梳理木构,单靠对宋代《营造法式》、清代《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的晦涩理论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进行野外实地考察,掌握第一手的实例测绘资料,再结合《法式》《则例》进行比较归纳,才能最终破解“天书”,打通中国建筑的“文法”。从此,他们便带领营造学社,踏上了漫漫的古建考察之路。

  据载,1932年到1937年的五年间,以林徽因为主的营造学社成员走过中国137个县市,经调查的古建殿堂房舍有1823座,详细测绘的建筑有206组,完成测绘图稿1898张,为我国后来的古建研究留下了一套科学完备的珍贵资料。在此期间,林徽因还发表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晋汾古建筑调查纪略》等有关建筑的论文和调查报告,为梁思成的《清式营造则例》写了第一章绪论,典型的考察成果有蓟县独乐寺、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和大同云冈石窟等。

  即使是在1937年至1946年间,战乱导致一家辗转流离天津、长沙、昆明、四川小镇李庄,夫妇二人的考察工作仍未中断,在昆明城内外进行广泛实地测绘,从寺庙到民居先后调查了圆通寺、土主庙、建水会馆、东寺塔、西寺塔等50多处古建筑,又赴楚雄、大理、丽江一带,对140多处古建筑开展调查测绘。

  在四川李庄古镇,梁思成在煤油灯下撰写酝酿多年的《中国建筑史》,林徽因则在病榻上通读汉、辽、宋的文献资料,同时校阅全部书稿,进行补充、润色,并执笔书中的第六章,即宋、辽、金部分。

  她是人间四月天

  中国古建筑的美是神圣而华丽的。在夫妇二人看来,独乐寺的古拙醇和、应县木塔的高耸入云、云冈石窟的绝世华美、佛光寺的千年沧桑、古老佛像的庄严肃穆……历史之厚重、古朴之美丽、气势之宏大令他们如沐甘霖,在羁旅行役、艰苦劳顿之后体会到某种“奢侈的幸福”,欣然沉醉于古人伟大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之中。

  华夏建筑界是何等幸运,能有以梁思成、林徽因为代表的先辈们!正是他们这一代人孜孜以求的拼搏精神,建构出了中国古建史的基本框架和雏形,也建构生成了自己的话语语境。林徽因曾在《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一文中提到:“中国建筑为东方最显著的独立系统,渊源深远,而演进程序简纯,历代继承,线索不紊,而基本结构上又绝未因受外来影响致激起复杂变化者。不止在东方三大系建筑之中,较其他两系——印度及阿拉伯(回教建筑)——享寿特长,通行地面特广,而艺术又独臻于最高成熟点。”

  林徽因先生不仅执着于建筑的精神世界,也抱着一颗赤诚的心爱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1948年12月北平解放前夕,解放军代表登门拜访梁思成和林徽因,请他们在军用北平地图上标明需要保护的古建筑所在地点,划出禁止炮火轰击的地区,以免解放军攻城时古建筑遭损坏。正是这一细节,新生政权着实感动到了他们。北京和平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又派人来清华请教二人,请他们把全国需要保护的古建筑列出以便保护,他们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仅用一个月时间,便编出厚厚一本《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这也是后来全国文物保护名录的蓝本。

  金岳霖先生曾如此赞美林徽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2024年,在她120周年诞辰之际,再读林徽因先生,依然美好,宾夕法尼亚大学补发的建筑学学士学位证书,或许是对她最好的铭记。

  (作者系海南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文明红黑榜
   第004版:本省新闻
   第005版:本省新闻视觉
   第006版:海南鲜品·品鲜南海
   第007版:本省新闻
   第008版:新海垦
   第009版:中国新闻
   第010版:中国新闻
   第011版:中国/世界新闻
   第012版:广告
   第013版:海南周刊
   第014版:封面
   第015版:封面
   第016版:封面
   第017版:海之南
   第018版:物种
   第019版:乐活
   第020版:逝者
   第022版:文苑
   第023版:人物
   第024版:悦读
   第026版:随笔
   第028版:影视
​何止人间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