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竹峰
前些日子,因为作家黄德海新作《史记今读》的出版,司马迁的《史记》在文化界里又热闹了起来。司马迁的原稿应该是写在木牍竹简上的,或许也有缣帛,字大抵是汉简吧。可惜那些真迹只字不存,可喜《史记》流传下来了。
这两年书兴大发,书缘也好,去岁偶然存得一套乾隆年木刻本《史记》,洋洋几十本书,不知经历了几番风雨,有些破旧有些残损,我却格外喜欢。毕竟它离司马迁又短了几百年,翻阅味道更接近先贤,读书人偏执偏见偏嗜偏爱难改。从深冬一本本读,读到初春,读到暮春,读到初夏,读到冷冬。读得人忘记了窗外雪花春花夏花,徜徉文脉流连忘返的感觉很奇妙。
二十多年,书来书往,《史记》一直安放案头,零零散散地翻,翻《高祖本纪》《项羽本纪》,翻《留侯世家》翻《伯夷列传》《淮阴侯列传》……这回读完《史记》,突然觉得此书宜整看,整看得气,散读得意。《史记》不独宜整看,还得深读,深读得法,浅看则茫然凌乱。四十岁后,读古书只求三得,得气,得意,得法。得一点往昔气息,得一点字外意思,得一点先贤文法。
司马迁气魄浑厚,仿佛凝聚有青铜礼器力量。《史记》一书,不独示人之作,也是祭天之书,礼地之辞,醒世之言,写法一言九鼎,没有罔顾左右,从来一锤定音、言之凿凿,读来令人神往,后世少见那般果断与刚毅。金圣叹以它为第一才子书,的确是第一才子书,又岂止是才子书。
《史记》者,记史也。很多人说书中所录半真半假,不可全信,年代太过遥远的往事,有些像神话有些像传奇,毕竟有汉朝人心相。那些过于夸张的行文,或许与史实相距甚远,经过司马迁的笔,却成为本源,白纸黑字流传两千年。史实者,实也;传奇者,虚也;如此虚虚实实,虚实相合,才是天地之道,才是文章之道。
通览《史记》,刀光剑影交加,明枪暗箭交加,阴私阳谋,写满兴与亡,成与败,生与死,看得人心里几度秋凉,怅然若失。史书质地几乎都是:
几度秋凉,怅然若失。眼见他唱喜曲,又见他入葬歌;眼见横刀策马,眼见人头落地;眼见称王称霸,眼见走投无路;眼见英雄志大,眼见命蹇气短;眼见纵横沙场,眼见垂老回乡……
西汉立国后,自高祖、惠帝、吕后、至文景时,士林悠游自在,使战国后期楚人兴起的赋体文又一次萌发生长。武帝年间,国运兴隆,赋体文开始横行,是为汉赋,那么意得志满,那么恣肆挥洒,那么抑扬顿挫,那么乾坤朗朗,行文字句一层又一层渲染,流光溢彩,几近遮天蔽日。时人以赋体为能,枚乘、司马相如皆为其中翘楚,司马迁却轻轻绕过他们,独守一盏青灯对天地对后世静静写出那些明白如话的文辞,层次错落,虽不见汉赋辞藻华丽,却也像高原厚土般温厚古拙。那些血那些泪那些痛那些苦,苍茫壮阔,如晚霞照高山;器宇轩昂,像红日归大海。
一介凡肉之躯,一支纤弱毛笔,直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一幅远古画轴缓缓打开,初民驯兽、治水、开田、种谷、观天、历法、音乐……中华文明从此浩荡。三千年历史在司马迁手心虎虎生风,不断浸润后世一代代读书人,正所谓四两拨千斤吧,从而证明:
本色比修饰更有魅力。
舒缓比急促更能致远。
磊落比虚玄更见性情。
大气比玲珑更通天地。
朴拙比乖觉更生姿色。
作书之前,司马迁读过万卷书,走了万里路。登高咏叹,实地勘查,临风怀古,此番读行后的墨色,凝结了历史、文学、人格、风土、民情……此前,华夏大地从不见那样的笔迹,此后,《史记》更被人无数次致敬效仿,不是稍逊风骚就是略输文采。写《汉书》的班固虽然气吞山河,相形之下,也略略少了些雄健少了些辽阔。
作完《史记》,司马迁老了,这时候朋友任安受牵连入狱即将腰斩,致信他,方才有了卓越千古的至情之作《报任安书》。监牢通信,牵连的是一部天地大书。朋友任安懂了,两千年来,一代代后世读者懂了。一封最不可能保存下来的书信,居然收录在《汉书》里,世世代代传了下来,有一句话更是广泛传颂: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死劫难逃,可重可轻,不足惜,不足惧,最难的是顽强地活着,然后究天地、通古今,成一家之言,这才是重于泰山的一生。
中国史书,大多偏重帝王将相,偏重堂皇富丽,而司马迁笔下,格外垂怜那些失败者、失意者,项羽、孔子、伯夷、仲尼弟子、屈原、贾生、淮阴侯、还有那些刺客……他们的生命之力生命之神生命之火,在《史记》中化为一股气,纵横之荡漾之,如日月星辰灿烂苍穹。还记得——
窦婴冒着风险营救灌夫,说侯爵之位是自己挣的,自我抛弃,并无遗憾,不能让灌夫独死,自己独生。
豫让不惜一切为智伯报仇,正因“那些人视我如凡众,我以凡众报之。智伯待我以国士,我以国士报之”。
而对廉颇一再忍让,别人不解,蔺相如则说:所以为此,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重读《秦始皇本纪》《高祖本纪》诸篇,多了遐想,明白了一些兴亡,知道了一点得失,更懂得老子所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上天不分亲疏,常常眷顾那些顺应天道的人。奈何天道悠悠荡荡,天机难测,天道难测,我辈后人只能感叹,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有论者说,司马迁写人物,忘掉儒家时最好,以老子论照历史,《史记》会无可估量地伟大。恰恰相反,我觉得倘或如此,那样会降低历史体温,《史记》的好,就好在望之俨然,即之也温。老庄智慧之光,令人仰视,发人深省;孔孟经世致用,那些孜孜不倦,那些浩然正气,方是滋养太史公的衣饭酒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