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小区的活动空间有限,大家只能聚在保安室里聊天、谈事,现在设立议事亭,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面对面畅谈,在有商有量、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居民关心的热点、堵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这是发生在三亚市吉阳区春光社区春光小区居民陈香梅身边的幸福事;
“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活动也会获得相应信用积分,可以用来抵扣物业费、停车费等,累计积分越多,用处越大。”这是让吉阳区月川安置区南区居民张远莉津津乐道的新鲜事;
“向网格员反映村道路灯不亮的情况后,隔天就有专业人员前来维修,大家晚上茶余饭后出门再不用担心一片漆黑了。”这是让吉阳区南丁村孙大爷点赞的便民事。
一张张幸福洋溢的笑脸,共同汇聚成不断上扬的幸福曲线。这背后,是三亚市吉阳区不断织密民生服务网络的探索实践,也是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
今年以来,吉阳区以创建第一批海南省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为契机,坚持党建引领、创新驱动、共建共治和服务为民的原则,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A
党建引领
让基层“末梢”变成治理“前哨”
树荫下,一壶清茶,十几张红凳子,十几名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围坐在一起……近日,在吉阳区春光社区春光小区,一场特别的“居民议事会”正在举行。这场会议的重点,是要解决多年困扰小区居民的大小事。
“小区的生活垃圾需要及时转运”“小区园林绿化与业主生活息息相关,要定期修剪维护”…… 现场,居民代表逐一反馈问题。
没过多久,陈香梅就惊喜地发现,议事会上居民反映的问题都逐一得到解决,“如今,小区卫生环境更好,车辆乱停放等问题得到解决,我们住得越来越舒心。”
此前春光社区管辖内的春光小区是一个“三无小区”,建于2003年,常住人口162户425人,党员23名,无人管理、无人服务成为小区治理的硬伤。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小到环境卫生,大到矛盾纠纷。党建引领的作用,该如何发挥?社区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该如何开展治理工作?
春光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陈太琨介绍,春光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实施“组织联建、队伍联管、居民联心”小区治理机制,充分调动群众自治积极性,集中精力破解“三无小区”治理顽疾;通过党建联建引进三亚吉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让春光小区管理更加规范化。同时,社区不断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搭建“春光小区居民议事亭”,让群众畅所欲言,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从“脏乱差”到“环境美”,从“无人管”到“共治理”,春光小区的变化,是吉阳区以党建引领聚合力,让基层“末梢”变成治理“前哨”,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添活力的缩影。
吉阳区通过深化社区治理党建品牌创建,社区治理效能正不断提升——
在月川社区,“友邻议事厅”活力十足,通过城市基层治理“党建引邻、共建聚邻、服务暖邻、网格协邻、智慧助邻”“五邻”工作法,各方力量汇聚一堂共商区域发展、共抓基层党建、共育先进文化、共建幸福社区;在卓达社区,“爱姐调解工作室”偏于以情化解、用爱调解,社区许多“老大难”问题被妥善解决,有纠纷找“爱姐调解工作室”也逐渐成为许多居民的共识;在半岛蓝湾小区打造全市首个“红色物业”驿站,通过建立多方联席会议制度,为党员群众架起“连心桥”。
网格是社区治理的“最小单元”,也是社区治理的“前哨”,关系治理全局。如何实现“小事不出户、琐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真正把网格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吉阳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吉阳区积极探索网格党小组模式,逐一配强40个村(社区、居)519个网格504个党小组,以网格党小组为治理抓手,延伸基层组织触角。与此同时,针对以前网格员的职能不够集中等问题,吉阳区对新配备的网格员重新培训,并调整薪资架构,多措并举,全面提升网格员履职能力,充分发挥在应急工作中的“前哨”作用,及时回应百姓关切,解答百姓疑惑,让“小网格”为治理添活力,让治理出实效。
B
社区“瘦身”
让基层治理更加精细
吉阳区港门村社区地处三亚中心区域,历史久远,人员庞杂,自建房普遍。1.8平方公里的面积里,管理人口4.5万多人。这里的建筑并不统一,鳞次栉比间载满三亚人的记忆,也承载了不少异乡人的梦想。与此同时,港门村社区人员杂、脏乱差、矛盾多、治理难,种种顽疾数不胜数。
“垃圾随处堆放”“缺乏活动场地”“车辆随意停放,道路拥挤”……细数此前社区的种种不便,72岁老人吴文直呼十分“闹心”。
从卫生环境、到日常出行,社区里没有太多大事,但再小的事乘以数万人,都是天大的事。
