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3年12月18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2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名中的“新”与“旧”
俯瞰陵水新村镇疍家渔排。
陵水新村的疍家渔排上新建的海上民宿。
俯瞰澄迈老城一角。 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 杨树

  在海南,有一类地名普遍存在,那就是带有“新”“旧”或者“老”的地名。这些地名言简意赅,但在新旧(老)之间,往往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

  新市、老市

  因对应而以“新”“老”命名

  在儋州西北部,有一镇名曰“新州镇”。民国《儋县志》:“新州镇,自民国十四年(1925年)设立,居户约六七百之谱。”此志书又记载,“新县治,自民国九年(1920年)八月十八旧城被土匪焚毁,只存圣庙、义学,于民国十四年移来敦教坡,先建设县署及中山街、仲凯街,陆续建设廷芳、民生、民权、石牛等街。越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规模粗备”。

  民国《儋县志》大致记载了新州镇设立的过程,1920年老县城中和被土匪焚毁,1925年新县治搬到敦教坡。当地老百姓习惯称中和为“老州”,因此县治搬到敦教坡之后,敦教坡就被对应命名为“新州”。

  当地老百姓口中的“老州”中和,位于新州镇东部。中和,古也称为高坡、宜伦,在唐代时成为儋州州治。清代《读史方舆纪要》记载:“(中和)唐为儋州治。宋太平兴国初,避讳,改曰宜伦,仍为州治。熙宁中为昌化军治,绍兴中又为南宁军治。元因之。”

  自唐宋起,一直到1920年被土匪焚毁之前,中和都是儋州治所的所在地,也可以说,在唐朝以后的一千多年历史中,中和就是儋州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是名副其实的“老州”。

  在儋州南部,有一个老市村,与之对应的,是一河之隔的“新市”。海头的“老市”与“新市”成名已久,民国田曙岚所著的《海南岛旅行记》有相关描写:“复行二十里,即抵海头老市。下车后,推车步行,有一溪港横截去路,乃涉水而过。抵新市,直贯街心,沿海岸而南,至港口对面,乘一扁舟以达彼岸……”

  老市曾是海头地区重要的集市,民国《儋县志》有记载:“海头老市,在德庆里,距县一百三十余里,商店百余间。有镇公所、小学校各一。地势四面水绕,与那历村、新市毗连。”

  后来“新市”兴起,取代了“老市”的地位。民国《儋县志》:“(海头)新市,在德庆里,距县一百三十里,商店五六十间。货物出口以瓜子、土糖、木料、骨革、木棉、槟榔为大宗,生猪次之。入口则铁锅、陶器、杂货等物。街道未设骑楼、马路。惟新兴市与老市四围皆水,一奇域也。”

  “新市”兴起在后,因此得名“新市”,而相隔不远的老集市,被对应称为“老市”,这两个称谓一直使用至今。

  老城、旧州

  因旧迹而得“旧”之名

  老城镇位于澄迈东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乡镇。北宋初期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有记载:“澄迈县在旧崖州西九十里,旧四乡,今三乡。汉苟中县地,隋置澄迈县。”在隋代置澄迈县时,老城即为县治。

  澄迈县的前身,是设立于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的苟中县。隋大业三年(607年),在原苟中县旧地设澄迈县,县治先设在澄迈村,后移至澄江坡,澄江坡即今天的老城墟。此后一直到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老城一直为澄迈县治所在地。

  清代澄迈诗人许昌龄有长诗《澄迈老城怀古》,诗云:“城郭犹依然,胡为多荆杞?庙宇亦堂皇,胡为乏祭祀?……迨至光绪间,邑侯应德李。莅任衙署崩,暂住书院里。诸生迫其出,建署金江市。又谕恭贵乡,修署我归矣。重建新规模,造好官竟死。官去十数年,街道冷于水。遥望北畔冈,何日得所止?”

