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10月28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人如何自报家门?
  描绘苏轼游赤壁场景的古画——《赤壁图》卷。明蒋乾 绘

  秦始皇画像。

  电视剧《西游记》剧照。

  连环画《三国演义之桃园结义》封面。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 曾庆江

  交往对话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形态。在交往的过程中,让对方知道自己是什么身份、恰当得体地自报家门,十分重要。我国是礼仪之邦,在古代社会,人们在自称时颇为讲究,许多自称既能表明自己的身份,又能体现长幼尊卑的秩序感,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可以说,古人自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

  朝廷上下多专属自称

  在古代,朝廷上下等级分明,宫室内外区分清楚,这使得各种身份的人物在自称方面体现出鲜明的专属性。

  那时,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国君或皇帝,有专属自称词汇。“孤”“寡人”“朕”等就是其中的代表,大众口中所说的“称孤道寡”就源于此。“孤”和“寡”有孤独、孤单之意,体现了君王的独一无二性,即不可替代性,兼具君临天下的含义。当然,君王称孤道寡也有自谦之意,比如“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君王对自己的谦称。与“寡人”类似的还有“不谷”,它的本义是不结果实,用到人身上就是没有子女,即绝后,一些古代王侯用此称谓自警和自谦。古时周天子还以“予一人”自称,有“天下治乱,在予一人”的意思。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朕”变成了皇帝的专属自称,其他人均不能使用,有“天下皆朕,皇权独尊”的含义。

  由于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皇后自然而然就有了母仪天下的威严。皇后为后宫之主,因此在大臣面前可以自称“本宫”。皇后或皇太后在丈夫去世之后,还可以自称“哀家”,意思是“可怜之人,无夫之哀”。当然,实际上,历史中的皇后或皇太后很少自称“哀家”,这一自称多出现在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中,带有较强的文人想象色彩。除了皇后可以自称“本宫”,地位较高的嫔妃因为拥有独立宫殿,也可以自称“本宫”。皇太子也叫“东宫太子”,因此他也可以自称“本宫”。

  在君为臣纲的皇权体系中,帝王在太皇、太后面前自称“儿臣”,朝廷大臣在面对帝王时往往以“臣”自称,意思是自己是帝王的子民。在清朝,满臣和汉臣的地位有较大不同,满臣为了在皇帝面前表现自己的身份,往往自称“奴才”,汉臣则沿用前朝的“臣”自称。

  自称选用彰显人物性格

  走出庙堂,走向江湖旷野,在普通人的交往或表达中也有很多种自称,如余、予、吾、我、某等。比如,《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兄弟初相识分别进行自我介绍时,刘备说“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关羽说“吾姓关,名羽……”,张飞则说“某姓张,名飞,字翼德”。“我”“吾”“某”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自称,但在情感表达上略有差别,也在一定程度上将人物性格揭示出来。

  在书面表达中,古代文人常用“姓+子”的文字组合自称。比如,欧阳修的《秋声赋》中有“欧阳子方夜读书”的句子,苏轼的《赤壁赋》中有“苏子愀然,正襟危坐”的句子,“欧阳子”“苏子”都是自称。文人们在狂放或心情愉悦时,则可能以“号”自称,比如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苏轼自号“东坡居士”。在偏口语化的书面表达中,自称往往以“名”的形式出现,比如《三国演义》中周瑜临终感叹“既生瑜,何生亮”。苏轼在《渡海帖》中开头便写“轼将渡海”,结尾处又有“轼顿首”字样。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还有人物以“字”自称,比如“我乃燕人张翼德也”“我乃常山赵子龙也”,实际上这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在古代称“字”的往往是长辈或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字”很少用于自称。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书面自称和口头自称出现了合流的趋势。

  当然,更多的时候自称还是被用于人际交往中的自报家门,因而具有明显的口语化特征。比如,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经常自称“老孙”“老猪”。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作为自称的“俺”出现频率较高,在桃园三结义那一集,关羽说出誓言时,张飞先后说了三次“俺也一样”,将张飞爽直的性格体现了出来。事实上,自称还带有一定的方言特性,比如“俺”多在山东使用,“咱”多在河南使用。“洒家”则是宋元时期关西一带的方言,是男子的自称,类似现代的“俺”或“咱”。在《水浒传》中,鲁智深和杨志都曾使用过“洒家”自称,这一称谓多少带有一种无拘无束、洒脱、快意恩仇的意味。《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词云:“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里的自称“侬”有明显的吴方言特征。

  古人爱用谦词自称

  古人十分注重礼仪问题,在与不同的人进行交往时,自称有多种表达,但使用得最多的是谦词。比如,帝王自称“寡人”,老人自称“老朽”,老年女性自称“老身”,和尚自称“贫僧”,道士自称“贫道”,普通人物则自称“鄙人”“区区”“小可”“不才”等,这些都是自谦的体现,反映了使用者的涵养和风度。

  自谦性质的自称在古代书面用语中呈现多样性,主要包括“仆”“愚”“鄙”“敝”“拙”等。比如,“仆”表示自己是对方的仆人,含有乐意为对方效劳之意;“愚”表示自己不聪明,比较愚笨;“鄙”表示自己见识浅薄;“敝”表示自己相关情况不太好;“拙”则表示自己的见解或作品水平不高。实际上,这些词语不光是自谦,甚至还有一定的自贬含义,这与我国古人含蓄内敛的性格特征有关。

  自谦性质的自称在古人的工作生活中使用频率非常高。比如,在官场中,文臣在皇帝面前自称“微臣”“小臣”“老臣”,武将则自称“小将”“末将”等。在基层工作的官吏、差役等,面对级别比自己高的官员,一般自称“下官”“小人”“卑职”等。

  古代男性和女性的自称有较大差别。男性尤其是年轻男性,往往自称“小生”“晚生”“不才”“在下”等,这些称谓体现了长幼尊卑的社会关系。女性则自称“奴家”“妾身”“奴婢”“民女”“小女子”等,其中固然有女性自谦的成分,但更多反映出古时候女性社会地位相对低下的客观现实。

  古人自称的谦词,有些沿用至今,成为社交场合中的礼仪用语,有的已不再使用,只能在古籍里寻觅了。由此可见,自称用语,一直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作者系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教授)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海南鲜品·品鲜南海
   第004版:本省新闻
   第005版:专题
   第006版:中国新闻
   第007版:中国/世界新闻
   第008版:世界新闻
   第009版:海南周刊
   第010版:封面
   第011版:封面
   第012版:史话
   第013版:读图
   第014版:海之南
   第015版:面孔
   第016版:书法
   第017版:讲谭
   第018版:讲谭
   第019版:话题
   第020版:艺术
   第021版:悦读
   第022版:随笔
   第024版:影视
古人如何自报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