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忠富
“清明时节雨纷纷”,每年在抱怨天公不作美的同时,我们也不由得暗自佩服先贤的智慧,确定清明祭祖真是神奇。其实,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除了跟祭祀有关,也和农业生产有关。不信你看,“清明前后,栽瓜种豆”等农谚完全就是农事活动的指南。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春耕、夏耘、秋收和冬藏,科学巧妙地结合,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对于我们这些农村长大的人群来说,理解节气的内涵非常容易。然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群远离了农业生产。至于孩子们,已经分不清楚小麦苗与韭菜了。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问天的智慧,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我们要想让这样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就得像足球运动一样,“学好二十四节气从娃娃抓起”。不管是学校、社会还是家庭,都得有这样的文化自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节气”概念倡导者三耳秀才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三耳秀才本名韩光智,河南新县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跟着节气小步走》《跟着太阳走一年》等作品。
“眼睛向下,寻找童真童趣”,三耳秀才撰写的《我们的节气》是一部专为中国少年创作的沉浸式二十四节气故事,辅之以思维导图和精美“国潮风”插画,带领儿童领略中国节气的历史文化内涵。正如古人创造春神、夏神、秋神和冬神,作者创造了赵小燕、钱壮壮、孙湉湉、李大力四个节气小使者。其他的语境人物还包括园艺学会专家舒老师、三耳秀才、妈妈等。在本书中,作者带领四个小使者,一年内,进行了24趟轻松有趣又能长知识的节气漫游。
本书故事发生的地点,作者设定为江南宝山市的米来大广场、奶茶店、三字经书店、东方红儿童乐园等近二十个地方。儿童为什么喜欢听睡前故事?因为故事里不仅有人物、情节,其中还蕴含着人生智慧,堪称儿童成长的阶梯。作者深谙故事的教化和传播之道,随着空间的转换和时节的变易,恰如其分地给每个节气段落配上“嘉庆耕地”“仓颉造字”“刘阿斗称重”等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这样就拉近了节气文化与少年儿童之间的距离。
除了故事,每个“节气漫游”还配有思维导图、插图和趣味小拓展。以《立春:立春的牛,最牛》为例,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三耳秀才给姐姐赵小燕和弟弟李大力讲述了春夏秋冬的守护神、牛的驯服过程、耕耤礼、一亩三分地、三推三返、嘉庆耕地等典故的来历。在“立春思维导图”中,则图文并茂地讲述了节气小目标、节气三候、节气小百科,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至于“趣味小拓展”,则通过分享笔名“三耳秀才”的来历,引导孩子们不要养成“左耳进右耳出”的毛病,起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与此类似,在《立夏:我是胖老大》中,“要想壮,先吃胖,没有精神出洋相”,则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胖瘦问题,可谓回应了当下社会对儿童健康问题的关注。
《我们的节气》的作者三耳秀才是个名副其实的“孩子王”,他喜欢扎堆在儿童中,了解孩子所爱、所思、所感、所惑,始终以童心看待世界。他走进校园,教孩子们割稻子;他塑造四个活灵活现的小使者,陪孩子们成长;他以这本书为桥梁,让小小少年与节气文化“双向奔赴”。
在他的笔下,时间不只是日历上持续更新的数字、钟表里传来的滴答、响彻校园的上下课铃,更是一幅幅和谐共生的自然画卷,一趟趟轻松有趣的心灵漫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