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2年12月19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2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海南话版”电影到原创海南方言电影
当电影遇上海南话
《圆梦》海报。
《海外赤子》海报。
《青松岭》剧照。
《穿过雨林》海报。

  文\海南日报记者 刘晓惠

  《人生大事》中爽快利落的武汉话,《你是我的春天》中让人回味无穷的四川话,《爱情童话》里充满烟火气和市井味的上海话……近年来,一大波方言影片陆续上映。相对于普通话,各地方言多了几分接地气的生活气息。这两年来,海南首部扶贫题材原创现代琼剧电影《圆梦》、海南教育扶贫题材电影《穿过雨林》,将海南话带到大银幕上,让海南声音传遍大江南北。

  其实,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为了让广大海南群众看到、看懂、看好电影,一批用海南话配音的“海南话版”电影曾活跃在大银幕上,演绎别样精彩。

  海南话配音,让群众看得懂电影

  上世纪六十年代,从萌芽阶段走出来的国产电影开始迅猛发展,许多优秀影片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但是,彼时的海南普通话普及率不高,大多数群众尤其是农村群众对于普通话的接受能力十分有限,想看但是看不懂很多精彩的电影。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南话版”电影应运而生,海南电影工作者采用配音的方式,让群众能看到、看懂、看好电影。

  据了解,当时,海南政府部门对录制“海南话版”电影工作十分重视,从广东琼剧院抽调了导演周道金,并从海南话剧团及文昌、琼山等地抽调人员和配音演员,广东省电影公司海南分公司也抽调了技术骨干,共同完成配音工作。首部“海南话版”电影是展现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民生活面貌的电影《青松岭》。

  1966年,“海南话版”电影《青松岭》上映,获得海南本土观众众多好评,大银幕上的人说着海南话,让本土观众有了前所未有的亲切感。

  一部“海南话版”电影的制作,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首先,导演要组织配音演员熟悉电影台本,观看影片,揣摩人物性格,再请专人将电影台本翻译成通俗易懂的海南话,配音演员要练习一段时间后再开始录制。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期,是“海南话版”电影的全盛时期。当时的配音,不仅有传统的海南话版本,还有临高话、儋州话版本,甚至还尝试过录制黎族等少数民族语言版本。

  从1966年首部“海南话版”电影《青松岭》上映,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海南先后录制了《地道战》《保密局的枪声》《海外赤子》《甜蜜的事业》《苦菜花》《大河奔流》《泪痕》等多部“海南话版”电影,备受广大群众欢迎。

  原海南省电影公司退休职工王芙娜,曾为“海南话版”电影配过音。她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配音前,演员要先揣摩片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调整语气、对照口型,再根据翻译过来的海南话台本反复练习,和其他配音员多次对台词,才能让配音不出戏、不违和。

  “我们跟着影片剧情走,演员笑,我们就笑;演员哭,我们就哭。有时候,配音员人手不够,我们除了给主角配音,还要为一两个配角配音,不同人物的配音还要有所区别。”王芙娜说。

  海南话,让电影更接地气

  海口市民刘亚成是“50后”。他还记得40多年前在海口工人文化宫露天电影院看“海南话版”电影时的情景,“露天广场上坐满了人,影片里说的是我们熟悉的海南话。很多听不懂普通话的老年人,也能通过配音看得津津有味”。时过境迁,如今的刘亚成,已记不清当时银幕上播放的是哪部影片,但是当年观影时的热闹场景、喜悦之情仍深深刻在他的脑海里。

  “海南话版”电影存在的时间并不长。随着海南基础教育的发展、普通话的普及,海南老百姓欣赏普通话版电影再无障碍。1986年左右,“海南话版”电影的配音和录制工作就停止了。

  “海南话版”电影给当时的海南群众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刘亚成说,“那个年代的电影,引导人们满怀激情投入‘四个现代化’建设,激励了我们整整一代人。当年的配音员为群众看到、看懂电影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们的工作值得肯定、值得铭记。”

  如今,普通话不再是观众观看电影的障碍。海南话还有留在大银幕上的必要吗?“当然有!”省影视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林青认为,在普通话普及率不高的年代,海南话成为许多观众观看电影的桥梁,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巧办法”。如今,海南话出现在大银幕上,是在传播海南的“软文化”。

  林青是《圆梦》和《穿过雨林》的导演,这两部影片都运用了海南话。其中,《圆梦》是纯正的海南话电影,《穿过雨林》中穿插使用海南话。

  “这两部影片都在讲述海南故事、传播海南文化,海南话在其中可以说是点睛之笔。”林青说,和普通话相比,海南话的表达方式有时更接地气,比如“有的有钱人,有钱就假精”“你又空手来扶我的穷”等海南话台词,听起来别有趣味。

  让世界听见海南声音

  “牛尾摇摇打屁股,沟里泥鳅又肥肥……”来自海南澄迈的李力(化名)是一名抖音平台网红达人,最初通过用海南话给部分电影配音,在网上吸引了一批粉丝。在他的海南话配音作品中,有幽默的表达、深入的思考,还有在疫情防控期间号召大家齐心抗疫的呼吁。

  “刚开始用海南话给电影配音,我只是觉得很好玩,后来发现海南人对于海南话的表达更有共鸣,很多外地人对海南话的腔调、发音也很感兴趣。”李力说,现在,一些海南本地年轻人已经不会讲海南话。他希望通过配音的方式唤起人们对方言的热爱,保护和传承好海南方言,同时向更多人展示海南方言的魅力。

  人们常说“音乐无国界”。林青认为,好的电影,也是没有地域和语言界限的。“用海南话,也能在大银幕上演绎精彩的文艺作品。不过,客观来说,和四川话、东北话等方言相比,海南话更小众。要将海南方言电影传播得更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林青说。

  目前,不少文艺工作者正在努力挖掘和创作海南题材影片。林青认为,要走好“海南话+电影”这条路,首先要培养一批具有海南本土特色、能讲海南话的演员。有了人才队伍,才能在此基础上逐渐摸索、拓宽戏路。不同时代的海南电影人拥有不同的文化使命:过去的海南话配音演员,是为了让更多群众看到、看懂、看好电影;如今的海南电影人,要深入挖掘海南优秀文化,让主流价值观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随着电影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林青认为,在当前这个文艺作品百花齐放的时代,海南方言电影也迎来了新的生机,“我希望借助优秀的海南题材影片,在其中穿插海南方言,让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观众都能了解海南文化,听见海南声音”。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关注第四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
   第003版:关注第四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
   第004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5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6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7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8版:活力冬交 农情相约
   第009版:儋洋新篇章
   第010版:专题
   第011版:潮起天涯
   第012版:文昌观察
   第013版:澄迈新发展
   第014版:中国新闻时政
   第015版:中国/世界新闻综合
   第016版:中国新闻聚焦疫情防控
   第017版:海南周刊
   第018版:封面
   第019版:封面
   第020版:封面
   第021版:海之南
   第022版:文化
   第023版:人物
   第024版:热点
   第026版:热点
   第027版:物种
   第028版:乐活
   第029版:逝者
   第030版:艺术
   第032版:影视
当电影遇上海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