港门村社区管理范围过大、管理人口过多,但社区力量没有配套增加,导致社区服务难度加大。如何让社区治理既有“温度”又有“满意度”?吉阳区的解题思路是,社区“瘦身”, 让基层治理“像绣花一样精细”,不断提升实现群众幸福指数。
11月20日,港门村社区拆分成立的新港社区完成首届居委会班子选举工作,这标志着该社区正式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基层自治组织。这也是吉阳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一次大胆尝试。
港门村社区拆分,不是简单地一拆了之。“在充分考虑区域位置、人口数量等因素的基础上,以促进社区发展、方便居民生活为出发点进行科学拆分。”吉阳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新港社区成立后,选优配强基层治理队伍,并按照标准配备社区工作人员,全面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未来将会针对性推出更多服务。
社区“瘦”下来,服务“优”上来。对辖区住户的基础信息及时进行核实更新,对有变动的房屋做好记录,及时了解居民需求……上岗1个多月,新港社区网格员范衍玲和吴文相处成“老熟人”。“我们反映路口处有垃圾等杂物乱堆乱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吴文满意地说,“如今,大家有事就找网格员。”
除了港门村社区,吉阳区南新居也拆分成立为迎新社区,并按照“属地管理、便民服务”的原则,将南新居在天涯区行政区域范围内6个居民小组的社会管理职能划转,解决了南新居跨区“插花地”的问题。
“吉阳区将以社区拆分为抓手,通过科学优化社区规模,合理整合社区资源,解决社区管辖范围过大、管理人口过多和服务能力见顶的问题。”吉阳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干沟村等社区也将实施精细化管理,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博后村实施“三微”(“微网格”“微心愿”“微积分”)行动,将服务群众落细落小落实;月川社区将邻里纠纷调解、志愿服务、环境整治、诚信经营等进行信用赋分,“信用+”应用场景不断催生,用信用建设“一根针”穿起基层治理的“千条线”……与此同时,吉阳区积极探索拓宽基层治理新路径,着力推进“信用+基层治理”建设,推动社区治理从“零散式碎片化”向“共建共治共享”提档升级。
C
数字赋能
让基层治理变“智”理
当基层治理装上了“智慧大脑”,能为群众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走进三亚市吉阳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一块电子大屏幕映入眼帘,里面涵盖了辖区依托大数据集成基层社会治理所需的数据和开发的平台。只见工作人员正坐在电脑前“巡查”,平台上,吉阳区辖区街道面貌一目了然,数据可视化预警分析平台让城乡基层治理更智慧高效。
“城市运行管理平台是集网格化服务管理、12345热线工单处置、数字城管、数据分析、职能考核等各项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指挥平台。”吉阳区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构建以区、大社区、社区、网格员四级管理联动中心,利用智慧治理手段,通过集中办公、集约管理和集成服务等多种方式,推动相关部门协调联动,补齐社会治理短板弱项。
三亚市吉阳区城市运行管理平台一端连接着老百姓的民生,另一端则管理着全区40个村(社区、居)540名专职网格员。
“依托平台‘随手拍’功能,网格员可以将日常巡查时发现的道路破损、路灯故障及卫生死角等问题上传到平台,区指挥中心便转派工单至各职能部门和村(社区)进行处理,确保基层问题及时发现、有效解决。”三亚市吉阳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王锐介绍。
“新村社区第十二网格一处路面凹陷”“红郊社区第八网格地下水管破裂”“落笔大社区南丁村第十三网格有树枝横卧路面”……这是吉阳区城市运行管理平台上,网格员在辖区内日常采集的各类事件上报后形成的工单,在“受理—转办—落实—追踪”闭环智慧治理新模式下,推动着群众诉求一“点”就通。
“作为一名网格员,除了肩负基础信息采集、安全隐患排查等职责,还要通过日常巡访深入了解社情民意,确保网格内各类问题情况得到及时解决。”六道社区网格员蒲讶秉说。
“通过城市运行管理平台,我们还可以利用视频和地图资源,实现区、大社区、社区、网格员四级互联互通。”王锐说,在“地理信息系统”上实时、实地、实景展示辖区每一位网格员的巡查位置、活动轨迹和上报的事件状况,可实现灵活调度网格力量,现场派发任务。
据悉,吉阳区城市运行管理平台自11月上线以来,共收到工单4744件,已办结4738件,进一步推动了相关部门协调联动,补齐社会治理短板弱项,构建“智”理新格局。
三亚市吉阳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继续优化调整大社区布局和社区审批服务事项等举措,激发社区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同时,将继续健全以区城运中心为指挥中枢的工作机制,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专职网格员为前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由“单打独斗”到“协同合作”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努力打造三亚城市运行管理的“吉阳样本”。
(本版策划/撰文 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