  许昌龄的诗,大致描述了老城成为澄迈县治以及后来被废弃的过程。史料记载,老城在古时有海运、驿道交通便利之优势,但也因此常常招致海盗前来洗劫,老百姓苦不堪言,此外清代光绪时这里多次发生地震,澄迈县署因此倒塌。光绪十七年(1891年)澄迈县令决定将县署搬迁到金江,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澄迈县署正式由老城移到金江市。县治搬到金江之后,老百姓习惯称老县城为“老城”,此名称最终成为这一乡镇的本名,且使用至今。

  与老城镇得名方式相似的还有海口旧州镇。唐代时,旧州曾是琼州府州治所在地,明万历《琼州府志》记载:“旧州,在县东南四十里麻钗都一图,滨江筑城,引小溪为濠,址迹俱在。宋开宝废。唐武德中所置崖州,欲立州于此。适有飞梁之异,始移于玳瑁县,而以旧州名之。”

  关于州治搬离旧州一事,古志书描述得颇为神奇,所谓“飞梁之异”,说的是旧州新建官舍,但在一夜之间,官舍房梁离奇消失,后人们在府城找到了这根房梁,如此州治就搬到了府城。

  “飞梁之异”故事有些荒诞,但州治搬离旧州是事实,而因为这里是旧的州治,所以有了“旧州”之名,后来墟、镇也都沿用“旧州”之名。

  新竹、新村

  因新建而有“新”之名

  新竹镇,是位于定安西北部的一个乡镇。“新竹”曾被称为“山竹窟”,清光绪《定安县志》有记载:“山竹窟市,在曲一图。康熙四年立,逢亥、卯、未日集。” 山竹窟市与澄迈新吴墟相邻,当地民间传闻,这两个市集存在税收纠纷,1921年,山竹窟市迁到新址,同时改名为“新竹”,“新”在此蕴含“崭新、新的开始”的意思。后来,新竹设乡、墟、镇,皆使用“新竹”这一名称。

  新龙镇位于东方中部,是一个滨海小镇。新龙镇的前身为“新村乡”,乡政府驻扎于一个名叫“新村”的村庄,后来镇政府驻地迁到龙卧村,“新龙”正是取了“新村”与“龙卧村”这两个乡、镇政府驻地的首字。那么,“新村”又是如何得来的?这是一个新建的村庄,因此得名。

  新村镇是一个滨海小镇,位于陵水东南部,因镇政府驻扎于一个叫“新村”的村庄,因此得名。“新村”之名因何而来?《陵水县志》记载:“清咸丰元年(1851年)前,港内商船来往,后来福建、湛江、阳江、崖县等地渔民先后来此港捕鱼,并贩卖鱼货,逐渐在此定居形成一个村庄,自称为新村。”

  新埠岛位于海口东北部,这一岛屿三面环江,北面即是恢宏的琼州海峡。明代时,福建渔民在此落脚,后来又在此建筑简易埠头,因为是新建的埠头,故而得名“新埠”。

  在海南,有万宁旧州村、昌江旧县村、三亚旧市村等因旧迹而以“旧”命名的村庄,还有不少“新”与“老”对应命名的村庄,也有因新建而以“新”命名的村镇。“新”“旧”以及“老”的地名,其中往往深藏地方兴衰的历史,往往承载与众不同的乡土故事。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海南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要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时政
   第004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5版:第五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
   第006版:第五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
   第007版:冬交会特别报道
   第008版:我的这一年回望2023
   第009版:专题
   第010版:专题
   第011版:民生新闻
   第012版:专题
   第013版:专题
   第014版:中国新闻
   第015版:中国新闻
   第016版:世界新闻
   第017版:海南周刊
   第018版:封面
   第019版:封面
   第020版:封面
   第021版:海之南
   第022版:海之南
   第023版:读图
   第024版:热点
   第026版:故事
   第027版:文化
   第028版:艺术
   第029版:悦读
   第030版:随笔
   第032版:影视
地名中的“新”与“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