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黄媛艳
“6时15分‘海棠’成功入水!”5月26日清晨,获悉短肢领航鲸“海棠”顺利放归大海的消息,浙江省宁波市游客宋科威开心地跟身边人报喜。
作为最早发现“海棠”搁浅、并提供救助的爱心人士,宋科威持续关注“海棠”救治情况,自费奔波2000余公里,赴三亚送“海棠”踏上“归家”路。
“‘海棠’是幸运的,在三亚遇到了一群有爱心的人。145天的接力救援,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更让我爱上了三亚这座有爱的城市。”宋科威说。
意外相识
宋科威与“海棠”首次见面,在三亚海棠湾沙滩。
在浙江从事外贸工作的宋科威,因公司团建活动来到三亚。1月3日,她早起来到酒店旁的海滩上准备观日出,为朋友准备沙滩生日祝福。突然,沙滩上一团黑色的物体引起了她的注意。
“走近一看,才发现是头‘鲸’。它全身沾满沙子,身上多处有咬痕,眼睛紧闭,只有鳍还微微抖动。”宋科威回忆道,发现它还活着,她立即报警求助,并和同行的7名朋友一起开启救助行动。
宋科威和朋友们从周边找来一条破旧的毛巾搭在“海棠”背上,并用水桶装水不停浇湿“海棠”身体,众人还合力形成“阴凉人墙”,为“海棠”遮挡阳光。
“发现‘海棠’后,周边的保洁人员、路人都纷纷加入救助行动。”宋科威说,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救援人员抵达现场,海昌生物保育中心保育人员带着医疗装备,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志愿者带着水桶、担架布,亚特兰蒂斯酒店调来转运担架,海警战士准备好了遮阳布。大家齐上阵、共参与,迅速为“海棠”处理伤口、遮阳、保湿、补水。最终,铲车把它转运到最近的救助站——三亚海昌生物保育中心。
3个小时的救助是漫长的。顶着烈日,宋科威一直守护在侧,并随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那天是团建活动最后一天,可以自由活动。因为碰到‘海棠’,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坚守在沙滩上,希望多为救助行动出份力。”宋科威坦言。
数月牵挂
宋科威回到宁波后仍时刻关注“海棠”的消息。
“媒体关于它的报道,我及时分享给朋友们,大家都很关心‘海棠’的救治情况。”宋科威说。
“检查发现肺部有感染,肝、肾功能异常”“1月5日开始进食”“1月9日独立游动”“1月18日肝功能恢复正常”“1月23日自主下潜”“4月27日血检结果正常”“5月7日经评估达到放归标准”……“海棠”身体的点滴变化,牵动着宋科威的心。
“志愿者日夜陪护‘海棠’的网上视频,我经常和孩子一起翻看。”宋科威说,看着“海棠”一天天好转,特别开心。
5月12日是宋科威的生日,她许下心愿:“海棠”平安健康,顺利回家;并向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捐赠512元,用于购买“海棠”日常食用的鱿鱼。
“‘海棠’一天能吃近20公斤的鱿鱼和鲱鱼,视频中看到它大快朵颐的模样,特别可爱。”宋科威在云端关注着“海棠”的成长,既欣慰又感动。
“500余人次数月接力陪伴,各方8万多元的爱心捐赠,‘海棠’的救助开创了我国短肢领航鲸成功救助和野外放归的先例。”宋科威感叹道,这个为爱奔跑的故事,是一座文明城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温暖写照。
千里送别
再见“海棠”,宋科威觉得它胖了。
的确,如今已似“大茄子”的“海棠”,胸围从搁浅时的1.9米长到了2米,自由下潜、自主捕食、辨识同类等技能对它而言都不在话下。
5月25日,看着在水中翻滚玩耍的“海棠”,宋科威手机的摄影功能一直开着,她要多拍下“海棠”的照片留作纪念。因为,送别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收到‘海棠’即将放归的消息,我带着朋友们对‘海棠’的祝福,连夜从宁波飞往三亚,希望可以送它重回大海。”搭乘飞机抵达三亚,宋科威顾不得旅途疲惫,在“海棠”放归当日,全天候守在三亚海昌生物保育中心。
“我在‘海棠’搁浅的海滩写下了‘海棠一路平安’的祝福。”身穿绘有“海棠”图式的文化衫,宋科威在人群中格外醒目,她要以此方式送别这位特殊的海洋朋友。
成功引导进医疗池、顺利起吊、安全转运、抵达码头……“海棠”野外放归行动的每个环节,宋科威都紧紧跟随。
晚霞霞光初现,看着载有“海棠”的利洋358科考船缓缓远行,宋科威泪目了。在她的身旁,“海棠干妈”王悦琪、蓝天救援队队员姜军等长期相伴“海棠”的爱心人士,挥别的手臂迟迟不愿放下。
“三亚是座美丽的城市,景美、人更美。与‘海棠’相识,与这群海洋保护热心人的相知,开启了我与三亚的缘分,期待日后能有机会带着家人一起好好游览这座有爱的滨海城市。”参加完送别活动连夜赶回宁波,宋科威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三亚椰风海韵的魅力,但参与见证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她觉得不虚此行。
宋科威和“海棠”的温暖故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众多关注,许多市民为之感动。目前,三亚旅文部门和众多涉旅企业纷纷表示,为她和家人提供酒店住宿、海上娱乐、特色餐饮等专属礼遇产品,盛邀她重游三亚,深度体验鹿城独特的风光和特色旅游服务。
(本报三亚5月26日电)